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说放弃-文学论文
作者:王驳来源:原创日期:2012-05-06人气:755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他《情感智商》一书中表明,那些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科学家,其根本原因不在于他们具有特别高的智商,而在于他们面对重大挑战挫折时,不俯首退让、悲观沮丧,而能忍辱负重、锐意进取,以达到胜利的彼岸。也就是说,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很强的自我教育激励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在教育工作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使他们始终以乐观的态度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笔者提出了“永远不说放弃”的口号,希望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以获取教育效果的最优化。于是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
所谓自我教育,指的是人们为了形成良好的品德而进行的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具体说来,就是从积极方面做到自勉、自强、自信,从消极方面做到自省、自警、自律,这种自我教育,是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它既是教育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的补充力量。我们应当注重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形成自我教育的信念。
无知就无法进行自我教育。通过说服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什么是做人的标准,什么是社会行为的准则,这是指导学生自我教育的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向学生介绍革命导师、英雄模范和德高望重的人物关于注重自身修养的言论和事迹,特别是象敬爱的周总理成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后,还给自己定了《自我修养要则》,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范例,使学生了解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实践锻炼自己,尤其是对于那些“慎独”,坚持在任何情况下严格要求自己,有了缺点错误勇于作自我批评并能努力改正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学生的自我修养不是为着追求个人的荣誉,而是为了追求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的社会价值,并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养成各种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传授学生自我教育的知识
目前,学生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的过渡期,思想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把学习简单理解为学文化,甚至只是课堂上的听讲学习。因此必须对学生的学习予以指导,传授学生自我教育的知识。
(一)指导学生学会做人。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实现由以“分数为命根”的应试教育向以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素质教育的转变,就是教会学生做一个适应21世纪国民思想道德素质要求的人。这种人具有助人为乐、为民服务的精神,具有承受困难、勇于进取的品质,具有遵纪守法、认真工作的作风,具有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美德。
(二)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调动学生智力的和非智力的多种积极因素。整个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法为中心,以训练为主线,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感悟学法,在运用知识时发现、总结学法,促进学习的有效化、科学化。
(三)指导学生学会参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人们的思想也相应地变化,这就要引导学生树立竞争参与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学生参与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有助于他们积极思考,发展组织和表达能力。
(四)指导学生学会生活。有的学生出现生理疾病不知所措,遇到意外情况束手无策,生活受挫悲观失望,辨别能力差,是非观念模糊,缺乏自立能力和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因此,要指导学生积极探索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面对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社会,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五)指导学生学会创新。我们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并能改正错误,没有错误,就不会产生新的认识,没有新的认识,就不会创新出一代具有开拓意识的新人。我们要教育学生不要安于现状,因循守旧,而要坚持真理,从实际出发,敢于提出新问题,不断地解决新问题,及早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使自己全面健康成长。
三、教会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
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方法的传授:
(一)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具有自我认识、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控的作用。这里要提醒学生,自我评价应注意与客观评价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做到通过现象揭露道德行为的本质,才能全面、历史地对事物进行评价,才能对行为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才能学会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二)自我控制。随着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自我控制的能力也逐步发展起来。一般而言,自控力较强的人,善于控制其情感,支配其行为,善于克服困难,抗拒内外诱因的干扰,而自控力较差或缺乏的人则反之。
(三)自我塑造法。指导学生学习社会道德规范,不断地取之于外,树立于内,建构自身和发展自身。还要指导学生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善于及时恰当地评价自己行为的成败、美丑、善恶及心理品质的优劣,不断地克己之短、扬己之长,使自己不断发展、完善和自觉。
(四)自我改造法。主要是指:(1)自我检查。“检查自己的行为,问问自己所做的事是不是在损害别人和不利于别人。”(2)自我内省。就是在内心观念中自我思过,自我痛悔,自我谴责,以激发良心、道德责任心和义务感。(3)自我批评。主动认识自己的不足,并能找出原因。(4)自我改正。根据社会道德要求、准则和行为规范,主动改正自己不道德的行为,以提高道德行为的自觉水平。
(五)自我定向。教育者要指导学生如何将社会道德要求、规范、准则,将社会道德意识内化为自我道德意识,并通过认识的提高、情感的激发、意志的融合、行为的磨练,逐步形成自己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人格模式。
(六)自我训练。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中进行道德实践训练,是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可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情感、行为、心理承受力等进行训练,锻炼自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确,正如一生坎坷、德高望重的曼德拉先生以80年的人生阅历语重心长地教训克林顿时说:“生命的荣誉并不在于永不跌倒,而在于跌倒了能顽强地站起来。”因此,我们只要有“永远不说放弃”的精神,不论从事任何一种事业,都一定会有辉煌灿烂的人生。
