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方丈主持的管理学知识探讨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越来越快,许多企业都想把自己的企业做的更强更大,永久不衰,这和一些寺院中的香火不断有异曲同工之意。因此我们今天从《水浒传》中方丈主持的管理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剖析。
1.倾听民意,民主决策
1.1坚守自己的底线
众所周知,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花和尚,从最初的剃度,到之后分别与智真长老、智清长老等诸位长老结缘,文殊院的智真长老和大相国寺的智清长老是两位德高望重且远近闻名的长老。他们作为寺院中的长老,在主持时通常坚持的是民主作风,并且在事情发生的时候能够勇于承担责任。
特别是在外界等中说纷扰的时候,能够勇于站出来冷静对待,在有限的条件下能够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局势。并且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底线,很多事情的处理都是在不突破底线的情况下,满足大家的希望,做对大家都有利的决定。并且希望大家都能够满意。
1.2广泛采纳民意
在一个寺庙中,方丈是主持是具有最高的主持权的。他们作为各位僧众的方丈主持的同时,还扮演者他们老板的角色。即便如此,但是他们也不会为所欲为,因为寺庙并不是为他们自己所有的,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自己的角色就更加的形象化了,由为的像一个专业的经理人。从众多的小沙弥到大和尚之间,虽然有明确及严格规章制度和利益要求不能僭越。但是方丈在决策的时候依然是广纳民意。
比如说:《水浒传》中的鲁智深要到大相国寺去谋得“一官半职”的时候,这应该并不是什么多大的事,由智清长老一个人就可以决定的事,然而他并没有这么做,他召集了寺院的一多半僧人来商议此事,看到底怎样安排鲁智深比较合适。可能在现代许多人,都认为,他们可能过于虚假,可能是在“作秀”。但是即便是走过程,也不得不另我们感叹,因为他们依旧是按照寺院的规章制度来完成的,说明这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寺院。
而事实证明,方丈所做的一切并不只是形式。因为在平时,所有的僧众在一定的条件是是可以自由发表言论的。一般职位较高的和尚可以根据自己比较关心或者是重要的问题向方丈直言进谏。方丈也会考虑采纳的。就如鲁智深到大菜园里担任主持管领。都是由一个都寺职位的和尚所提议的。
1.3有主见,有独立的见解
可能我们在综上叙述的时候,会让人误认为方丈是一个没主见的角色,其实不然,方丈其实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而自己的意见通常是在众僧讨论争议过后,才会随之而出。这样使决策在实施的时候能够更加的顺利,众望所归,大家都希望如此,自然实行起来也不会有那么的困难了。但是有时候方丈也会力排众议,这不单单需要的是勇气,更加需要的是智慧,是看人的眼光。倘若当时方丈是没有主见的人,直接将鲁智深赶走了,虽是随了众人的心愿,但是相信结果也就是另一番的景象了。做种方丈做了明智的决定。
在五台上的文殊院,那时鲁智深刚要剃度出家,当时很多僧众都觉得鲁智深即便是出了家也不像是和尚,因为他的眼睛里总是露着凶神恶煞的神情。很多人都不愿意接受他,当时在位的一个“首座”召集众僧去商量此事,并且意欲瞒着鲁智深和长老商量此事。但是,智真长老并没有因为生气,反而是先安慰众僧,在耐心的安抚完众僧之后,依然还是坚持自己最初的想法,依然把鲁智深收到了自己的门下。对于方丈的这种做法很多僧众都不满意,意见都很大,所以他们对方丈的所作所为都颇有微词,直到后来有一天鲁智深酗酒,违反了寺庙中的规定,大家这个时候所有的怨气都爆发了出来,纷纷把怨气都指向了方丈,说是因为方丈没有分寸,才导致这件事情的发生。致使鲁智深要离开寺院。在这种局势这么混乱的情况下,方丈依然处之淡然。他当时选择了原谅鲁智深,并且表示如果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情,自己愿意承担所有的结果,我想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这么有担当的。
1.4勇于承担责任
《水浒传》中,在寺院中众僧民主参与意识这么强的氛围下,智真长老勇于承担责任,不仅仅是因为它本身身上有着一身的正气。还有一点是以内看在赵员外的面子上,才一直容纳鲁智深的。但是智真长老并没有把赵员外给的香火钱收进自己的口袋。直到那时,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底线。这一点还表现在,鲁智深在五台上所造成的损失,他也并没有有所保留的,也没有念及情分的向赵员外索要全部的赔偿。且尤为重要的一点是,智真长老一直都认为鲁智深不是等闲非凡之辈,其他人都比不上他。在众人都反对的情况下,依然对鲁智深采取救赎。他坚信邪不胜正。因此众僧依然没有动摇智清长老在众人心目中的印象和地位。寺院里的香火也依旧是越来越旺盛。
