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中人称变换的必然性和巧妙性-文学论文
瀑一绿。作者抒发内心的喜爱之情,也是始自梅雨潭,继之梅雨亭、梅雨瀑,终于梅雨潭的绿。在这个抒情过程中,作者内心的喜爱之情犹如流水一般,由小到大,由缓到急,最后到不可遏止之时,人称突然由“她”变为“你”,直接面对“绿”倾诉了。此真可谓别出心裁。
1、感情抒发出现高潮。《绿》中,作者先赞美梅雨潭、梅雨亭、梅雨瀑,为赞美绿进行情感渲染。然后,一连运用五个比喻从绿的形态、光亮、质地、颜色等方面浓笔描绘,极力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仅此不足以表达胸臆,又把梅雨潭的绿与北京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水进行对比,惊诧梅雨潭的绿是不浓不淡、不明不暗,把对绿的喜爱之情推到高潮。至此,作者并不罢手,而是另辟蹊径,突然改变了人称:“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接下来,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一连使用了九个“你”字,极尽赞颂之辞,把内心的喜爱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此时,作者抒发感情也达到了顶峰。
二、巧妙性
(丄)人称变换之前,作好感情铺垫。
《绿》的第二段中,作者先写梅雨潭,表达对梅雨潭的喜爱。接着写梅雨亭,表达对梅雨亭的喜爱。再写梅雨瀑,表达对梅雨瀑的喜爱。这三重“喜爱”,层层推进,为表达对绿的喜爱作好铺垫。这可以称作第一层铺垫。第三段中,作者先对绿进行正面描绘,极力赞美绿“着实可爱”。再从侧面进行对比描写,进一步抒发对绿的喜爱。这可以称作第二层铺垫。有了以上两层坚实的抒情基础,作者紧接着水到渠成地改变了人称。
2、人称变换之前,把“绿”拟人化。
《绿》中,朱自清先把梅雨潭“随风飘散”的水花比拟为一个淘气的娃娃:“^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接着,又把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比拟为一个美丽姑娘,她“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接下来在五个“她”字的连用后,自然地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朱自清在人称变换之前把“绿”拟人化,就赋予了“绿”以人的思想感情,使之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随后,改变人称为“你”,面对面地展开交流,自然贴切,毫无牵强之感。
3、人称变换之前,直接呼唤“绿”。
《绿》中,在由“她”变为“你”之前,有两处直呼。第一处:直呼“绿”的代称“可爱的”,然后人称变换:“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第二处:直呼“那醉人的绿呀”,紧接着改变人称:“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舍不得你;我怎能舍得你呢?一^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朱自清在人称变换之前的直接呼唤,是设了一个“引子”。它引出了人称的改变。同时,也是发一个“信号”。它提醒读者注意将要改变人称了。这样,既避免了人称混乱,意思不清:又使文章锦上添花,收到了更理想的艺术效果。此真可谓是匠心独运。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