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在教育工作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使他们始终以乐观的态度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笔者提出了“永远不说放弃”的口号,希望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以获取教育效果的最优化。于是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
所谓自我教育,指的是人们为了形成良好的品德而进行的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具体说来,就是从积极方面做到自勉、自强、自信,从消极方面做到自省、自警、自律,这种自我教育,是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它既是教育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的补充力量。我们应当注重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形成自我教育的信念。
无知就无法进行自我教育。通过说服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什么是做人的标准,什么是社会行为的准则,这是指导学生自我教育的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向学生介绍革命导师、英雄模范和德高望重的人物关于注重自身修养的言论和事迹,特别是象敬爱的周总理成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后,还给自己定了《自我修养要则》,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范例,使学生了解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实践锻炼自己,尤其是对于那些“慎独”,坚持在任何情况下严格要求自己,有了缺点错误勇于作自我批评并能努力改正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学生的自我修养不是为着追求个人的荣誉,而是为了追求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的社会价值,并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养成各种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传授学生自我教育的知识
目前,学生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的过渡期,思想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把学习简单理解为学文化,甚至只是课堂上的听讲学习。因此必须对学生的学习予以指导,传授学生自我教育的知识。
(一)指导学生学会做人。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实现由以“分数为命根”的应试教育向以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素质教育的转变,就是教会学生做一个适应21世纪国民思想道德素质要求的人。这种人具有助人为乐、为民服务的精神,具有承受困难、勇于进取的品质,具有遵纪守法、认真工作的作风,具有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美德。
(二)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调动学生智力的和非智力的多种积极因素。整个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法为中心,以训练为主线,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感悟学法,在运用知识时发现、总结学法,促进学习的有效化、科学化。
(三)指导学生学会参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人们的思想也相应地变化,这就要引导学生树立竞争参与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学生参与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有助于他们积极思考,发展组织和表达能力。
(四)指导学生学会生活。有的学生出现生理疾病不知所措,遇到意外情况束手无策,生活受挫悲观失望,辨别能力差,是非观念模糊,缺乏自立能力和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因此,要指导学生积极探索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面对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社会,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五)指导学生学会创新。我们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并能改正错误,没有错误,就不会产生新的认识,没有新的认识,就不会创新出一代具有开拓意识的新人。我们要教育学生不要安于现状,因循守旧,而要坚持真理,从实际出发,敢于提出新问题,不断地解决新问题,及早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使自己全面健康成长。
三、教会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
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方法的传授:
(一)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具有自我认识、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控的作用。这里要提醒学生,自我评价应注意与客观评价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做到通过现象揭露道德行为的本质,才能全面、历史地对事物进行评价,才能对行为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才能学会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二)自我控制。随着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自我控制的能力也逐步发展起来。一般而言,自控力较强的人,善于控制其情感,支配其行为,善于克服困难,抗拒内外诱因的干扰,而自控力较差或缺乏的人则反之。
(三)自我塑造法。指导学生学习社会道德规范,不断地取之于外,树立于内,建构自身和发展自身。还要指导学生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善于及时恰当地评价自己行为的成败、美丑、善恶及心理品质的优劣,不断地克己之短、扬己之长,使自己不断发展、完善和自觉。
(四)自我改造法。主要是指:(1)自我检查。“检查自己的行为,问问自己所做的事是不是在损害别人和不利于别人。”(2)自我内省。就是在内心观念中自我思过,自我痛悔,自我谴责,以激发良心、道德责任心和义务感。(3)自我批评。主动认识自己的不足,并能找出原因。(4)自我改正。根据社会道德要求、准则和行为规范,主动改正自己不道德的行为,以提高道德行为的自觉水平。
(五)自我定向。教育者要指导学生如何将社会道德要求、规范、准则,将社会道德意识内化为自我道德意识,并通过认识的提高、情感的激发、意志的融合、行为的磨练,逐步形成自己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人格模式。
(六)自我训练。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中进行道德实践训练,是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可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情感、行为、心理承受力等进行训练,锻炼自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确,正如一生坎坷、德高望重的曼德拉先生以80年的人生阅历语重心长地教训克林顿时说:“生命的荣誉并不在于永不跌倒,而在于跌倒了能顽强地站起来。”因此,我们只要有“永远不说放弃”的精神,不论从事任何一种事业,都一定会有辉煌灿烂的人生。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