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感染管理与探讨-医学论文
作者:江苏省张家港第一人民医院顾荣华来源:原创日期:2012-03-14人气:952
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手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前提之一,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医院感染管理更是如此。由于医院感染管理具有涉及面广、管理程序复杂等特点。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才能保证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和实施。我院成立了以分管院长为组长的手术室感染管理小组,医院各科室主任和护士长为成员的管理体系,责任到人,分层负责。1.加强人才培养,适应发展需求
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的执行着和制定着必须由人来完成,具备专业素质的管理人才是制度制定和落实的重要保证。所以在学习手术室感染管理相关法律与法规的同时,医院定期选派手术室管理人员到先进医院进行学习和交流,通过交流学习,提高了认识水平,强化了执行能力,为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储配,保证了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运行的连续性,有效性。3.加强质量考核
严格的后期考核评价体系是制度落实的有效保证。再完备的制度,如果没有后期评价和考核跟进也将成为一纸空谈。由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组组长负责,各成员具体实施。护士长和科室质量检查小组负责不定期检查护理人员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对违反制度者进行严厉处罚,以儆效尤。4.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具体措施
4.1 手术物品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和手术室物品消毒制度。所有手术器械、医疗用品均按要求进行严格消毒,严谨不合格产品进入手术室。物品消毒首选高压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采用环氧乙烷或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机灭菌。
4.2 手术室消毒。采用垂直层流净化技术对手术室空气进行净化。每日对手术进行严格消毒,对感染性手术术后物品进行灭菌处理,按要求消毒手术室,阻断传染通路。
4.3 强化外科洗手制度,严格执行。按要求洗手,是阻断术者和护理人员将致病菌带入手术室的有效方法,临床研究表明,外科洗手不规范是导致术后患者继发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规范的外科洗手可以完全清除手部皮肤的暂住菌和常住菌。笔者所在医院按照“七步法”的原则和步骤规范进入手术室的医务人员的洗手行为,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不定期对手术人员外科洗手后采样进行细菌培养,保证手术人员的刷手后细菌菌落总数实5血“2,临床效果明显。
4.4 无菌物品的管理。无菌物品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无菌器械包和敷料包的有效期,无菌物品的有效期一般不超过7山超过或潮湿不能使用,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应存放在无菌柜内,无菌柜离地面;320。巾,离墙壁这5。巾,离天顶;350。巾,室内相对湿度控制在湖0~50.0。
4.5 术中无菌技术。①人员要求:参加手术的人员均要求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入室,特别要求麻醉师和巡回护士必须穿室内工作服参加手术,戴口罩应盖住口鼻部。非手术人员不可随意进入手术间,并尽量减少到限制区。手术中尽可能减少走动、大幅度快速动作、不必要的物品搬动等,以降低空气中悬浮性细菌漂动,减少手术切口感染。手术人员腰以下、肩部以上为有菌区。无菌包布车缘下垂33。巾视为有菌区,手术器械触碰以上位置即视为污染,应立即更换,手术护士传递器械时不能超过无菌台。参观人员要与手术区保持30〜40。巾距离。手术人员调换位置时应稍离手术台背靠背调换0,注意不能污染无菌区域和手。给术者擦汗时,术者的头部应转向侧面。②消毒要求:正常情况下,人体皮肤上存在大量细菌,通常是不致病的,但是当手术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就可能引起切口感染。因此对行手术病人应注意检查备皮情况,皮肤消毒时选用高效消毒剂。一般伤口由内向外消毒,感染伤口由外向内消毒03。③手术器械要求:手术室内器械污染的因素主要来源于空气中飘落细菌,随着手术器械暴露在空间时间的延长,手术人员走动、敷料的翻抖、手术间门的开启使手术室的空气中含有微生物的尘埃飘落在接触切口的器械、敷料物品上,从而导致手术感染机会升高。有研究表明,对手术中的器械用无菌巾加盖可减低细菌阳性率,所以在手术中无
菌器械不用时,用无菌巾加盖。根据卫生部最新控制院内感染管理规范规定,凡当手术时间超过46以上者,应重新更换手术器械,以免由于空气流动及空调风等各种因素引起手术器械污染情况发生,从而降低病人术后感染的几率,我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更换手术器械。
手术室感染管理水平是医院手术室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科学的管理体系,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医院手术室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加强管理监督,我院手术室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确保了手术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医院赢得了荣誉和好评。
