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日语中常用汉字词对比研究
中日韩三国同为汉字文化圈国家,中国是汉字和汉字词的母国,自古以来,中日韩三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频繁,日韩两国从中国吸收了大量的汉字词。进入近代,日本开展明治维新运动,吸收西方文化,率先进入近代化,日本吸收西方文化并根据汉字的特点,创制了大量的反映西方文化的“和制汉语”。这些词语又被中韩两国所吸收,韩语则很少创造属于自己的汉字词。韩语汉字词根据来源,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汉源汉字词、日源汉字词和韩源汉字词。汉源汉字词是指来自中国的汉字词,中国为输出国,日韩为接受国。日源汉字词。这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日源汉字词是指来自日本产的汉字词,即所谓的“和制汉语”,日本为输出国,中韩为接受国。“和制汉语”是反映西方先进文化的词汇,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韩国的开化时期,都需要学习西方文化,而日本在吸收西方文化方面走在东亚三国的前列,很自然地中韩两国都吸收了大量的“和制汉语”。
韩日汉字词比较,根据形义原则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情况:即同形同义、异形同义、同形异义、异形异义等等。每一类再根据与汉语形义差别情况再细分为若干小类。
第一类,同形同义。韩日的汉字词基本上都是同形同义,这样的词汇约占总量的80%以上,这一类可分别两个情况:一是韩日中同形同义,一是韩日一致而与中不一致。
关于韩日中同形同义,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汉源汉字词,一种是日源汉字词,
汉源汉字词指来自中国的词汇,这样的词汇传到韩日并被韩日两国接受。这一类词语是构成韩日汉字词的主体部分。中国自古以来就对日韩两国文化产生影响。汉字传入日韩两国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伴随汉字而传来的汉字词也被日韩两国所吸收利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构成了日韩语汉字词的主体部分都是汉源汉字词。汉源汉字词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数量之大,范围之广。汉源汉字词比较有特色的词汇就是来自封建儒教方面的词汇。如信义、道义、伦理、忠诚、信用等等。另外还有就是来自印度佛教方面的词汇。如:世界、现在、结果、因果、圆满等。
日源汉字词,指日本根据汉字的音义结构创制的词汇,这些词都是近代以来介绍西方科技文化方面的词汇,这样的词汇传到中韩并被中韩两国所接受,这类词汇构成韩日汉字词的另一主体部分。如:科学、化学、代表、主义、民主、独裁、物质、金属、法律、积极、消极、主观、客观等等。韩中日同形同义的词语加起来,构成了韩日汉字词的主体,约占总词汇的一半以上。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急骤变化,需要把西方的文化吸收进来,汉语也需要创造大量反映新事物的新词,汉语新词的产生一般是尽量意译、尽量使用日语词汇,所以近代以来汉语从日语中吸收了大量的西方词汇。韩语也一样,由于语言的亲近,民族性格的相似,近代化以来,许多新词不断从日语输入,特别是关于西方科技方面的词汇,几乎完全是从日语中而来。这就出现了中日韩在字形字义上的“不约而同”的情况,形成了中韩共有的“日源汉字词。”
另一类情况是韩日一致而与中不一致。这样的词语在韩日语中的所占的比例仅次于韩日中同形同义的词语,这是因为韩语在吸收词汇时遵循从日不从中的原则,这是因为韩语和日语在语言上都属于同一语系—乌拉尔阿尔泰语系,语法结构也比较类似,韩语吸收日语词要比吸收汉语词更便利些。当中日对同一英译词汇出现分歧时,韩语从日不从中,这就出现了大量韩日一致而与中文不一致的词语,这也是韩语独有的日源汉字词,仅传入韩国而未传入汉语的日源汉字词。这也是我们进行韩日汉字词对比研究的重点,这样的词语有很多。根据韩日与汉语的形义区别可分为四种情况:异形异义、同形异义、近形同义、同形同义(特例)。
