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推门课”与改上练习课之“尴尬”
有位校长给笔者介绍了他们在开展推门听课活动中遇到的一件“尴尬事”:一天,上级教学检查组到学校听“推门课”。当他们在教室坐定后,授课教师见这么多领导来听课,先是一愣,接着便改变授课计划,临时布置学生做练习。检查组在教室枯坐了两三分钟,就悻悻地退出了教室。这位校长询问我应如何处理这件事?我告诉该校长,这个案例除了比较复杂的特殊因素以外,至少包含两件事:老师抵制推门听课是一件事,检查组该不该退出教室又是一件事。
检查组究竟该不该退出教室?其实,听课遇到练习课原本正常,大可不必尴尬,更不应该退出教室,而应当继续“听”下去。因为课堂练习也是一种典型课型,与讲授课相比具有同等重要的观察价值和研究价值。现代课堂教学应该变听课为“看课”,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须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即不是单看教师讲得怎样,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学得如何,练习课完全符合“看课”的条件。练习作为教学训练环节,对学生而言可以起到知识的强化和巩固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练习的巡回辅导和作业批改进行个性化的了解与指导,进而进行教学诊断和教学改进。这是验证教师因材施教和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同样值得听课人员去观察,值得检查组去“检查”。但这种观察和检查对听课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比较强调的。
授课老师用做练习来抵制领导听“推门课”这件事比较复杂,究竟是态度问题还是能力问题,抑或是教学以外的其它因素,需进行调查研究。但是,即便实施听“推门课”制度,听课者也应在课前与授课老师沟通一下,这既是对授课教师的尊重,也是听课者与被听课者开展专业对话的基础。事实上,国外很多地方并不赞成和采用听“推门课”的办法。我国有些地区和学校作为一项改革措施加以推行,是值得商榷的。领导听教师的课,也并非单一的检查性听课,更需要开展研究性听课,既推进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真正落地落实,也以“看花容易绣花难”的视角体谅教师。还需要提倡欣赏性听课,打破听课者头脑中那种完美无缺的“好课”定势,不断发现和推出常规课中的“好课”,给一线教师更多的鼓励和惊喜!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