电视节目主持人幽默尺度的把握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主持人的幽默语言也不例外,它也遵循着“过犹不及”的道理。作为信息传播的实际掌控者,节目主持人应该慎重而恰当地把握好幽默语言的“度”。语言具有极强的威力,话一出口便覆水难收。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只有正确把握幽默的方向,了解幽默的禁忌,在幽默之前预想好所有的可能性,才能灵活自如地创造出众多优秀的幽默语言。
把握幽默的“度”是一个高难度的语言动作,只有运用得恰到好处,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个“恰到好处”,就是善于根据“量”和“质”的关系把握最佳尺度。这就是所谓的适度原则。
在节目制作过程中,主持人都想把幽默运用正确、运用优秀、运用成功,这是主持人做事情的愿望,这样的愿望就是主持人运用幽默要想取得的“质”。然而,主持人运用幽默要想取得这样的“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主持人运用幽默的“量”所决定的。要把握好“量”和“质”之间的矛盾关系,具体来讲,有哪些关系需要着力把握呢?现择其几点,分别试析。
一、宜相符节目,忌抵触定位
相符与抵触。相符的反义词是抵触。相符:相合与彼此一致;抵触:有冲突、有矛盾。电视节目定位规定了主持人的幽默气质,只有主持人的幽默气质与节目定位相符,才可能在主持过程中透射出强大的亲和力。离开相互依存的特定节目,与节目定位相抵触,主持人的幽默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众所周知,主持人与节目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属的关系。节目是主持人的依托,主持人是节目的体现者、代表者,主持人因节目而受到关注,节目因主持人尽显魅力。一档优秀的节目,需要定位准确,同时也需要与节目相得益彰的主持人。二者有机结合,才可以给观众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提倡幽默主持并不是对所有的节目而言的。要不要幽默主持应根据节目的题材和话题而定。有些题材严肃、话题沉重的节目就不一定非要幽默主持不可;而题材和话题适合幽默主持的节目,也要幽默适度,不能幽默得过了头,否则就显得轻浮甚至哗众取宠。
有的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不了解节目的宗旨、内容范围、形式特点等要素,不注意这一节目与同类节目的区别,不清楚节目的服务对象,不了解他们的心理和需求。某些主持人的幽默与节目定位相悖,其幽默游离于节目之外,令观众生厌。有的主持人将幽默简单地理解为说个笑话、抖个包袱,在节目中一味地插科打诨,为了所谓幽默而幽默,完全忽略了节目的定位和内涵,不仅没能通过幽默产生好的效果,有时甚至适得其反。
主持人要根据自己的爱好、知识、性格和自然条件选择适合自己主持的节目,并根据节目定位确定自己幽默的主持风格。再经过由生变熟,由熟变巧,由巧变好的过程,把握节目才能使幽默随心所欲,得心应手,观众也才会对你的幽默风格予以认可。
二、宜注意对象,忌忽视指向
注意与忽视。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忽视:不注意,不重视。入乡随俗、因人而异是幽默的一个重要原则。幽默要切合人物身份特点,切合人物关系,才能充满机趣。嘉宾和观众是主持人的交际对象。幽默不是忽视对象的感受,自我宣泄,肆意发挥,而是时刻想着他们,感觉他们在听在想,并且随着幽默的内容,产生思想感情的共鸣。
幽默如同一把利刃,可以伐木也可以伤人。同样的调侃这个人可以接受,那个人或许不能承受。主持人运用幽默要视嘉宾和观众的身份、年龄的不同而恰到好处。电视节目现场的观众和嘉宾中有孩子、阳刚小伙、青春美少女,还有中年人甚至老人,主持人在幽默的时候要有对象感。在节目中,对方的理解力是幽默的基础,对方的承受力是幽默的度的限制标准。否则过度的幽默就会被曲解为某种不友好的表示,会引起诸多负面影响。
幽默要看对方的性格和性别特征。对方性格外向,透明度高,主持人就可以随便一些,开开玩笑,斗斗嘴,他会很自然地接受;如果对方性格内向、敏感,主持人就可以讲一讲适合的笑话,让他开朗一些。同样说人胖,男性会一笑置之,而女性则可能把脸拉下来,自尊心受到伤害,这就是性别带来的差异。
幽默要看对方的身份特征。俗话说“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如果主持人对普通的工人农民摆出知识分子的架子,满口之乎者也,肯定让对方满头雾水,更别说会被接受了。要是遇见文化修养较高的人,也不能开口就一副江湖气,容易引起反感,更无法获得交往的信任和好感。
