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小议高师钢琴教育的民族化-民族论文

作者: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陈艺文来源:原创日期:2012-03-05人气:1102
一、商师钢琴教学民族化的现状
中国目前钢琴教育的民族化进度似乎还存在很长的路要走,民族化的钢琴作品在实际的音乐教育中一直很缺乏,这种现象在我们周围屡见不鲜。2000年12月8日孔祥东在青岛的钢琴示范音乐会上没有一首中国作品。我国第一位在肖邦国际比赛折桂的青年钢琴家李云迪与06唱片公司合作的首张全部是肖邦的作品。影响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目前国内缺乏民族化钢琴作品,忽视民族化的钢琴作品在实际音乐教育中的运用,钢琴启蒙教育的西化等等,但是在这中间最不容忽视的是钢琴教师的民族化认知程度影响’这不仅仅是因为由于中国钢琴教育的传统教法就是老师布置什么教材,学生就练习什么作品而更多的是钢琴教师是直接面对教育者群体的人,他们的民族化意识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于民族化钢琴作品的态度,更重
要的是钢琴教师对钢琴教育民族化的认知程度必将深刻地影响着儿童对钢琴这件乐器的认知。
高师的钢琴教学的基本职能是向社会输送普通音乐教育的合格老师,因此他既不同于专业音乐院校的以培养优秀钢琴演奏者为己任的教学模式,又不同于一般的业余钢琴学习者只关注个人演奏技能的提高的教学模式。高师钢琴教学的焦点是紧紧围绕师范性特点,以满足未来的音乐教师所窬要的基本的钢琴演奏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因此为了加快中国钢琴教育的民族化,努力促进高师钢琴课程中的民族音乐教育是一个重中之重。而这一点也得到了很多音乐教育人士的关注,早在五十年代,中国著名的作曲家、已故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先生在强调音乐技艺正规训练的同时,就极为重视民族音乐的教育,也正是他创造了《牧童短笛》,将欧洲的对比复调技术与中国传统的民族支声复调相结合,使中国传统的音乐首次与西方的作曲理论相结合,正是由于这样的音乐修养,他要求全院无论是哪个系都要系统地学习民歌,这为很多人今后的创作与教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同时影响了许多人的音乐观。
但是目前国内高师的高师钢琴课程中的民族化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曾有人先后对国内70余所高师音乐系内从事民族音乐教学的教师和全国6所师范院音乐系学生进行了有关“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后不仅发现钢琴学习者民族文化知识欠缺、中国钢琴民族化教材较为缺乏、民族化教育意识薄弱,而且更显现出目前各高校、音乐院校在民族化课程建设滞后的深层问题。比如课程设置方面开设时间较晚、课时少、课程名称不统一、开课年级不同所授内容不等;教材暂时只有临时性的的教本、正规教材尚在编写;学生在观念上和实际掌握情况相脱节;师资方面仍存在教师严重缺乏、教师民族音乐素质亟待提高、教师研究能力不适应教学需求等问题。
二、全力推进高师钢琴教育民族化几点建议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国钢琴民族化教育的进程,前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包括很多社会层面的建议比如增加民族化钢琴作品的创作与演奏频率,加强社会弓丨导,有目的的组织一些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出、比赛活动,在钢琴的启蒙教育中,有意识地增加民族曲目等等,但是对于如何提高国内高师钢琴课程中的民族音乐教育,如何有效地改善国内钢琴教育课程设置,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在高师钢琴教材的编纂上,中西兼容、综合提高。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元素组合而成,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居于主导地位,而学生是以学习为主,那教材就是传承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三者之间互为联系,相互策动,缺一不可。