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难点和解决对策
目前,中国的传媒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主要表现在新兴媒体的兴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革命性的危机,传统媒体为了寻求生存之道,正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变革。对于传统媒体形式而言,生存发展空间被严重挤压。新兴媒体以其便利、快速、互动的优势在逐步消解电视、报纸甚至门户网站的舆论引导能力,获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传统媒体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适应当前的形式,主动寻求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之路。
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难点和制约因素
首先,从业人员的意识问题制约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目前,报纸发行量和电视开机率每况愈下,观众、读者大量流失,收视率、发行量下滑,生存危机越来越突出。许多领导已经意识到传统媒体的生存问题,将工作的部分重心放在了新兴媒体的发展上,但是也并没有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传统媒体的采编部门和新媒体的采编部门完全就是两条铁轨,偶尔交集,大部分时间是各走各的道,各干各的事情,互不相干,也互不来往。甚至在同一个集团内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也是各自为政,融合发展只是流于口头,并没有具体的措施予以实现。
其次,融合的形式问题制约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在同一个集团内部,融合的形式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地解决。例如双方该用什么办法进行融合,谁占据主动地位,谁占据被动地位,传统媒体的人员和职能如何融合进新兴媒体之中,传统媒体如何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产品才能够显出新意,又不与新兴媒体雷同等等。融合并不是合作,也不是合并,如何把握之间的度量,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此外,新兴媒体目前的广告价值并不高,而传统媒体在这一块早已经是成绩斐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如果让传统媒体拿出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做一件没有直接经济效益的事情,那么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定肯定不会高。
最后,融合的方法制约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双方融合的一个目的就是集中双方的采编力量来生产内容,并进行积极地发布。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传统媒体发布新闻的速度不如新兴媒体来的快速,所以当传统媒体的新闻记者亲历一线费尽心思写出一篇新闻之后,新兴媒体会以第一时间进行发布,而电视需要后期视频制作,报纸需要经过排版、打印等过程,第二天发布新闻的时候,新闻已经广为人知,没有再次进行报道的价值了。这样下来,电视、报纸就更加没有人愿意去看,收视率、发行量就更加少了。这就是融合的职能分配和资源利用的问题,如果没有科学的办法加以解决,不仅不能促进传统媒体的发展,反而会对传统媒体造成更大的冲击。
二、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若干策略
1、传统媒体的决策层应该树立全面融合的科学理念,为融合提供理论支持和坚强后盾。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问题已经成为了摆在传统媒体决策层面前的历史性难题了。俗话说,想到才能做到。如果传统媒体的决策者们无法在思想上达成一致的话,那将大大地制约融合的形成。所以,传统媒体要在思想上树立科学融合的理念,要取长补短,长远发展。不仅如此,还要给予新兴媒体以足够的重视和资源,在内部形成一个有效的行动机制,加强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内部协作,做好整体部署工作和时间安排与考核工作,为两者的融合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以全方位融合为目的,制定出统一的完整的融合方案。一是要建立一套适应双方融合后工作的组织结构。这个方案要明确融合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机构设置,参与人员等进行统一的分配和分工。若使用同一套人马进行新闻信息的生产和经营,怎样将融合的矛盾降低到最小化;目前,许多传统媒体的内部组织结构主要是按照后勤、经营和采编来设立的,有专门的跑线记者、采编记者等等。而新兴媒体则以编辑和技术人员为主,双方有交叉有不同,要想顺利实现融合除了发挥自身的优势外,应设立独立的新媒体部门,招聘技术人员,或者施行外包,借助外力,缩减成本。二是要明确工作流程,适应新媒体特点,施行扁平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为融合后的媒体形式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3、更加重视新闻产品的内容建设。不管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以何种方式进行融合发展,他们的目的和结果都是一样的,即传播新闻信息。传统媒体具有自己的优势,如采编队伍素质高,写作能力强,业务精通等等,但是新兴媒体也有自己的长处,如传播速度快,拥护群体广,能够精确把握消费者的接受心理等等。二者进行融合,可以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使得新闻不仅仅在质量内容和深度上有一定的进步,在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上也有一定程度地提升,从而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的来说,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是一个复杂而长远的过程。传媒的从业者和管理人员都要学习新进技术,接受新鲜资讯,适应发展潮流,顺利实现媒体的融合。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