第一种情况:异形异义。如放送局(汉:广播台)、野球(汉:棒球)、时计(汉:表)、映画(汉:电影)等等。第二种情况:同形异义。如:汽车(汉:火车)、新闻(汉:报纸)、出产(汉:分娩)、阶段(汉:楼梯)、约束(汉:约会)等等。这两种情况占了韩日一致与中不一致的情况的大多数。第三种情况:近形同义。如:减俸(汉:减薪)、产妇人科(汉:妇产科)、集中豪雨(汉:集中暴雨)、月赋(汉:月供)、日赋(汉:日供)、飞行机(汉:飞机),课税(汉:征税)、赁金(汉:租金)、乘车券(汉:车票)等等。最后一种情况是同形同义的一种特例,即倒序词。如:平和、绍介、运命、荣光、运搬、施设、段阶等等,这样的词语和汉语词字形“同形”,意义也相同,只是字的位置不同,即所谓的倒序词。这样的词语在韩日汉字词中所占的比例不多,但作为一种形式需要了解。而倒序词在越南语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大致相当于韩日汉字词的韩日一致与中不一致的异形异义词。
韩日一致而与中不一致,也称为韩语独有日源汉字词。这一类词仅仅从日本传到韩国,并未传到中国。这一类词也是基本上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在引进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表达西方文化的词汇。这样的词大部分为中韩所用,但也有些词没有为汉语所用,汉语另外创造了新词。而此时的韩国因为已成为日本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日本对韩国的影响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都被影响。20世纪初韩日合并后日本对韩国长达三十多年的殖民统治,日本大力推行日语,禁止韩语,很多日语词便不受限制地引进到韩国,韩日邦交正常化后,韩日语言接触再次频繁,日语对韩语又掀起了新一轮的词汇输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出现表示同一概念或指称同一对象的中日汉字词并用的局面,但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便形成了韩日共用而中不用的汉字词。
第二类:韩日异形同义词。这样的词汇并不来自汉语,我们知道中日韩同属于汉字文化圈国家,三国对于词汇的理解上有各自的语法系统和语言习惯。对于某些词的理解,日韩两国各有各的表达方式。韩日异形同义词里面的一些词日韩语是把其中特别是一部分汉字改成了另外的汉字,这就形成了这部分词汇中日韩三国各自独有的局面,也丰富了汉字文化圈国家词汇的内涵。这样的词汇举例如下:
韩语“物件”,在日语中对应词语是“品物”,意思是“东西”;韩语“便纸”,在日语中对应词语是“手纸”,意思是“信”;韩语“登记”,在日语中对应词语是“书留”,意思是“挂号”;韩语“子息”,在日语中对应词语是“子供”,意思是“孩子”;韩语“名衔”,在日语中对应词语是“名刺”,意思是“名片”;韩语“人事”,在日语中对应词语是“挨拶”,意思是“寒暄”;韩语“册”,在日语中对应词语是“本”,意思是“书”;韩语“掌匣”,在日语中对应词语是“手袋”,意思是“手套”;韩语“移徙”,在日语中对应词语是“引越”,意思是“搬家”;韩语“念虑”,在日语中对应词语是“心配”,意思是“担心”;韩语“亲旧”,在日语中对应词语是“友达”,意思是“朋友”;韩语“木手”,在日语中对应词语是“木工”,意思是“木匠”;韩语“弄谈”,在日语中对应词语是“冗谈”,意思是“玩笑”等等。
