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新闻院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现状与方向

作者:蔡育恒,沈嘉悦来源:《视听》日期:2015-11-04人气:1608

一、国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现状

所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现象的总的看法。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郑保卫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包含了两部分的内容,即一部分是对新闻领域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另一部分占主要内容的,是他关于无产阶级党报工作的一系列思想观点。

从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内容选题上看,大部分集中于此方面的理论探讨。而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理论部分,学界关注并不多,最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党报观点上。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论文虽然下笔必强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性,但大部分论文对于何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未阐释清楚;新华社的课题对概念、原理和内容进行详尽阐释,但明显混淆了马克思对两个领域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源于主流党报新闻界专业培训,理论研究方面也以党报的研究为主。这其中,新华社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尤为有影响力。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一书为例,在该书中,作者融合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报的立场和观点,以及党对于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最终形成了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18个基本原理。如新闻出版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有阶级性的,总要受所在国家社会制度的制约,并为其服务。而通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报的观点和思想,并无提到新闻自由的观点。关于新闻自由的观点则产生于其关于新闻领域基本看法中,马克思认为“出版自由是一种基本的自由,是实现其他自由的保证”。显然,新华社混淆了马克思对这两个领域的看法。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童兵认为,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倾向是只要是党的领导人说过的话就都算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另一个倾向是正确的都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错误的就都不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际上这两者都是不对的。

以新华社为代表的主流党报媒体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内容的定义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现象的看法、党报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关于舆论宣传思想的集合,因此,也有研究称这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但没有得到普遍认同。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现状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课堂始于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各高校新闻院校“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始终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放在首位”,但是全国新闻院系中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当作一门必修课来做的学校并不多。而在这其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2005年就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立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程。

此外,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2007年成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中心,由人民日报社前总编辑、时任院长范敬宜担任中心主任。作为国内顶尖大学院校的项目,此举被教育部寄予厚望,希望将其办成“把中心办成全国一流的研究中心、教学中心和改革创新中心”。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新闻学的交叉学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科基础薄弱,即便是课程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课程以讲座形式展开的背景下,嘉宾所做课题或与马克思主义或新闻观无半点关联,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和外延并未真正厘清。从资源配置的“清华模式”上讲,阵容豪华的讲座嘉宾团队需要课程主持者强大的社会资源支持,也需要学院资源上的重点配置,这对其他院校,尤其是地处二三线城市的新闻院校而言,是难以达到的。

教材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开展较早的新闻院校,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推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之余,也在2007年出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五讲》,将课程所邀请的业界专家、教授等的讲座整理成稿作为课程教材使用。但该书仅是历次讲座的录音稿集录,并不能在严格意义上称为教材。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出版,使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无教材可用”的局面有所改善。

无教材可用,无主题可定的后果,是学生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而无用,距离实践太远,进而对课程不感兴趣以致产生抵制情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结果可想而知。

三、结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学界与业界的共同课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事关我国未来新闻从业人员的价值、行为取向,做好高校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仍然是必要的、重要的。在网络媒体、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在大众媒体不断降低底线的今天,虽然“人人都能做记者”,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主义就越发显得重要。如果新闻院校没有抓住学生价值观形成期对其施加影响,那么这些“三观不正”的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只会为当前低俗化的大众媒体添砖加瓦,对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无益。

造成国内新闻院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现状的原因,既在于传统主流媒体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强势定义和规制,也在于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自我束缚了手脚。

做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工作,必须首先厘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科学概念和内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其他新闻观相比,本质特征是“全面、历史、辩证、科学”。因此,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科学外延和内涵也需要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全面科学的认识。高校作为教学科研单位,肩负着培养理念正确,富有新闻理想的新闻专业学生的重任,在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着重点上应该和党报单位等有所不同。

应该看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对于新闻现象的认识在今天仍然具有极强的借鉴和学习意义,对教育学生正确科学中国新闻传播现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可以说直到今天仍未过时。虽然今天新媒体的发展如火如荼,但马克思主义对新闻现象的观点在这一新变局中仍然适用,仍然具有强大的指导意义。

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科学全面的认识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新闻教育的需要,也是增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吸引力的必要手段。只有施教者本身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清晰的、明确的、正确的认识,才会对教授的学生产生实际影响。

此外,西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也有了大发展。西方共产党党内和党外的知识分子、研究员等根植于西方社会发展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重新解读。这其中涌现出了大量有影响力的学者如本雅明、马尔库塞、哈贝马斯、施密特等。这些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可以充分借鉴到课堂实践中。

在提倡媒介融合的时代,学界和业界跳出党报逻辑的窠臼,厘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媒体时代的概念和内涵,才是增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先进性、保持理论吸引力传播力的应有之义。对于高校而言,在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课程需求和媒体发展要求,进一步创新课程形式,让学生真正从课程中受益。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视听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