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黎明》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创演特色探微-音乐论文
作者: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音乐系—张璇来源:原创日期:2012-03-30人气:3456
这首钢琴奏鸣曲被贝多芬题赠给了好友华尔斯坦伯爵,因此又被称为《华尔斯坦奏鸣曲》。华尔斯坦,这位波西米亚出生的伯爵,他深爱贝多芬的音乐才华,并以宽大的胸怀不断地给予贝多芬以物质上的帮助和更多精神上的鼓励,对贝多芬的成长以及音乐创作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贝多芬以此题献来表示对友人的衷心感谢。此奏鸣曲广为流传的别名《黎明》也决不是偶然的,这首作品集中反映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极具包含了崇高的诗意,并能深刻体会到贝多芬从大自然中获得的精神力量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总之,这首奏鸣曲给人们的印象是大自然欢愉的苏醒,音乐自始至终洋溢着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的喜悦之情。那充满激情的旋律,动感的节奏,极具个性的和声进行以及庞大而缜密的曲式结构都给我以强烈的震撼,它处处洋溢着朝气蓬勃的活力,清新的气息和抒情的诗趣,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下面我以第一乐章为例,就创作特色和演奏特色两方面进行粗浅的探析。
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黎明》第一乐章的创作特色
这是个庄严雄伟、极为辉煌的乐章,它很好地发展了奏鸣曲式的各部分,在贝多芬作品气势磅礴的典型风格上加人了细腻的对大自然形象的生动描绘,赋予了作品丰富的内涵,展示了别具一格、新颖独特的创作特色。1.着重强调高低音区的音色对比呈示部的开始乂大调的主部主题以短促跳动的节奏型,先在低音域以弱音登场,暗示着大自然黎明即将到来。紧接着又在高音区出现了灵巧明亮的装饰音和的快速短音阶,仿佛晨曦中小鸟在欢鸣,泉水在流淌。音乐着重强调了高低音区音色的对比,利用两种音色强大的反差表现出了两种不同气氛的感觉,同时精细的音色结合也异常优美’线条造型明朗流畅。主部主题的幅度显得无比宏大,给人以闪烁不定之感,它那宽广的气息和灿烂的音群以及精巧的和声结构,自始至终浸透在整个乐章上。这段音乐描绘了曙光憙微、万物复苏的画面,展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之.副部主题出现在主部的三度调上副部主题是一首纯朴的民间音调,它明朗地出现在2大调上,与(:大调的主部主题形成了上三度关系调。副部主题通常在主部的属调或下属调上出现,这种三度调的调性关系在古典风格中是不寻常的,它体现了贝多芬的独具匠心,丰富了调性色彩,增加了新颖性。音乐形象变得亲切、稳定,与主部主题形成了鲜明的色彩、感情和形象对比。它以宁静安详的和声式音响结构作为主体,以和弦最高音形成温和的旋律线,酝酿出抒情的气氛,如同一首圣歌唱出了贝多芬对大自然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赞美,对光明和幸福赤诚的向往。3罾主部主题的旋律缩减后在展开部出现展开部的第一阶段,运用主部主题材料在旋律、节奏、力度、和声、色彩等各方面进行各种变化,增强了音乐的活跃气氛,造成乐思发展的积极动力。主部主题在高音声部上的动机被压缩了,突出了旋律以及节奏的紧凑,形成了强烈的动力感。被缩减的旋律是贝多芬展开部的显著特征之一。经过变形的主部动机在高低音区来回地跳跃,给人以动荡不安的急促感,仿佛群鸟在争先恐后地欢唱,具有交响性的效果。卑再现部主、副部主题调性的不统一按照奏鸣曲一般原则,再现部分主、副部主题在调性上应取得一致。而这首奏鸣曲则例外,主部主题为大调,而副部主题先是在大调上出现,而后才转为大调,真可谓“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由于副部调性的改变,随之连接部也有所变化,从而体现出乐思发展的另一阶段,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贝多芬运用了新的素材,慷慨地丰富了最初的乐思,加强了轰轰声与寂静的对比。鲜明的强弱对比使副主题的歌唱也变得更加高亢响亮,更丰满,也更富于激情。