幽默要看对方的兴趣爱好。比如和有小孩的女性说话,可以说说孩子教育和柴米油盐酱醋茶;和公司职员说话,可以说说经济环境等问题……说得不深入没关系,只要主持人开口了,他们便会不由自主的告诉主持人很多关于他们自己和工作上的事情。如果主持人还运用幽默善于引导,他恐怕连心事都要掏出来了。
制作电视节目过程中,主持人所面对的对象的不确定性,使得幽默的底线总是处在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内外有别、你我有别、长幼有别、尊卑有别……这道理一讲就是几千年,已经成为我们民族性的一种体现,即便是在做节目的名义之下恐怕也没有超越它的可能。
三、宜结合场景,忌脱离情境
结合与脱离。结合: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脱离:离开某种环境和情况。俗话说得好:“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主持节目也是这样。不会幽默的人,随心所欲,不注意场合,冒失开口,出语生硬,结果,小事也能变大事,没事也能变有事。那些不看场合的幽默,就好比火上浇油,雪上加霜,既伤人又害己。
幽默要切合场景,将人、事、情巧妙结合,才能显示出主持人的高水平。场合对幽默具有限制作用,有些幽默在这个场合能说,在另一个场合却不能说。简单说来,场合有庄重和随便之分,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别,有喜庆和悲伤之异,这就要求主持人针对不同的场合,说适宜的幽默。
如果主持人只是凭自己的兴致,不分场合地去说一些你自己认为是十分有趣的笑话或幽默,是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的。如果你的幽默与当时的形势以及场合极不协调,那么你的那种自认为的幽默或是笑话,周围的人可能对此是不屑一顾,在很多的时候还往往会引起别人的反感,甚至被人认为是对自己的侮辱而遭到反对。
尤其是一些现场直播节目,由于主持人亲身处在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完全处于一种现在进行时态,这是动态的、可变的,随时可能有意外、突发事件出现,这无疑给主持人心理蒙上了紧张情绪。在节目录制过程中,整个现场完全靠主持人总串联总调度,如何让节目现场张弛有度,产生最大的效果,要看主持人的现场控制能力。主持人从不打无准备之仗,但是谁都难以保证百分之百不出差错。有时一不留神可能会在提问、应答、串词中出现不当,这时就需要及时应变,进行弥补。
西方谚语说得好:说话合乎场景,如同金苹果落在银网子里。主持人的幽默,只有在恰当的场合说得得体,才能产生“话”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不顾场合乱幽默,口无遮拦,言语冒失,只会惹人厌烦伤害他人。
四、宜高雅示美,忌低俗搞笑
高雅与低俗。高雅:高尚,不粗俗;低俗:指低级趣味、庸俗。幽默看起来海阔天空,其实,它只是一条小径,过犹不及,过了别人会说你滑稽、搞笑、圆滑,甚至贫嘴。幽默没有了分寸,就成了粗俗、低下。节目主持人的幽默是一种精心的审美选择而不是单纯低俗的搞笑手段。
受观众欢迎的主持人往往能出口成章,一语中的。聊能聊出真谛,侃能侃出品位。
幽默是理趣、智趣、情趣的结晶,是高质量的“语智”。因为出发点和指向的不同使幽默有别于滑稽、贫嘴、挖苦和俏皮,在语言材料上存在区别,运用场合也不相同,幽默是不含贬义不带蔑视的,它不是拿别人的缺点或弱点当谈资,也不是卖弄聪明、哗众取宠。幽默是让人笑后有所思考,它追求事物的真谛,追求美学上的品位;幽默的语言材料亦庄亦谐、雅俗有度。幽默语言不能伤害人、挖苦人、讥笑人、讽刺人,更不能侮辱人,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但是有的主持人在把握这一点上很不严肃,为了追求某种效果,错误地把一些本属于低级庸俗的话语,当作幽默语言,放在节目中滥用,结果倒了人们的胃口,令节目参与者和观众非常反感。
幽默的通俗与低俗仅一线之隔。如果不惜以低级趣味来制造幽默是不可取的。幽默是文化的一部分,要让观众喜闻乐见,必然要走通俗化的道路。但是,如果把握不当,追求通俗就会变成媚俗,流于庸俗,堕入低俗。
主持人算是公众人物,公众人物既然受到公众关注,其言行品位就会对大众产生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有些幽默不雅的即兴发挥,也再次验证了人们的一种担忧:低俗化正在成为荧屏娱乐节目的“时尚”。但愿我们的主持人多些社会责任感,千万不要把低俗当幽默。
五、宜自讽自嘲,忌自轻自贱
自嘲与自贱。自嘲:自己嘲笑自己;自贱:卑视自己,不知自重。自嘲不是自轻自贱,更不是自取其辱。自嘲是一种谦虚,是自我曝光缺点,是自我的一种调节。来一点自嘲,微笑着对自己、对他人,敲打自己几句,这岂不是强者之品格吗?