2.让客户参与管理
2.1让相关利益者参与进来
在《水浒传》中,作者所描写的那个年代,市井环境并不是那么的规范,这对寺院的管理来说并不是十分容易的。所以,智真长老对僧众的管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他对寺院的管理不仅仅局限于寺院本身,对周边的一些地区也有管理。这样为寺院的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同样在当代的企业管理中,就是让相关利益者参与监督管理。让客户参与到管理中。
众所周知,梁山好汉都是吃大鱼大肉喝大碗酒的人。但是自从鲁智深到了五台山之后,四五个月都没有喝过一滴酒,这让他极为不爽。这并不是因为文殊院那里没有卖酒的,而是卖酒的不把酒卖给寺院里的和尚。究其缘由原来是,卖酒的和长老已经有了约定,不能把酒卖给寺院里的和尚,若是卖了就会收回卖酒者的本钱,并且把他赶走。于是自然就不敢卖了。
2.2扩大监管范围
由《水浒传》中的卖酒一事,我们就可以看出,文殊院这样做实际上就是扩大了和尚的监管范围。现在市场竞争的那么激烈,很多管理者都这么认为,处处都存在着潜规则,这样的话客户是很容易就流失的。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取决于一个人是否能够有足够大的追求和定力。这不仅对一个人的人品是巨大的考验,也与一个企业的形象息息相关。
3.正确看待流动性员工
因为鲁智深再一次酗酒之后,方丈觉得如果再次纵容他,可能会引起别人的非议,但是把他赶走又不合情理。所以把他推荐去大相国寺做一个挂搭和尚。所谓的挂搭和尚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流动性的从业人员。而各个寺院对挂搭和尚是会短暂的收留他们的。各个寺院就像是一个行业的协会。这就给现代企业一个深深的启示就是我们要正确的看待流动性员工这件事,能够为人才的合理性流动提供一个最大的保障。
《水浒传》中的大相国寺设有专门的“知客寮”,所谓的知客寮在现代的企业中就相当于接待流动员工的接待站。经过插图跋涉来到大相国寺的鲁智深,来到这里后直奔了那里,受到特有的知客僧的接待,在了解了鲁智深的一系列情况之后,便向大相国寺的智清长老做了汇报,智清长老按照规矩接待了鲁智深。
虽然鲁智深生性就是比较狂野之人,但是知客僧并没有歧视他,反而交了鲁智深一些礼数。鲁智深当时其实内心是由变化的,如果知客僧在接待他的时候就表现出不耐烦的话,想必后来也不会出现一步步变好的迹象。鲁智深在得知智清长老让他去看菜园子之后非常不乐意,主要是他嫌弃职位太低了,但是寺院的高官们依旧的没有放弃,耐心悉心的教育他,等他想通了之后,智清长老看他已经醒悟就把他升了职,并让鲁智深去看管菜园子。希望能够经过一步步的谆谆教导,教导他能够向善。
鲁智深的到来,智清长老选择了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仅是因为友人的推荐。和他自己的管理理念也息息相关。在那个时候,他们认为寺院有责任和义务为信徒提供一个庇护的场所。所以鲁智深来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拒绝。但是他们自身也是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的,可是这样的规章制度并不是为了来提高门槛所设置的。而是为了让新到来的信徒能够更快的融入到寺院的生活中。寺院里对刚到来的和尚都有一段时间的试用期的,只有过了这个试用期以后才会一视同仁的。
在现代企业中,我们通常都会把企业看作是一种盈利性的组织。一部分是因为大多数的人才流失让人防不胜防。还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所淘汰的员工都习惯于的走向社会。一般的“空降者”都会被企业中人所排斥,所以对于流动性人员的态度可想而知。现代企业和当时的寺院相比,根本就是格格不入。但是值得我们庆幸的是,现代的企业正在一点点的进行改变和变化。作为一个有能力且足够优秀的企业来说,善待流动性的员工就是企业的职责。如果人人都能够做到这样,那么农民工、季节工也就不会无处安身了。
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水浒传》中方丈支持的管理学知识进行分析,主要从民主决策守底线、请客户参与管理、善待流动性员工这三大方面进行分析。为现代企业的管理提供了意见,指明了方向。只有不断的反省好改善,管理才会越做越好。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