综上所述,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关键是管理制度的健全及监测落实,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严格的执行落实,充分发挥每一位医务人员组织、管理、协调、保障作用,是降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关键。
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的执行着和制定着必须由人来完成,具备专业素质的管理人才是制度制定和落实的重要保证。所以在学习手术室感染管理相关法律与法规的同时,医院定期选派手术室管理人员到先进医院进行学习和交流,通过交流学习,提高了认识水平,强化了执行能力,为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储配,保证了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运行的连续性,有效性。3.加强质量考核
严格的后期考核评价体系是制度落实的有效保证。再完备的制度,如果没有后期评价和考核跟进也将成为一纸空谈。由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组组长负责,各成员具体实施。护士长和科室质量检查小组负责不定期检查护理人员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对违反制度者进行严厉处罚,以儆效尤。4.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具体措施
4.1 手术物品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和手术室物品消毒制度。所有手术器械、医疗用品均按要求进行严格消毒,严谨不合格产品进入手术室。物品消毒首选高压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采用环氧乙烷或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机灭菌。
4.2 手术室消毒。采用垂直层流净化技术对手术室空气进行净化。每日对手术进行严格消毒,对感染性手术术后物品进行灭菌处理,按要求消毒手术室,阻断传染通路。
4.3 强化外科洗手制度,严格执行。按要求洗手,是阻断术者和护理人员将致病菌带入手术室的有效方法,临床研究表明,外科洗手不规范是导致术后患者继发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规范的外科洗手可以完全清除手部皮肤的暂住菌和常住菌。笔者所在医院按照“七步法”的原则和步骤规范进入手术室的医务人员的洗手行为,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不定期对手术人员外科洗手后采样进行细菌培养,保证手术人员的刷手后细菌菌落总数实5血“2,临床效果明显。
4.4 无菌物品的管理。无菌物品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无菌器械包和敷料包的有效期,无菌物品的有效期一般不超过7山超过或潮湿不能使用,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应存放在无菌柜内,无菌柜离地面;320。巾,离墙壁这5。巾,离天顶;350。巾,室内相对湿度控制在湖0~50.0。
4.5 术中无菌技术。①人员要求:参加手术的人员均要求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入室,特别要求麻醉师和巡回护士必须穿室内工作服参加手术,戴口罩应盖住口鼻部。非手术人员不可随意进入手术间,并尽量减少到限制区。手术中尽可能减少走动、大幅度快速动作、不必要的物品搬动等,以降低空气中悬浮性细菌漂动,减少手术切口感染。手术人员腰以下、肩部以上为有菌区。无菌包布车缘下垂33。巾视为有菌区,手术器械触碰以上位置即视为污染,应立即更换,手术护士传递器械时不能超过无菌台。参观人员要与手术区保持30〜40。巾距离。手术人员调换位置时应稍离手术台背靠背调换0,注意不能污染无菌区域和手。给术者擦汗时,术者的头部应转向侧面。②消毒要求:正常情况下,人体皮肤上存在大量细菌,通常是不致病的,但是当手术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就可能引起切口感染。因此对行手术病人应注意检查备皮情况,皮肤消毒时选用高效消毒剂。一般伤口由内向外消毒,感染伤口由外向内消毒03。③手术器械要求:手术室内器械污染的因素主要来源于空气中飘落细菌,随着手术器械暴露在空间时间的延长,手术人员走动、敷料的翻抖、手术间门的开启使手术室的空气中含有微生物的尘埃飘落在接触切口的器械、敷料物品上,从而导致手术感染机会升高。有研究表明,对手术中的器械用无菌巾加盖可减低细菌阳性率,所以在手术中无
菌器械不用时,用无菌巾加盖。根据卫生部最新控制院内感染管理规范规定,凡当手术时间超过46以上者,应重新更换手术器械,以免由于空气流动及空调风等各种因素引起手术器械污染情况发生,从而降低病人术后感染的几率,我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更换手术器械。
手术室感染管理水平是医院手术室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科学的管理体系,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医院手术室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加强管理监督,我院手术室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确保了手术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医院赢得了荣誉和好评。
综上所述,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关键是管理制度的健全及监测落实,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严格的执行落实,充分发挥每一位医务人员组织、管理、协调、保障作用,是降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关键。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