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层次理论在心理疏导工作中的运用-社科论文
作者:中州期刊来源:原创日期:2012-04-11人气:966
那么,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导工作呢?人类有两种需要。一是物质需要,即衣、食、住、行等。二是精神需要,即心理需要,它可分为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而尊重是人的一种高级精神需要。人们需要自尊,更希望别人尊重自己,期待自己的能力能得到他人承认和赞赏。这对自尊心和好胜心强的人来说更是这样。当一个人尊重得到满足,必然会带来情绪稳定,积极向上,无处不感到自身价值所在,在学习、工作中产生强大的动力,表现出持久的干劲,甚至会取得令人惊讶的成就。困境中的达而文,受到勘探号船长的肯定和鼓励,完成了具有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而成为著名生物学家。反之,一个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自卑、软弱、无能的情绪体验,从而失去信心,在学习、工作中可能产生抵触情绪,引起习得性无助感。心理学家认为个体的无助感不是由不可控的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个体对反应结果的因果归因不同而引起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尊保护理论。当失败后受到否定和责备时,个体自信心产生动摇,自尊会受到威胁,产生焦虑感,害怕失败,认为自己缺乏能力。正是这种缺乏努力、消极的动机导致了更多的失败,使个体陷入习得无助的怪圈。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需要对于受教育者来讲,已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并非特别渴求。至于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他们这一年龄阶段并不显得十分强烈。他们最缺乏的是尊重需要。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各种不同程度的歧视,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自尊,使之产生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为了掩饰他们那可怜的、仅有的一点自尊,心理上尤为需要别人对他的尊重。“改其弱点”,是心理疏导工作的起点。
首先,从学生入学登记表中入手,发现点滴内容,加以深刻思改,然后运用谈话技巧,使之愿意和你交谈。在交谈中,尽量站在他们角度上去理解他们,读懂他们对事情的心理感受,帮助他们分析造成错误的客观原因,切忌在此分析他们错误的主观因素。因为他们最反感别人说他们品德低劣,而产生“天生坏坯子”的联想。这样容易把教育者推向了学生心理的对立面,从而产生师生人格上的隔阂,给教育转化工作设置障碍。另在交谈中,教育者要善于发现或找到他们引以自豪的事,并可把过程或结果局部放大。如:当他们看见他人被欺负时,常常表现出抱不平,有时甚至会大打出手,并“出尽风头”。或者对他们某一特长,尽量从积极向上的因素方面予以肯定并加以赞赏。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所做的一些“错事”,或某特长,有值得肯定的一面,有的不过是运用不当,或者是方法上的错误。让他们发现心底蕴藏着的美丽,最大程度满足他们的尊重需要,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最后再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严重性和照势下去的危险性,使他们乐意接受你的观点,达到提高他们认识的目的,激发他们转变欲望的动机。抓住这一时机,及时向学生提出要求:记住!老师相信你所讲的每一句话,让我们从对彼此的信任开始……
做好新生入学的心理疏导工作,除了本文开始提到的原因外,还有几个不可忽视的作用。心理疏导工作除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增强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为促进和巩固教育效果奠定事半功倍的基础外,而且还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心理暗示使其个性得到发展,并有可能培养出超常人才。
最后,心理疏导工作还需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真诚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肯定他们的“长处”时,应站在他们的生理、心理的认知水平上进行同步思考,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发自内心的肯定和赏识,这种赞赏既非曲意奉承的“哥儿们”义气,也非虚伪的自欺欺人,更不是无原则的“歌功颂德”。言不由衷的奉承,
虚情假意的肯定,只会给学生产生继续“干”的联想。不实在、不可信的主观体验,甚至会让学生由此轻视你的人格。
2、适度原则
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对学生的肯定或赞扬应适度。过度的赞誉会令学生不安,使他产生讽刺挖苦感觉。另外,接受了太高的赞誉,使他们与原有他人对他们的评价形成较大反差,使他们无所适从,容易产生困惑。再则由于青少年自身存在过高评价自己和过低评价自我,长处、短处三七分层的心理特点,容易对你的肯定产生功大于过的错觉,从而忽视自身错误的严重性,不利于教育转化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3、具体原则
