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穆印项目谈人的心理活动与海外电建工程安全管理-科技论文
作者: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程—泽峰来源:原创日期:2012-04-05人气:839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良环境是造成事故的直因。在管理过程中人是被管理者,又是掌握管理手段的管理者,人是安全管理中关键因素。所以电建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员工的心理状态、工作态度、群体的行为准则、人际关系等心理因素。
我们在电建工程事故分析中,总结容易发生事故的11种心理状态:
1、疲劳:体力疲劳、心理疲劳、病态疲劳;
2、情绪失控:喜、怒、哀、乐;
3、下意识动作:由于长期的工作行为、工作动作习惯,导致在特殊情况下发生危险动作;
4、侥幸心理
5、自信心理
6、省能心理
7、逆反心理
由于批评、教育、
处罚方式不当、粗暴,产生对抗心理;
8、配合不好:有心理原因的,也有管理、技术方面原因的;
9、判断失误:导致小事变大事;
10、心理素质不适合从事某项工作;
11、注意力问题:不集中或过分集中都不好。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人的心理活动失常出现了上述一种或数种心态,那就相继会形成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心理学在提高海外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的应用
安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伴随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工作环境、作业人员之间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安全意识及其反应行动等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在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通过研究分析生产人员的心理,了解他们在岗位上的需求与愿望,预测他们的工作行为及动向,有利制定出切合实际、保护员工的安措。
从心理学的范畴来说,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情绪、情感、意志、注意力、需要、动机、兴趣、性格、气质、能力。可以看出,这几乎涵盖了人的所有情绪活动及思维活动。
那么基于海外电建工程的特殊性质及客观性以及人的心理活动对工程安全生产的影响,我们怎样用安全心理学的观点,可用那哪类措施来杜绝或减少不利于安全的心理状态的产生呢?
1、对重大安全、环境操作岗位人员进行职业适宜性检查。通过检查测试,掌握员工性格特征,根据性格在社会倾向上的优劣,要把性格引导到有利于安全工作的轨道上,让岗位与性格相匹配。
2、通过事故宣教等强化人的记忆、思维。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安全技术、规程、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安措方面的经验,没有记忆是不能形成良好习惯。所以我们需不断地宣传,强化以使员工保持识记的内容。
3、优化工作和生活环境,使其对劳动者的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还应依据据生物节律理论,了解劳动者的情绪,予以事先调节、控制劳动者的情绪变化及范围,从而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事故发生。
4、运用强度性、对比性、协同性,增强员工对危险知觉的能力、有效力和效果。知觉在安全防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知觉对客观事物属性的认知程度如何,对人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5、开展安全心理培训。实践证明,在紧张、危险的工作环境中,心理素质强就会激发斗志、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员工的技术素质就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就可以处理好险情,保证安全生产。因此,我们必须对员工进行安全心理培训。
6、建立灵活奖惩机制。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们会通过对过去的行为和行为结果的学习来影响将来的行为。当行为结果对他有利时,就会趋向于重复这种行为,当行为结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趋向于减弱或消失。基于强化理论,在电建工程生产过程中采取一些正、负强化措施。
7、实施亲情管理。人是企业得以存在的根本,对人的亲情关怀,是企业以人为本的最现实的体现。增强员工归属感、稳定感可改善员工的工作情绪。
8、践行以尊重为前提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在管理活动中以尊重为前提,可以与一线员工拉近距离,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无形中增强了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减少员工的对管理活动的抵触情绪。
结束语
在海外电建工程生产过程中,员工心理活动受外在环境、记忆、思维、知觉、安全行为中的个性,奖惩机制、亲情管理、尊重等观念制度的影响,对海外电建工程安全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海外电建员工心理活动规律和外在因素对员工心理影响,加强员工安全心理引导,并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保障海外电建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电建工程事故分析中,总结容易发生事故的11种心理状态:
1、疲劳:体力疲劳、心理疲劳、病态疲劳;
2、情绪失控:喜、怒、哀、乐;
3、下意识动作:由于长期的工作行为、工作动作习惯,导致在特殊情况下发生危险动作;
4、侥幸心理
5、自信心理
6、省能心理
7、逆反心理
由于批评、教育、
处罚方式不当、粗暴,产生对抗心理;
8、配合不好:有心理原因的,也有管理、技术方面原因的;
9、判断失误:导致小事变大事;
10、心理素质不适合从事某项工作;
11、注意力问题:不集中或过分集中都不好。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人的心理活动失常出现了上述一种或数种心态,那就相继会形成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心理学在提高海外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的应用
安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伴随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工作环境、作业人员之间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安全意识及其反应行动等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在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通过研究分析生产人员的心理,了解他们在岗位上的需求与愿望,预测他们的工作行为及动向,有利制定出切合实际、保护员工的安措。
从心理学的范畴来说,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情绪、情感、意志、注意力、需要、动机、兴趣、性格、气质、能力。可以看出,这几乎涵盖了人的所有情绪活动及思维活动。
那么基于海外电建工程的特殊性质及客观性以及人的心理活动对工程安全生产的影响,我们怎样用安全心理学的观点,可用那哪类措施来杜绝或减少不利于安全的心理状态的产生呢?
1、对重大安全、环境操作岗位人员进行职业适宜性检查。通过检查测试,掌握员工性格特征,根据性格在社会倾向上的优劣,要把性格引导到有利于安全工作的轨道上,让岗位与性格相匹配。
2、通过事故宣教等强化人的记忆、思维。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安全技术、规程、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安措方面的经验,没有记忆是不能形成良好习惯。所以我们需不断地宣传,强化以使员工保持识记的内容。
3、优化工作和生活环境,使其对劳动者的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还应依据据生物节律理论,了解劳动者的情绪,予以事先调节、控制劳动者的情绪变化及范围,从而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事故发生。
4、运用强度性、对比性、协同性,增强员工对危险知觉的能力、有效力和效果。知觉在安全防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知觉对客观事物属性的认知程度如何,对人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5、开展安全心理培训。实践证明,在紧张、危险的工作环境中,心理素质强就会激发斗志、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员工的技术素质就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就可以处理好险情,保证安全生产。因此,我们必须对员工进行安全心理培训。
6、建立灵活奖惩机制。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们会通过对过去的行为和行为结果的学习来影响将来的行为。当行为结果对他有利时,就会趋向于重复这种行为,当行为结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趋向于减弱或消失。基于强化理论,在电建工程生产过程中采取一些正、负强化措施。
7、实施亲情管理。人是企业得以存在的根本,对人的亲情关怀,是企业以人为本的最现实的体现。增强员工归属感、稳定感可改善员工的工作情绪。
8、践行以尊重为前提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在管理活动中以尊重为前提,可以与一线员工拉近距离,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无形中增强了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减少员工的对管理活动的抵触情绪。
结束语
在海外电建工程生产过程中,员工心理活动受外在环境、记忆、思维、知觉、安全行为中的个性,奖惩机制、亲情管理、尊重等观念制度的影响,对海外电建工程安全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海外电建员工心理活动规律和外在因素对员工心理影响,加强员工安全心理引导,并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保障海外电建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