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说朗诵技巧对马克.吐温幽默艺术的影响
马克•吐温曾有机会参加狄更斯的朗诵会,并在家庭举办过朗诵会,一度为了还债而开展全球巡讲。因此,这些际遇使得马克•吐温掌握了娴熟的演说朗诵技巧,对其今后创作小说时营造幽默氛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吐温对滑稽演说有着深入的研究,他曾在《How to tell a story》这篇文章中详细的论述了演说技巧。笔者认为,演说朗诵要想获得良好的喜剧效果,必须采用合适的讲述方式。一个真正的喜剧大师,之所以被称之大师,就在于他能够把普通的故事讲的让人捧腹大笑,而其他人就做不到这一点。试想,如果一个故事每个人讲都好笑,那就失去了幽默的本意。 马克•吐温就是这样的幽默大师,他是讲故事的行家,可以把讲述方式把握的恰倒好处。对此,莫门德松指出,马克•吐温讲话不紧不慢,十分有条理,他擅长扮演傻头傻脑又带点机灵的讲述人角色,一点都不觉得所讲的故事有可笑的地方。而且当听众捧腹大笑之时,他却一脸无辜、不在乎的神情,让人不禁觉得他的呆头呆脑更加滑稽可笑,从而取得更好地喜剧效果。
马克•吐温将这种讲述方法应用到小说创作中。他的小说,很多都是采用“我”的叙事视角。比如《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大宗牛肉合同的事件始末》、《田纳西的新闻界》、《我给参议员当秘书的经历》、《我怎样编辑农业报》、《我最近辞职的事实经过》等小说中,皆营造了“我”这叙事视角,并且把“我”塑造成为单纯、老实、尊牛角尖的形象,使得读者在这样的氛围中体验到幽默的可贵之处,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马克•吐温还对滑稽演讲中的“停顿”技巧做了专门论述。他认为,熟练使用“停顿”技巧,可以达到更好的喜剧效果,这是单纯利用措辞语言根本无法企及的。而且,停顿是一切故事的中频繁往复的重要特征。它既优美,也难以掌控。原因在于:“停顿”必须恰倒好处,既不能过长也不可过短。“停顿”过长,听众就能够察觉要有包袱抖出来,自然就不会对讲述者的包袱感到新奇;“停顿”过短,则会让听众应接不暇,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可能还处在疑惑之中,错过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最佳时机。总之,“停顿”使用不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对此,马克•吐温在其小说《渡金时代》中,在一些人物的话语后面,特别标注“停顿”或者语气变化。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芒种》-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