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现状
数字化是出版业发展的大趋势,数字出版以其及时、效率高、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便携、绿色环保、查阅便捷等特点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态势。2015年网易云阅读发布的《移动阅读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的电子书阅读总量已经超过了14亿册。而且移动阅读的用户规模正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截止到2014年底,已经超过了2.4亿人次。尽管我国的图书出版业数字化的整体趋势是好的,但是,图书出版业在数字化转型中仍旧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数字图书内容生产商:出版人数字化热情不高,版权侵权问题严重
图书数字出版的核心在于内容。对于图书内容生产商而言,目前我国出版业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图书出版人对于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热情不高。传统出版单位的出版人往往都会凭借自己的图书出版经验来进行图书的选题和营销活动的策划,个人色彩较重。而图书出版的数字化对于传统出版领域的出版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出版人探索学习的方面较多,而且他们自身的出版经验也会在现实中碰壁,因此大部分的传统出版人对于图书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热情不高。
第二,图书出版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版权侵权问题更加严重。相对于传统的纸质出版来说,数字出版中的版权侵权更加便利,而且更具有隐蔽性。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以及传播的快速化,出版商一方面很难寻觅最初的侵权人,另一方面网络追责困难重重。
第三,图书出版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出版商与出版商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对于传统的出版商而言,数字化已然是出版业不可逆转的趋势,大部分的出版商也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图书出版的数字化转型。但是在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出版商与出版商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较少,大部分的出版商都是以个体为单位在图书出版数字化的道路上慢慢摸索,各自为政。这种竞争大于合作的模式是不利于图书出版业数字化转型整体向前推进的。
2、数字图书发行渠道:图书标准格式不统一,对技术过分依赖
在出版业界时常会有“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的争论,在图书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初期,“渠道为王,终端取胜”的论调更是风靡一时。但从实质上来说,无论是渠道还是技术,都只是工具,他们最终都是服务于内容产品。就目前我国图书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趋势来看,图书出版的数字化对于技术的依赖依旧较高,而且图书标准格式不统一,数字图书在售卖和阅读的过程中存在较强的传播壁垒。
我国图书出版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其内容产品一般是由出版商来运营,由于出版商自身缺乏技术经验,数字图书的传播、售卖,电子图书的格式标准、制作都大量依靠技术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出版商在数字图书制作过程中的话语权。对技术公司的过分依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出版商数字图书的收益状况。
另外,由于为出版商提供服务的技术公司较为多样化,其电子图书的制作能力良莠不齐,而且我国对于数字图书的出版缺乏一个统一的图书标准格式,这使得很多数字图书生产后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由于消费者所持的阅读终端多种多样,其系统支持的格式也与数字图书的原始格式存在着差异,这就造成了数字图书在消费者中存在着较强的阅读壁垒。
3、数字图书消费者:免费思维根深蒂固,未形成付费习惯
与一开始就针对纸质内容产品进行收费不同,在互联网兴盛之初,数字内容产品一直都是免费的,大批的内容生产商都大量依靠广告营收来维持企业的营业利润。这也使得大部分的消费者养成了免费获取数字内容产品的习惯,而且随着更多的人加入到“网民”的队伍中,以及网民掌握了更多的互联网技术,在互联网上分享数字内容产品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简单来说,图书出版业的数字化,就是要将之前以纸质媒介为载体的内容转变为数字内容产品,而这个数字内容产品和纸质出版物一样,是需要消费者进行付费的。这种付费要求和消费者的免费思维存在较大的冲突,是要让他们从一种免费的思维模式中培养出付费的行为习惯,这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