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理论框架的构建研究
摘要:本研究基于职教教师胜任特征构建职教教师胜任特征模型,以期打破传统人才选拔与测评体系中存在的诸多局限,为“双师型”职教教师的考核、选拔、培训和职业发展提供一种科学的依据和工具。
关键词:胜任特征;教师胜任特征;胜任特征模型
“双师型”教师作为在职业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中的核心和骨干,如何选拔具有优秀素质的高绩效教师,是职业院校人才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胜任特征是由McClelland于1973年首次提出的概念,自胜任特征概念提出以来,在社会学、心理学,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1相关概念
1.1胜任特征与胜任能力
目前对于胜任能力的定义,国内外没有统一的概念。有学者认为[1-2]胜任能力是个体的潜在的、持久的个人特征,也有人认为[3]胜任能力是个体的外显行为。在McClelland及初期研究者的文献中[1-2],关于胜任能力研究中使用的术语是胜任能力(competence),后来渐渐有研究者和实践者使用胜任特征(competency),胜任能力与胜任特征两个术语交替使用。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McClelland提出[1],胜任能力是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
1.2胜任特征模型
胜任特征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2]。
2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建立的现状
徐建平[4]对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得出教师胜任力模型,模型包括优秀教师具有的胜任特征和教师共有的胜任特征。肖武平[5]建立了中学教师核心能力素质结构,它是一个包含6维度的结构模型。
3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建立的方法及流程
3.2.1目前,用来建立胜任特征模型的工具主要有5种[6]:①工作分析访谈②关键事件技术。③问卷法。④专家小组讨论法。⑤行为事件访谈。
3.2.2职教教师胜任特征的建模流程可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检索关于职教教师胜任特征的文章,并进行工作分析访谈,编制半封闭式问卷(即核检表问卷)调查职教教师胜任特征。
第二阶段:使用核检表问卷对职教教师进行调查,编码词典的雏形;专家小组对编码词典雏形进行讨论、修正、补充,形成正式的编码词典。
第三阶段:确定行为事件访谈对象。
第四阶段:进行行为事件访谈,初步构建职教教师的胜任特征模型。
第五阶段:进行重要性评分问卷调查,验证职教教师胜任特征模型。
第六阶段: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模型的维度和结构。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核检表问卷调查、胜任特征重要性评分问卷调查和行为事件访谈技术等方法,通过对职教教师过去表现出的教学行为来分析他们己经具备的某种胜任特征,旨在构建“双师型”职教教师胜任特征模型,为科学培养、考核和选拔优秀教师提供心理学方面的实证数据,提高教育人才选拔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现今我国职业院校正处于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学校管理者们对教师的识别、任用、培训和绩效考核也越来越重视。通过胜任特征模型的不断完善,将推动教育教学质量与“双师型”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