但目前国内的钢琴教学使用的基本教材是根据198年出台的钢琴教学大纲编写的《钢琴基础教程》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二十一世纪《钢琴教程》,在复调音乐部分都以巴赫作品为主,练习曲部分主要选用车尔尼的作品,奏鸣曲则集中在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作品中,这些作品的确为钢琴艺术宝库中不朽的经典之作,其年代已经基本上涵盖了西方音乐史中的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及“印象派”风格时期,但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来看,仅仅着眼于从“巴赫到贝多芬”仅仅着眼于国外的经典,显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高师教育的独特性,高师钢琴教材要注意挖掘中外钢琴艺术的文化内涵,加强中外钢琴作品与姊妹艺术和其他相关文化艺术的有机联系,正确处理中外钢琴作品中传统与现代、经典与一般的关系。
同时在编排练习曲目的时候,应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包括传统曲目更应该囊括现代曲目和中国曲目等几个较大的方面,充分体现高师钢琴教材的师范性、实用性和民族性的特点。
(之)开设钢琴为民族乐器的伴奏课程。钢琴是一个独奏性很强的乐器,因此在钢琴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而钢琴与传统的民族乐器比如二胡、唢呐、扬琴等民族乐器之间的伴奏,不仅仅建立在钢琴基础上可以增加合作能力,同时还可以训练钢琴学习者的民族乐感。其实早在四十多年以前钢琴就可以作为民族乐器的伴奏,像广为流传的二胡曲《豫北叙事曲》义三门峡畅想曲》、《第一二胡狂想曲》、《葡萄熟了》等等,这些经典的民乐练习曲都己配有完整的钢琴伴奏谱,而近年来,随着对钢琴民族化教育的日益重视,钢琴与民族乐器的结合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加之现在很多中国钢琴教材内含大量器乐改编曲,开设钢琴为民族乐器的伴奏课程是一种趋势,帮助钢琴学习者建立起民族音乐感意识。同时,民乐与钢琴的结合,正可谓是中西音乐文化的碰撞,不仅可以让钢琴学习者深刻了解到“有板有眼”与“拍无正拍、亦无定值”之间的巨大差异,而且能够成为培养民族审美意蕴,对于中国钢琴作品教学有百利而无一害。
^建立起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的资源系统我们应该建立系统、规范、完备的中国钢琴教材曲目,集中将现存的中国钢琴作品进行分类,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调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手段。在建立这个资源系统的时候,我们应该尝试增加中国的钢琴民族技法、技能训练内容、制定民族化技法的标准,开设中国钢琴民族化理^^,逐渐建立起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的资源系统。同时,高师钢琴专业的学生的个体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在人学以前已经有很多年的琴龄,但是有的学生甚至是在人学后才刚刚接触到钢琴学习,因此系统的建立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融技能性、趣味性、简易性为一体,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检验与专业特点尽早掌握和积累钢琴的弹奏技能。
〔4〉开设富于民族特色的“技能训练课程”。开设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钢琴技能训练课程,比如编写―套具有民族特色的视唱练耳的教材,或者在现有的《民族音乐欣赏》、《民歌》等课程中,将原生态的民歌曲调、民族化的东西引进课堂,比如蒙古族音乐是我国北方草原文化的民歌,具有独特的草原音乐风格,表现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与豪放,而钢琴的表现方法可以为蒙古歌的民歌旋律賦予新的色彩,中国拥有56个民族,可以借鉴的内容有很多,我们在课堂上将传统优秀的民间歌舞节目引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民间风情,还可以在课堂中增加实践环节,要求现场模仿各地的民歌、旋律小调,现场学习演奏民族乐器、民间歌舞等等,既能帮助钢琴学习者在心理意念中建立起民族音感意识,也能促进他们更好地培养中国钢琴作品的基本乐感和审美意识。三、结语
高师钢琴教育民族化的进程是一个长期、重要的课题,因为只有把艺术的触角切入民族生存最敏感的神经,我们才会具有冲击力与震撼力,只有背靠着民族文化的、哲学的和美学的坚实基石,我们的现代艺术才会有文化的广度,美学的高度,以及哲学的深度。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