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端应用的“音乐社交化”创新探索
1、“音乐社交化”的出现及现状
1.1 移动 端“音乐社 交 化”的出现
音乐是人们的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听音乐的习惯,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更为便捷,传统的在线听歌和下载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欣赏需求。
音乐不仅仅是抒发情感的物质,更是一种天然的社交介质,而社交是人类作为群居生物的本能,在智能手机不可或缺的时代,移动化的社交媒体是人们进行交流意见、维系情感、分享生活、个性创作的平台,如微信、微博、豆瓣等,在这些虚拟的平台中,有更多的空间和选择; PC时 ,音乐类软件很少有社交化体验,而移动端应用的崛起,使移动端音乐应用开始在社交化方向进行更多的尝试,自然而然地将社交媒体作为传播平台,“音乐”和“社交”两者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用户从音乐独享到众享,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音乐得到了更直接有效的传播。
Rdio的首席执行官德鲁·拉纳(Drew·Larner) 说 :“ 音乐在本质上是社交的,而数字音乐的未来也将由社交体验的有效传递来推动。” [1]
渐渐地,音乐的社交化已成趋势。简单来说,是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加入社交互动,满足人们对音乐的交流,创作展示的需求,建立气味相投的好友圈,增加用户的黏性和深度,从而分享更多的音乐,从好友分享的音乐中,找到更多喜爱的音乐。
当然,除了用户评论以外用户之间的歌曲、歌单、电台的分享制作等 ,都 属于音乐的社交化体现 。
1.2 移动 端“音乐社 交 化”的 现 状
在国外,MySpace [2]在音乐社交领域的成功促使了一大批如playground、 turntable、 rdio、 spotify音乐平台走上社交化的道 路 ,打开了音乐社交的大门。
《2014-2015Mobile Music Apps Market Research Report》中,根 据 艾媒咨讯自身数据库和草莓派调研社平台(StrawberryPie)的相关数据分析,在 国 内 , 2014年移动端音乐应用用户规模已达3.95亿 ,并 持 续 增 长 , 7.4%中国用户最常使用音乐社交类应用作为收听欣赏音乐的选择[3]。
1.2.1 移动端音乐应用的社交化现状
音乐的社交化被运用在众多移动端音乐应用中,这些音乐应用纷纷增加了社交功能、好友圈,用互动交流的乐趣吸引用户,传播自家平台的音乐资源。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在国内的众多移动端音乐应用中,三款巨头 应 用 “ 网 易 云 音 乐 ”、“ 虾 米 ”、“QQ音乐”在音乐资源上相对完善,功能各具特色,虽然仍主打版权资源,也存在着一些社交互动功能的竞争。
但是越来越多的音乐应用结合社交模式,让国内的此类产品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功能模块大同小异,缺少独特性,使用户难以抉择。 [2]
1.2.2 移动端社交应用的音乐服务现状
少数移动端的社交应用也拥有音乐服务。用户将音乐应用中的资源分享至社交应用中,通过成熟完善,功能强大的社交应用,用户分享的音乐将会在更大的范围被传播交流,同时兴趣相投的人能成为朋友,欣赏到更多元化的音乐,这类社交应用有, Facebook、微 信、微 博 、 QQ等;其中微博、 QQ移动端自身有独立的音乐功能和音乐资源库,也有独立的音乐版块。
2、移动端应用的“音乐社交化”体验分析和用户研究
2.1 移动端应用的“音乐社交化”体验现状分析
这里我们也将其分为“音乐应用”和“社交应用”来进行体验分析。
iimedia research数据报告中的网易云音乐、虾米、 QQ音乐是典型的,具有庞大用户群的音乐应用,下面我们从界面设计、内容运营、音乐管理、辅助功能、社交互动五块来分析体验[3]:
由上可发现,强大的音乐资源库、更注重互动的社交功能,以及独特的自主电台歌单的设置,在现有的音乐应用中各竖一帜,提供了独特音乐体验。移动端的音乐应用的电台和制作个人歌单的功能已经比较普遍了,几乎也都有各自的社交圈;但由于种类太多,它们组建的社交圈也十分松散,也无法直接从音乐应用中获取好友的音乐,大多数用户仍只能将歌曲和电台,通过微信朋友圈和微博分享给好友。对于一些独立的音乐应用来说,用户黏性不高,独立的社交圈也就丧失了意义,缺乏创新点,由此便渐渐趋于平常。
2.2 用户研究