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黎明》第一乐章的演奏特色钢琴奏鸣曲《黎明》,它不仅规模雄伟、曲思丰富,华丽多彩的技巧变化更是在贝多芬的笔下得到了辉煌发展,造成了演奏会形式的效果,给人有如仰望天空一样的豁达大度之感。下面我将简要分析其演奏特色。1.强烈而丰富的力度变化贝多芬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恐怕就是强烈而丰富的力度变化了,例如第一乐章呈示部最初的4小节动机,演奏时要正确把握力度和速度,掌握好乐章的基本动脉,并要把力度叩-丨-4-11清晰、坚决地表现出来。9-11小节的弹奏要以右手灵活的装饰音和十六分音符快速跑动表现出一刹那亮丽的鸟鸣和淙淙泉流。第9小节开始渐强直至11小节的“吐”为最髙点,最后终止于较弱的属音上。这一系列的力度变化要充分强调出来,同时也要表现得自然流畅。
再如进人结束部第一主题,一个大的渐强到达62小节任,充满活力的和弦节奏和不断增强的力度,推动着音乐积极向前而达到呈示部的高潮。此时右手的十六分音符应清晰有力,左手和弦跳音的弹奏应沉着、果断,抓住每小节第一拍和第三拍的重音。紧接着第68小节要弹傳十分轻柔、美妙,注意卯力度的控制。
2丨细腻而突出旋律线条的触键
例如第一乐章呈示部优美宁静的副部主题,此段的弹奏需要非常地用心,开始的那些和弦是不可间断的,它要像管风琴或木管乐器吹奏圣咏的音响,有歌唱性的和声效果。上声部的旋律要保持连奏,需要在指法上做出无声的更换。每一个和弦都应把全身的力量,通过大臂、小臂及手掌稍缓慢地推送到指尖。特别加强小指独立而又连贯的歌唱性,使右手高声部的旋律音在弱奏时仍能体现得柔美而透人心魄,给人以神圣美好的深刻印象。
又如展开部的第二阶段,是富有戏剧性的段落,运用副部织体的材料加以延伸发展,采用短琶音型起伏的织体,情绪是激烈的、戏剧性的,通过调性诸多变化与和声长时间地处于不稳定连续转调而推向高潮。演奏时应充满激情,用饱满的声音和强力度弹奏,节奏稳定。左右手的分解和弦要弹得流畅,富有色彩,左手的和弦要切实保持到底,使音乐可以听到隐伏的旋律线条。比如第114小节右手的降山第118小节右手的降~第122小节右手的降~第124小节右手的降6,以及而后126小节右手的I:等。这几个音符在整个乐段的起伏中,都应该是弹奏时要强调的,犹如激流中的踩脚石,以便更敏捷、轻巧地弹奏这一泉水湍流般的乐段,表现出此时激动不安的情绪。结语
钢琴奏鸣曲《黎明》属于贝多芬创作中期的优秀之作,就内容和形式来说是最精妙的奏鸣曲之一。我们通过研究其个性化创作技法和演奏特色,深刻理解作品的内在实质,捕捉作品的思想精髓,才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作品内部隐藏的深刻内涵,并在钢琴演奏和教学中不断创新,将钢琴艺术的魅力充分展现。
总之,这首奏鸣曲给人们的印象是大自然欢愉的苏醒,音乐自始至终洋溢着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的喜悦之情。那充满激情的旋律,动感的节奏,极具个性的和声进行以及庞大而缜密的曲式结构都给我以强烈的震撼,它处处洋溢着朝气蓬勃的活力,清新的气息和抒情的诗趣,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下面我以第一乐章为例,就创作特色和演奏特色两方面进行粗浅的探析。
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黎明》第一乐章的创作特色
这是个庄严雄伟、极为辉煌的乐章,它很好地发展了奏鸣曲式的各部分,在贝多芬作品气势磅礴的典型风格上加人了细腻的对大自然形象的生动描绘,赋予了作品丰富的内涵,展示了别具一格、新颖独特的创作特色。1.着重强调高低音区的音色对比呈示部的开始乂大调的主部主题以短促跳动的节奏型,先在低音域以弱音登场,暗示着大自然黎明即将到来。紧接着又在高音区出现了灵巧明亮的装饰音和的快速短音阶,仿佛晨曦中小鸟在欢鸣,泉水在流淌。音乐着重强调了高低音区音色的对比,利用两种音色强大的反差表现出了两种不同气氛的感觉,同时精细的音色结合也异常优美’线条造型明朗流畅。主部主题的幅度显得无比宏大,给人以闪烁不定之感,它那宽广的气息和灿烂的音群以及精巧的和声结构,自始至终浸透在整个乐章上。这段音乐描绘了曙光憙微、万物复苏的画面,展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之.副部主题出现在主部的三度调上副部主题是一首纯朴的民间音调,它明朗地出现在2大调上,与(:大调的主部主题形成了上三度关系调。