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学论文
在对照实验中设“疑”,激发和优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疑问,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其处于积极主动的位置,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学习研究的问题上来。根据对照,不仅要求同异,此为掌握知识过程中的重点,更重要的是对求异思维的培养,教给学生“渔”的作用方法,以达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比较对照是把解剖刀“,它对于你进思维的深刻性各着重大的作用。如何帮助学生挖掘出”思维的智力宝藏“,笔者在初中化学实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过程,同时让三个同学分别做KClO3、MnO2、KClO3与MnO2三支试管同时受热实验,辅以用带大量的木条验证其产物的实验。其结果放出O2的速率(即放出O2的快慢)相差较大。KClO3受热能放出O2,但速度较慢,KClO3与MnO2混合物受热放出O2较快,MnO2加热则不能放出O2。适时引导学生探索其应用,得出MnO2的作用。与双氧水的反做比较,这样长期性、经常性的用该方法能引导学生用对照实验方法解疑、释疑。认识到实验的巨大能量,也对实验课的重要性之一是解疑、释疑的重要途径,也同时激发且优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动”为特点,以“活”对实验课中“败笔”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动”给学生充分动手的时间,在此过程中会偶出“必然”外,如对意外事故如处理恰当,不仅不会影响教学效果和实验效果,而且能通过这一点,使之切身体会学习实验技能的方法和重要性,启发思考“败笔”原因,能体验科学知识的价值和对周围未知的发现,并能通过学生的动手养成主动积极动手的习惯。不断产生探索的愿望、激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氢气还原CuO的实验中,有部分同学得到的“铜”仍为黑色;部分同学的试管炸裂了;部分同学成功了。按前面的顺序将同学分成三个组,相互交叉研究,最后得出结论:;(1)炸裂的原因是先加热后通H2;(2)“铜”呈黑色,是因为最后先撤H2,后停止加热。由于学生的动手操作,发现问题,再以“活”动相互询查原因,从而激发探索的意识,使学生的记忆更深刻。适时对学生点拔,更能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优化创新意识。
以“思”为热点,增加趣味性实验和实验习题,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在产生对学生化学的浓厚兴趣和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就会不断关心事物,对各事物现象产生疑问,并对产生的疑问激起一种渴望。动手试试,然而多次的实验结果能扩大对周围事物及更多问题产生“思索”。在课堂上不断地、经常性地交流补充趣味性实验,刺激学生思考,如“星火闪烁”,在实验室制O2时补充,取一支装满10ml液体(5ml酒精和5ml浓H2SO4)自然分成两层。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大试管中加少量KMnO4细小晶体,学生会看到在液面(硫酸和酒精)的交界层处看到火花,获如天空星光闪烁。学生看完便会纷纷要求亲自动手试试。产生思索,产生动机,激发创新思维和能力,要求学生初中《化学实验》P27页,“火花飞舞”实验。
教学要“放”,即要克服照方抓药式,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编写实验程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照本宣科,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能进行主动思考。因而对实验中的现象细节是一晃而过,不能留下深刻印象。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不利于调动学生思考和思维积极性。为了克服此弊端,笔者在教学中,将某些实验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程序、实验方案。这样在实验中学生明白需要些什么仪器、什么药品、如何操作、如何才能获得成功等。万一实验失败,自己也能查找原因。学生能主动地变外加压力转化为主动思考的动力。这样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即激发创新精神和有利于更有效地鼓励创新。
在教学中要坚持智能性原则,加强能力测试,激发创新动机促进学生生动性学习。
传统的部分实验为“黑板上做实验“且为照步就班,为死记硬背化学实验的不良倾向,以智能性原则的实验,便实验变得有血有肉,旦是活而不难、而不坚、从而培齐驾驶知识的能力。对教材中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例如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学生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原理的认识,以及与碳还原氧化铜装置和实验室制氧气装置的对比很容易发现人教版初中化学(三年制)第84页用木炭还原氧化铜装置导气管上应加橡胶管并配上止水夹,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石灰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也有效地防止生成的铜被氧化成氧化铜。类似地可以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也进行改进(加胶管配止水夹)。让学生利用物理中学过的电学知识设计一套检验酸、碱、盐溶液导电性的装置。让学生利用实验中破损仪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如饮料瓶、药瓶、输液管、废笔杆等制作简单的仪器。例如可制作简易的启普发生器,洗气瓶,冲洗瓶,集气瓶等仪器。
如果学校条件好,还可以让学生多做一些课外实验,尤其是能使初中知识得以延伸的实验,例如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该实验可以让学生懂得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灭火需根据火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灭火方式。这样的实验还有钠在水中剧烈反应,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本实验既能反映钠的金属活动性十分强,又能提醒学生任何规律都有局限性,不能死搬教条,注意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通过(1)碳酸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2)碳酸钙粉末(大理石粉或贝壳粉)和稀硫酸反应(3)大理石块(或贝壳)和稀硫酸反应,这三个实验的对比让学生总结实验室制以二氧化碳不用稀硫酸的根源(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事后可将(3)中贝壳取出后用小刀刮净表皮,再放回原处,观察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利用浓盐酸和石灰石制得气体通入石灰水中,石灰水不变浑浊,让学生分析总结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为什么不用浓盐酸。通过浓硫酸与锌粒反应现象与再加水稀释后产生的现象对比,得知实验室制氢气不宜用浓硫酸的道理。
化学教育家刘知新认为,化学实验应具有以下教学功能:它是化学科学认识之源泉,是训练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是养成科学态度的必由之路,在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全面展开的今天,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独特的作用,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构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展示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获取真知,收获乐趣。综上所述,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思维激活,能力的体现等的充分开拓,在知识应用、方法设计、思维创新等诸方面的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大熔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