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欧美国家的数字影视对国内数字影视的触动
欧美发达国家数字影视起步校早,从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到发行放映,都在已完成了从模拟向数字转变和过渡。国外数字影视业在管理层次、运营机制、技术设备各方面的指标已达到一定水准。
一、从发展、应用、及管理模式来看数字影视
从整个发展来看,国外数字影视从前期拍摄采用先进的数字摄影机到后期采用数字设备进行非线性剪辑、数字合成、特效、DI技术到最终在数字影视院用数字放映机放映数字影视等等,数字技术已全面覆盖了整个影视制作的策划、拍摄、特技、洗印、发行等多个方面,影视工业已经全面步入了数字时代。
从数字影视技术应用来看,一是影视拍摄技术数字拍摄取代胶片的必然性。现在不少影片都沾数字技术的光,几乎在影视院看到的所有影片都是经过数字扫描和校正的,Red One等一批数字摄影机的出现,给了观众在胶片上看不到的东西,尤其是画面、平滑度、清晰度,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从2008年问世,短短两年时间,从美国到中国国内越来越多的影视、电视剧、广告、MV都开始采用Red One拍摄,并得到了很好的画面效果。
二、国外数字影视对中国数字影视数字化技术发展的推动
(一)不能闭门造车,应该积极面对数字化狂潮的挑战
当下的世界影视的布局下,高设备高资金投入作为特色的欧美影视制作一票难求的模式尽管在理论上倍受争议,却毫无辩驳地在目前的市场上确认了其主流的、强势力和无可替代的地位。这些制作发行模式,也在逐渐延伸到美国以外的市场,影响到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中国的电数字影视生产。而中国影视自从20世纪90年代影视引入文化产业市场竞争之后,从国内的影视业看,中国影视惨淡经营中。除去那几个屈指可数的大牌之外,大部分的,遭遇市场不振、没有票房的尴尬。可是反观国外,从每年的年终的贺岁档的风光和暑假影视的爆满,观众以为这些导演至少是在表面上构建属于个人独特的影视新风格,推动整个欧美影视国际流行风,然而几年下来,人们发现,国内的影视人内心深处扎根的依然是那种以个别人为中心的精英观,这种思想狭隘的艺术观促成这些人在艺术上很自我,墨守成规,由此下去中国的数字影视就会越来越难看。中国独有的文化气息应该侵染影视业促成国内原子影视的发展。但是纵观中国影视不论是数量还是产量上都已经远远地落在了美国好莱坞和印度宝莱坞的后面。
(二)完成从原子艺术观到数字艺术观的转型。
作为目前传播速度最快,普及率最广,使用率最高数字化风潮对中国影视的发展来说,既成为严峻的挑战,也不失是一个重要的机会期。理所当然,要实现从原子艺术逐渐朝数字艺术的转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的确需要观念的转变,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需要大量吸收并加以甄别。这对于很多目前从事原子艺术的人来讲,的确是一个巨大的学习挑战,即使是比较熟悉而且已经开始熟练应用数字化技术的人才,也少不了有一个技术升华的过程,也还有一个灵活地运用数字技术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开展对数字影视艺术创新的问题。数字技术究其本身是一种演变艺术,虽然精通数字化技术,但不具备相关的数字艺术敏锐性,也还是不能创作出数一数二的数字艺术上品。那些本身就积累了一定数量具有一定技能原子艺术匠来说,不是在取悦观众的某个视点服务,就是在夸大试听效果,要在具体的艺术操作中,摒弃掉那套根深蒂固的原子艺术思维,要把数字技术作为一种用来完善原子影视的有效手段。
(三) 确立数字影视的完善步奏策略
国外的实践经验已经指出,数字技术并不总是要投入高额的资金,运用理性的统筹机制来指导运作数字影视创作,提前设置及考虑数字技术这一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数字化技术贯穿在影视制作的全过程,从而达到创新成为技术和艺术风格。当数字摄像机代替原子摄影机之后,拍摄成本就被大大地被降低了,在硬件设备上建议淘汰掉过时的旧机器引用国际新型设备加快国内影视业硬件转型升级。提倡大众期望的审美视觉,少而精摒弃守旧的原子艺术观,充分展现国粹艺术观,中国固有的元素利用,加大品牌印象。
(四) 不断拓展数字化进程
首先让自己成为一个“数字人”。这些数字影视人已经开始试验,不仅是做一些外景无法实现的场景如成千上万的军队,具有纵深感的城池,创造出影片中奇幻的视觉效果。而且还能打造具有丰富内涵的极具艺术个性的高端作品。建立健全国家级数字影视质量检测监控单位探索研究和国际接轨的新技术、建立健全国家级质量认证设备体系、建立健全国家级数字影视数据库节目汇总体系发展多媒体新媒体业务。
结语
随着数字影视业国际化形式越演越烈,促成我国数字影视业的大力度改革,加大力度打击盗版保护版权,同时也促成数字影院的高标准建设,目前大中小城市依资金投入而论高标准影院相继落成。带动相关服务行业的经济运行,高端数字影院的落成必将增加相应的票房收益。
总之,我国的数字影视业在欧美国家的推动影响下,积极响应,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数字影视即将迎来光辉灿烂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希尔曼,数字媒体技术与运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4
2.王虎,数字媒体艺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6
3.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40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