副部主题通常在主部的属调或下属调上出现,这种三度调的调性关系在古典风格中是不寻常的,它体现了贝多芬的独具匠心,丰富了调性色彩,增加了新颖性。音乐形象变得亲切、稳定,与主部主题形成了鲜明的色彩、感情和形象对比。它以宁静安详的和声式音响结构作为主体,以和弦最高音形成温和的旋律线,酝酿出抒情的气氛,如同一首圣歌唱出了贝多芬对大自然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赞美,对光明和幸福赤诚的向往。3罾主部主题的旋律缩减后在展开部出现展开部的第一阶段,运用主部主题材料在旋律、节奏、力度、和声、色彩等各方面进行各种变化,增强了音乐的活跃气氛,造成乐思发展的积极动力。主部主题在高音声部上的动机被压缩了,突出了旋律以及节奏的紧凑,形成了强烈的动力感。被缩减的旋律是贝多芬展开部的显著特征之一。经过变形的主部动机在高低音区来回地跳跃,给人以动荡不安的急促感,仿佛群鸟在争先恐后地欢唱,具有交响性的效果。卑再现部主、副部主题调性的不统一按照奏鸣曲一般原则,再现部分主、副部主题在调性上应取得一致。而这首奏鸣曲则例外,主部主题为大调,而副部主题先是在大调上出现,而后才转为大调,真可谓“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由于副部调性的改变,随之连接部也有所变化,从而体现出乐思发展的另一阶段,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贝多芬运用了新的素材,慷慨地丰富了最初的乐思,加强了轰轰声与寂静的对比。鲜明的强弱对比使副主题的歌唱也变得更加高亢响亮,更丰满,也更富于激情。
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黎明》第一乐章的演奏特色钢琴奏鸣曲《黎明》,它不仅规模雄伟、曲思丰富,华丽多彩的技巧变化更是在贝多芬的笔下得到了辉煌发展,造成了演奏会形式的效果,给人有如仰望天空一样的豁达大度之感。下面我将简要分析其演奏特色。1.强烈而丰富的力度变化贝多芬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恐怕就是强烈而丰富的力度变化了,例如第一乐章呈示部最初的4小节动机,演奏时要正确把握力度和速度,掌握好乐章的基本动脉,并要把力度叩-丨-4-11清晰、坚决地表现出来。9-11小节的弹奏要以右手灵活的装饰音和十六分音符快速跑动表现出一刹那亮丽的鸟鸣和淙淙泉流。第9小节开始渐强直至11小节的“吐”为最髙点,最后终止于较弱的属音上。这一系列的力度变化要充分强调出来,同时也要表现得自然流畅。
再如进人结束部第一主题,一个大的渐强到达62小节任,充满活力的和弦节奏和不断增强的力度,推动着音乐积极向前而达到呈示部的高潮。此时右手的十六分音符应清晰有力,左手和弦跳音的弹奏应沉着、果断,抓住每小节第一拍和第三拍的重音。紧接着第68小节要弹傳十分轻柔、美妙,注意卯力度的控制。
2丨细腻而突出旋律线条的触键
例如第一乐章呈示部优美宁静的副部主题,此段的弹奏需要非常地用心,开始的那些和弦是不可间断的,它要像管风琴或木管乐器吹奏圣咏的音响,有歌唱性的和声效果。上声部的旋律要保持连奏,需要在指法上做出无声的更换。每一个和弦都应把全身的力量,通过大臂、小臂及手掌稍缓慢地推送到指尖。特别加强小指独立而又连贯的歌唱性,使右手高声部的旋律音在弱奏时仍能体现得柔美而透人心魄,给人以神圣美好的深刻印象。
又如展开部的第二阶段,是富有戏剧性的段落,运用副部织体的材料加以延伸发展,采用短琶音型起伏的织体,情绪是激烈的、戏剧性的,通过调性诸多变化与和声长时间地处于不稳定连续转调而推向高潮。演奏时应充满激情,用饱满的声音和强力度弹奏,节奏稳定。左右手的分解和弦要弹得流畅,富有色彩,左手的和弦要切实保持到底,使音乐可以听到隐伏的旋律线条。比如第114小节右手的降山第118小节右手的降~第122小节右手的降~第124小节右手的降6,以及而后126小节右手的I:等。这几个音符在整个乐段的起伏中,都应该是弹奏时要强调的,犹如激流中的踩脚石,以便更敏捷、轻巧地弹奏这一泉水湍流般的乐段,表现出此时激动不安的情绪。结语
钢琴奏鸣曲《黎明》属于贝多芬创作中期的优秀之作,就内容和形式来说是最精妙的奏鸣曲之一。我们通过研究其个性化创作技法和演奏特色,深刻理解作品的内在实质,捕捉作品的思想精髓,才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作品内部隐藏的深刻内涵,并在钢琴演奏和教学中不断创新,将钢琴艺术的魅力充分展现。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