幽默一直被人们称为只有聪明人才能驾驭的语言艺术,而自嘲又被称为幽默的最高境界。自嘲的基础是自信。不自信,不可能自嘲。对影响自身形象的种种不足之处大胆巧妙地加以自嘲,能出人意料地展示你的自信,在迅速摆脱窘境的同时显示你潇洒不羁的主持魅力。自嘲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制造宽松和谐的交谈气氛,能使自己活的轻松洒脱,使人感到主持人的可爱和人情味,建立起新的心理平衡。自嘲能解除尴尬,消除紧张,自找台阶,保住面子。根据现场状况巧说几句妙语来扭转困境,这往往要比大量的解释、道歉来得迅速有效。呵呵一笑中,大家往往能放下误会,将不快尽付笑谈中。
趣说自己,把自己看作是幽默对象,这是一种豁达开朗和返璞归真的人性美的体现。但是最近有的主持人幽默犯了一个毛病,就是自轻自贱,甚至是自取其辱。自嘲不是自我辱骂,不是出自己的丑。这里要把握分寸。有的主持人见了美女就要拥抱,就要调侃,见了男士就刁难,而观众或者说是选手,不管是男是女,对主持人从头到脚,嘲弄一番,似乎身上没有一个器官不被人拿来做笑料的。有的主持节目,不管是谁,先是自己卖弄一番,自吹自擂,然后遭到选手的形象攻击,尴尬一笑,观众也跟着大笑、鼓掌。有时候观众在想,是不是黔驴技穷了、穷途末路了,怎么能把自己的主持风格那样定位,把持不住自己的形象?除了胡侃嘲笑,还有什么能吸引观众眼球呢?
六、宜委婉含蓄,忌浅飘直露
含蓄与直露。含蓄:表达的委婉,耐人寻味;直露:直白、直抒胸臆。幽默愈是追求含蓄,便愈能准确、完满地把情感传达给观众,愈是追求表面的直露,情感传达也就愈显得浮浅,缺乏力度,缺乏深沉。幽默总凭着朦胧含蓄之美去勾摄观众的魂魄。
幽默是一种巧妙的语言方法,它的巧妙之处在于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感情和想法。委婉含蓄就是不直接说出本意,而用隐晦的方式表达,或不把意识完全表达出来,让接受者自己去体会。
主持人的幽默要力避浅、飘、直、露,枯燥乏味。浅,就是浅薄,尽说那种不说别人也知道,不动脑子的现成话,语言苍白无力。飘,是指没份量的语言,无病呻吟、一惊一乍的,故作多情的浮飘的感情,主持人在那里“拼命”地感动,而听者却无论如何也不能有动于衷。直,是指无起伏无曲语,直统统。露,是不含蓄,把潜台词全抖露出来。幽默应力求“引而不发”,含而不露,露而不直。
委婉含蓄的语言,有人称为语言中的“软化”艺术,这种艺术对于节目主持人与观众之间沟通信息,有着重要作用。
首先,用于说理、批评、劝阻,能使对方容易接受。同是真话,“善言”令人笑,“恶言”叫人跳。委婉含蓄地表达大概属于“善言”,直言不讳的话虽不一定是“恶言”,但刺激性大,在某些人听来很逆耳,跟“恶言”差不多。主持人叙事说理,语言委婉含蓄往往更容易使人接受。
其次,用来表现难以启齿或欠雅难言之事,能曲体人情或显得文雅。主持人在语言交流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启齿的事物,对这类事物如果直截了当地说,就会显得难堪或者引起不快,用委婉含蓄的措辞就能做到不能触忌犯讳,又能表达原意,且能曲体人情,取得良好效果。
委婉含蓄的表现形式及其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一是意在言外。就是说的是“这个”,真意指的是“那个”,常用反语、比喻、双关、象征等修辞手段,使“义在文外”,在出人意料中给人以回味的余地。二是婉转曲达。就是避开事物的本面、正面或整体,而通过说侧面、对面或局部,把所要表达的意思暗示出来,让人透过辞面去理解。常见艺术手法有反衬、烘托、侧答、引用等。三是妙语回避。就是采用讳饰、婉曲、模糊等修辞手法巧妙地表达不宜、不愿或不便直说的意思。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