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诗人之恋》的音乐特征
1.凸显德国音乐的民族性
不同于西班牙民歌的慷慨豪放,也不同于意大利民歌的直白外露,德国民歌朴实而简洁,舒曼在创作《诗人之恋》时吸取了许多德国民间音乐元素,使得这套乐曲呈现出民歌般的朴实特点,同时,舒曼还巧妙的运用节奏、和声、织体等音乐元素,赋予乐曲如诗般的意蕴。《诗人之恋》以德国民间、古典、风俗等音乐元素为基础,呈现出鲜明的德国民族音乐风格特征,例如套曲的第8首《如果小小花儿能体会》和第2首《蔷薇、百合、鸽子、太阳》都是吸取了民间舞曲的音乐要素,同时融合了民谣和乡村歌曲的成分。而在第6首《神圣的河流,啊莱茵》中,舒曼则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创作动力,表达了强烈的民族情感,抒发了自身对德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2.巧妙地应用“朗诵调”
舒曼在创作《诗人之恋》时继承了舒伯特注重歌曲抒情性、歌唱性的创作技巧,同时也大胆创新,采用了“朗诵调”中的起伏语调和同音语调,促使音乐和诗歌完美结合在一起,不仅保留了语调的抑扬顿挫,而且也呈现出了诗歌的自然之美。这种“朗诵调”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语调、音节等创设的朗诵旋律,它常被用在歌剧中。舒曼将这种“朗诵调”创造性的应用到《诗人之恋》的创作中,使乐曲呈现出如诗歌朗诵般的优美意境,对后世的艺术歌曲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3.钢琴与人声的完美配合
在19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初期,舒伯特开辟了人声与乐器互动的音乐境界,对艺术歌曲的钢琴部分赋予了充满活力的诗意,舒曼在继承这一创作技巧的同时,又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他在《诗人之恋》中使钢琴部分的内声旋律,更富活跃性和机动性,同时又吸取了复调音乐的织体创作特征,极大地增强了钢琴在这组声乐套曲中的表现力,使得钢琴和人声在乐曲中相互依存,相互烘托,呈现出“二重唱”的特点,例如:《小玫瑰、小百合》就是人声和钢琴共同分担的旋律,而《古老传说》、《一个青年》等曲调则是将钢琴的尾奏、前奏、间奏适时的补充到人声中,使得这几首乐曲呈现出动人的诗意。舒曼所采用的“朗诵调”借钢琴伴奏来塑造人物形象,增强乐曲表现力,赋予乐曲如诗般的艺术气息,将伴奏、歌曲、诗歌等艺术元素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