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电网公司电力生产运行现场工作安全隐患的LEC评价
作者:唐晓玲来源:原创日期:2012-07-25人气:915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是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但是,要取得这三种因素的准确数据,却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可采取半定量计值方法,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
D=LEC(1)
该方法有利于掌握企业内部各危险点的危险状况和整改措施的实施。其一般评价步骤为:首先以类比作业条件比较为基础,由熟悉作业条件的人员组成评价小组;再由评价小组成员按照规定标准给L、E、C分别打分,取三组分值集的平均值作为L、E、C的计算分值,用计算的危险性分值(D)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然而从系统安全的角度考虑,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10。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受到伤害的可能性越大,相应的危险性也越大。规定人员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E值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E值定为0.5。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范围变化很大,所以规定C分数值为1100。把需要治疗的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数规定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分数规定为100。并以这些定值为基础介于这些情况之间的情况定为若干中间值。
根据经验,按危险性分值划分危险性等级的标准如表1所示,危险性分值在20分以下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如果危险性分值在70-160之间需要采取措施整改;如果危险性分值在160-320之间必须立即整改;如果危险性分值大于320应立即停止作业,彻底整改。
表1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三、贵州电网公司电力生产运行现场工作安全隐患的LEC评价
(一)评价小组的成立
起初评价小组由长期从事变电站现场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教学的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共9人组成评价小组,对行为进行评价和打分,去掉最低分、最高分各一个,然后求得平均值。在后面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结合《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查评标准(送审稿)》,做一定的培训,基层的工作人员对于与自己相关的工作在秉持客观的标准下,也能打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得分,这为这种方法的实施提供了非常必要的条件,因为在实际的电网生产中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全部依靠专家是非常不现实的,安全生产还是得依靠基层的工作人员。
(二)贵州电网公司电力生产运行现场工作安全隐患评价
变电站的日常工作包括:监视记录及调整变电站运行工况,正常倒闸操作,事故过程的处理及恢复供电,正常及事故巡视,变电站知识学习及技术问答。我们以监视记录及调整室外变电站运行工况为例进行危险性评价。
通常情况下,室外变电站运行工况的监视、记录和调整工作会每天发生,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工作人员在一次高压设备区的暴露时间也逐渐减少;另外,日常的变电站设备的监视、记录和调整工作操作比较简单,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发生触电的人身伤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少。但如果违反安全规定,发生触电人身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假设严格执行变电站日常工作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监视、记录和调整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内暴露在危险环境中,可以认为物理性、化学性危险源发生可能性为极不可能;若为变电站正规技术工作人员,心理和生理的危险源可以认为可能性是很不可能,若为外包人员,则心理和生理的危险源也可以认为是可能性小;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其他危害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小。则取L=1,E=5,C=10。D=1×5×10=50,此项行为具有一般的危险性,需要在操作中注意:要求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对当天的工作内容和安全措施要按规程落实清楚,认真执行“两票三制”,以“三铁”反“三违”,强化对运行人员或者民工的安全管理,车间、班组要制定运行人员或民工管理细则,工作前必须与运行人员或民工交代清楚安全注意事项。
D=LEC(1)
该方法有利于掌握企业内部各危险点的危险状况和整改措施的实施。其一般评价步骤为:首先以类比作业条件比较为基础,由熟悉作业条件的人员组成评价小组;再由评价小组成员按照规定标准给L、E、C分别打分,取三组分值集的平均值作为L、E、C的计算分值,用计算的危险性分值(D)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然而从系统安全的角度考虑,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10。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受到伤害的可能性越大,相应的危险性也越大。规定人员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E值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E值定为0.5。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范围变化很大,所以规定C分数值为1100。把需要治疗的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数规定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分数规定为100。并以这些定值为基础介于这些情况之间的情况定为若干中间值。
根据经验,按危险性分值划分危险性等级的标准如表1所示,危险性分值在20分以下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如果危险性分值在70-160之间需要采取措施整改;如果危险性分值在160-320之间必须立即整改;如果危险性分值大于320应立即停止作业,彻底整改。
表1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三、贵州电网公司电力生产运行现场工作安全隐患的LEC评价
(一)评价小组的成立
起初评价小组由长期从事变电站现场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教学的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共9人组成评价小组,对行为进行评价和打分,去掉最低分、最高分各一个,然后求得平均值。在后面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结合《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查评标准(送审稿)》,做一定的培训,基层的工作人员对于与自己相关的工作在秉持客观的标准下,也能打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得分,这为这种方法的实施提供了非常必要的条件,因为在实际的电网生产中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全部依靠专家是非常不现实的,安全生产还是得依靠基层的工作人员。
(二)贵州电网公司电力生产运行现场工作安全隐患评价
变电站的日常工作包括:监视记录及调整变电站运行工况,正常倒闸操作,事故过程的处理及恢复供电,正常及事故巡视,变电站知识学习及技术问答。我们以监视记录及调整室外变电站运行工况为例进行危险性评价。
通常情况下,室外变电站运行工况的监视、记录和调整工作会每天发生,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工作人员在一次高压设备区的暴露时间也逐渐减少;另外,日常的变电站设备的监视、记录和调整工作操作比较简单,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发生触电的人身伤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少。但如果违反安全规定,发生触电人身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假设严格执行变电站日常工作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监视、记录和调整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内暴露在危险环境中,可以认为物理性、化学性危险源发生可能性为极不可能;若为变电站正规技术工作人员,心理和生理的危险源可以认为可能性是很不可能,若为外包人员,则心理和生理的危险源也可以认为是可能性小;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其他危害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小。则取L=1,E=5,C=10。D=1×5×10=50,此项行为具有一般的危险性,需要在操作中注意:要求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对当天的工作内容和安全措施要按规程落实清楚,认真执行“两票三制”,以“三铁”反“三违”,强化对运行人员或者民工的安全管理,车间、班组要制定运行人员或民工管理细则,工作前必须与运行人员或民工交代清楚安全注意事项。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