以下通过确定目标用户,采用观察法、访谈法进行深入探访,结合部分文献资源,研究目标用户的特征,行为模式和情感化需求[4]。
2.2.1 目标用户特征
通过目标用户的市场化分析,和对用户的观察得出,移动端音乐的用户主体是上班族和学生,也可以称作“音乐爱好者”,他们将音乐作为自己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元素,他们关注潮流,有艺术的鉴赏力,热衷于互联网社交,喜爱尝试新鲜好玩的移动端应用,及其有趣的新功能[5]。
2.2.2 目标用户的行为模式和情感化需求
经过对目标用户的深入访谈和分析总结得到:①用户认为音乐在工作学习中能缓解压力,改善心情,是生活的背景元素,当听到符合口味的音乐时会很开心;②用户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搜索想听的音乐,当找不到自己想听的音乐时,会打开电台来收听喜爱的频道;③用户乐于分享自己喜爱的音乐到社交应用,也会在社交应用中听好友分享的音乐,并通过评论、点赞等社交行为进行互动;④用户在使用社交平台时,会分享自己的状态,和符合当下状态的音乐、照片;⑤用户希望能根据需要整理自己的歌单;在没时间搜寻音乐的时候,能自动推荐符合喜 好 的 音 乐;在 日常 运 用 社 交APP进行交流的同时,能更快速便捷地欣赏和分享音乐,并与好友交流;界面设计简洁美观,易操作,交互生动;能有一个像微信订阅号一样的电台订阅功能[6];
3 移动端应用中“音乐社交化”的创新思路
在对移动端应用中音乐社交体验的分析后,总结了目标用户特征,用户的行为模式和需求,得到用户需求的“音乐社交化”体验有:①界面设计简洁美观,易操作,交互生动;②内容运营上独具特色,功 能 完 善,别出心裁 ,如加入类似于微信订阅号的“ 订阅电台”的概念 ,用户能自行设置歌单、专辑,可供其他用户浏览、收听、下载等;③音乐管理上拥有强大的高品质音乐版权资源库,并能根据用户收听情况推荐音乐,满足用户欣赏音乐的需求;④辅助功能有自己的独特性,体现与同类应用的差异化;⑤有强大持久的社交平台的支持,能方便快捷地进行互动交流,无需开启第二个应用。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搜索、管理、分享、交流、记录、推荐音乐、自我实现等需求。
3.1提出创新思路
通过以上访谈与分析可得出如下思路:
①常年活跃度高的音乐应用主打资源库,极少涉及社交类的互动功能,更像是音乐搜索引擎,而主打电台特色的虾米、豆瓣等应用建立的社交圈也仅限于小众,自然不及专业的社交应用的用户基础,无法直接从音乐应用中获取好友的音乐。②社交类应用虽拥有完善的社交圈,是音乐社交的天然平台,但其中音乐服务的比重极小,甚至为空白。由此可以发现,在合适的社交应用中添加音乐服务,将音乐应用作为大型社交应用下的一块功能,而非独立的音乐应用,这样就可以避免社交圈的松散,让用户更大程度得体验到音乐社交化的乐趣,得到符合需求的音乐体验。
这样的社交应用有很多,微博过于杂乱, QQ过 于 工 具 化 ,而 微 信 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将音乐服务作为微信中的一块功能,如微信钱包、微信游戏。
3.2归纳设计目标
微信音乐服务的“音乐社交化”体验的3个重要设计目标是:
(1)音乐引擎。在微信音乐服务的版块以QQ音乐的高品质资源库为基础,可搜索所有想听的音乐,并根据用户的收听情况,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音乐、电台。 (2)个人电台。可制作个人喜爱的歌单,集结成个人的电台,供人下载、收听、传播、订阅,同时也能分享其他用户的个人电台;可上传歌曲或原创至个人电台。 (3)互动分享。基于微信的社交平台,可分享音乐、电台给微信好友、群、朋友圈进行传播、交流等社交活动;可上传原创音乐至音乐服务的原创区,和个人电台,供用户下载,及在微信好友、群、朋友圈互动分享。
综上所述,微信的音乐服务能最大程度地满足搜索、管理、分享、交流、记录、推荐音乐、好友互动、自我实现等移动端应用的“音乐社交化”的需求体验,使用户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进行方便快捷地交流互动,满足自我实现的渴望,及被认可的需求。在产品和服务高度融合的系统中,用户体验已经不仅仅是特指用户是否能流畅地完成某一任务流程,或者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可用性问题。[7]享受更深入的音乐体验,音乐本身更能得到广泛迅速的传播。
4 结语
在移动音乐普及的今天,移动端的“音乐社交化”体验渐渐成为人们的需求,在音乐应用难以独立传播音乐,和社交应用音乐服务匮乏的情况下,探索出在微信平台结合音乐版块的创新体验,以满足用户欣赏音乐的需要,和多元化的情感需求。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