在疏导过程中,对其肯定或个性特长应具体。这是因为他们优点、表现突出地方并不多,需要我们在交谈过程中,善于发现和抓住有可利用价值的细微小事,不失时机地予以褒奖。这样自然而然使学生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心理上得到满足,受到激励。教师也就自然地完成了心理疏导向教育转化的过渡。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会让学生兴奋不已,进而触动他们不断改变,积极向上。
4、即时休止原则
心理疏导一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应即时休止。因为不少学生没有耐心再听无休止的说教,易产生烦躁情绪,给心理疏导工作画蛇添足。审美中另一条重要原则:距离产生美感。师生保持一定的距离,会使他们感到你始终高他一筹,值得尊敬信赖,让他们产生只要追求一下就可达到你的境界感觉,师表也就成为他们成长中,一路追求的偶像目标,从而增加教育的感染力。
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是现代教育的需要,也是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只有具有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人才,才能把我们社会主义事业推向高潮,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二十一世纪。
首先,从学生入学登记表中入手,发现点滴内容,加以深刻思改,然后运用谈话技巧,使之愿意和你交谈。在交谈中,尽量站在他们角度上去理解他们,读懂他们对事情的心理感受,帮助他们分析造成错误的客观原因,切忌在此分析他们错误的主观因素。因为他们最反感别人说他们品德低劣,而产生“天生坏坯子”的联想。这样容易把教育者推向了学生心理的对立面,从而产生师生人格上的隔阂,给教育转化工作设置障碍。另在交谈中,教育者要善于发现或找到他们引以自豪的事,并可把过程或结果局部放大。如:当他们看见他人被欺负时,常常表现出抱不平,有时甚至会大打出手,并“出尽风头”。或者对他们某一特长,尽量从积极向上的因素方面予以肯定并加以赞赏。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所做的一些“错事”,或某特长,有值得肯定的一面,有的不过是运用不当,或者是方法上的错误。让他们发现心底蕴藏着的美丽,最大程度满足他们的尊重需要,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最后再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严重性和照势下去的危险性,使他们乐意接受你的观点,达到提高他们认识的目的,激发他们转变欲望的动机。抓住这一时机,及时向学生提出要求:记住!老师相信你所讲的每一句话,让我们从对彼此的信任开始……
做好新生入学的心理疏导工作,除了本文开始提到的原因外,还有几个不可忽视的作用。心理疏导工作除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增强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为促进和巩固教育效果奠定事半功倍的基础外,而且还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心理暗示使其个性得到发展,并有可能培养出超常人才。
最后,心理疏导工作还需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真诚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肯定他们的“长处”时,应站在他们的生理、心理的认知水平上进行同步思考,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发自内心的肯定和赏识,这种赞赏既非曲意奉承的“哥儿们”义气,也非虚伪的自欺欺人,更不是无原则的“歌功颂德”。言不由衷的奉承,
虚情假意的肯定,只会给学生产生继续“干”的联想。不实在、不可信的主观体验,甚至会让学生由此轻视你的人格。
2、适度原则
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对学生的肯定或赞扬应适度。过度的赞誉会令学生不安,使他产生讽刺挖苦感觉。另外,接受了太高的赞誉,使他们与原有他人对他们的评价形成较大反差,使他们无所适从,容易产生困惑。再则由于青少年自身存在过高评价自己和过低评价自我,长处、短处三七分层的心理特点,容易对你的肯定产生功大于过的错觉,从而忽视自身错误的严重性,不利于教育转化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3、具体原则
在疏导过程中,对其肯定或个性特长应具体。这是因为他们优点、表现突出地方并不多,需要我们在交谈过程中,善于发现和抓住有可利用价值的细微小事,不失时机地予以褒奖。这样自然而然使学生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心理上得到满足,受到激励。教师也就自然地完成了心理疏导向教育转化的过渡。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会让学生兴奋不已,进而触动他们不断改变,积极向上。
4、即时休止原则
心理疏导一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应即时休止。因为不少学生没有耐心再听无休止的说教,易产生烦躁情绪,给心理疏导工作画蛇添足。审美中另一条重要原则:距离产生美感。师生保持一定的距离,会使他们感到你始终高他一筹,值得尊敬信赖,让他们产生只要追求一下就可达到你的境界感觉,师表也就成为他们成长中,一路追求的偶像目标,从而增加教育的感染力。
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是现代教育的需要,也是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只有具有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人才,才能把我们社会主义事业推向高潮,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二十一世纪。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