第三类:韩日同形异义词。这一类词汇指韩日字形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这样的词汇在韩日语整个词汇体系中并不多见。比如汉字词“人参”在韩语里的意思是“高丽人参”,而在日语中的意思是“胡萝卜”的意思,比如汉字词“馒头”,在韩语里的意思是“饺子”,而在日语里的意思是“馒头”,比如“点心”在韩语里的意思是“午饭”,而在日语里的意思是“点心”,比如“外交员”,在韩语里的意思是“外交人员”而在日语里的意思是“对外销售人员”的意思等等。这样的词汇反映的是韩日民族虽然语言同属于一个语系,民族性格民族心理也相似,但在对事物的认识理解上韩日两个民族却有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也显示了民族文化差异性的一面。
第四类:韩日异形异义词。这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韩中一致而与日不一致,这样的词产生的根源在于日本明治维新后,在东亚率先实现近代化,日本比中韩两国较早地接触并吸收西方文化,创造了许多新的汉字词。其中有些部分不符合中韩的语言习惯,没有被中韩语言所吸收,形成了日本所独有的局面。中文则另外造了新词,由于中文的词汇在这类词汇方面比起日文更容易便于理解和掌握,韩国语便出现了在这类词汇的说法上从中不从日的词汇吸收方式,这样的词并不多见,但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举例如下:
韩中都叫做“信号”,在日语中对应词语是“合图”;韩中都叫做“遗物”,在日语中对应词语是“形见”;韩中都叫做“最初”,在日语中对应词语是“皮切”;韩中都叫做“重要”,在日语中对应词语是“肝心”;韩中都叫做“予测”,在日语中对应词语是“见当”;韩中都叫做“方法”,在日语中对应词语是“仕方”;韩中都叫做“准备”,在日语中对应词语是“支度”;韩中都叫做“健康”,在日语中对应词语是“丈夫”;韩中都叫做“重要”,在日语中对应词语是“大切”;韩中都叫做“价格”,在日语中对应词语是“值段”;韩中都叫做“情况”,在日语中对应词语是“都合”;韩中都叫做“华丽”,在日语中对应词语是“派手”;韩中都叫做“真实”,在日语中对应词语是“本当”等等。
另一种情况是韩、日、中各不相同,即所谓的“韩源汉字词”(韩语独有汉字词)。韩源汉字词,是韩民族利用汉字词汇按照本民族的语言习惯创造出来的词汇。这样的词汇在汉语中是没有的,即使意思相同,也是使用别的汉字来表达。这样的词汇举例如下:如寸数(汉:亲疏关系)、三寸(汉:叔叔),四寸(汉:堂兄弟姐妹),外三寸(汉:舅舅)、外四寸(汉:表兄弟姐妹)、查顿(汉:亲家)、两班(汉:贵族)、训长(汉:私塾先生)、花郎(汉:新罗的一种少年社团)、伽倻琴(汉:韩国一种民族乐器)、田畓(汉:水田)、食口(汉:家人)、生鲜(汉:鱼)、鼎厨间(汉:韩屋的一种结构,在客厅和厨房之间的房间)等等。韩源汉字词很多是对韩国人称的称呼,或是韩国历史上的名称以及韩国特有民族艺术的民称、韩国特有的建筑结构名词等,带有韩国式的特点,是韩国特有的表达方式,是韩民族根据对汉语知识的掌握程度自主创造的词,属于韩国所特有的带有鲜明民族色彩的汉字词汇。
日韩语中大量的汉字词的存在,反映了自古以来日韩两国都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中日韩一致的汉字词,更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即使是韩日和中国不一致的汉字词,如果没有中华文化这个源头和母体,韩日两国也不可能“凭空”根据本民族实情创造出汉字词来。另外韩日汉字词对比中出现的各种分类,恰恰反映了韩日吸收词汇的来源过程的不同,也反映了韩日将汉字词民族化的过程,有中国传到日韩的汉字词,有日本“反哺”中国的汉字词,特别是韩国,夹在中日之间,吸收汉字词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结合自身民族语言的特点,韩国吸收了很多日式汉字词,出现了韩日一致与中国不一致的情况。就韩日汉字词比较的结果而言,韩日同形同义的汉字词最多,韩日异形异义的汉字词次之,韩日异形同义的汉字词再次之,韩日同形异义的汉字词例子最少。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