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大袋鼠腺体样增生的治疗及体会
使用氯胺酮将其保定后,经兽医检查,繁繁育儿袋内皮肤表面充满暗红色脂质分泌物,此为花脸身上毛色斑驳的原因。两个球状增生物起始于乳房下方,触之为肉样质感,无波动。用注射器穿刺有红色液体流出。排除疝、脓肿、肿瘤等可能后,诊断该雌性灰大袋鼠乳房部腺体样组织增生。
考虑到手术切除增生物会引起袋鼠大量出血,且伤口难以愈合,决定用橡皮筋结扎两团增生物,待局部坏死后将其切除。并肌肉注射哌拉西林1g和地塞米松1mL,在育儿袋内涂撒400万U青霉素粉防止感染。
15d后,观察繁繁袋内增生物结扎部位已坏死干枯,可以实施手术摘除。
3手术过程
3.1麻醉
氯胺酮1mL和速眠新1mL皮下浸润麻醉。
3.2保定
5min后袋鼠进入外科麻醉期。将其仰卧保定,用细绳捆住四肢充分暴露术部。
3.3术式
用5%碘酊棉球消毒术部,待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涂擦脱碘。术部铺上灭菌创巾,并用创巾钳固定。用手术剪将两根结扎用橡皮筋剪下。用手术刀沿结扎部分下方1cm处将增生组织切除。用5%碘酊棉球消毒后,在术部撒上400万U青霉素,并涂抹鱼石脂。肌肉注射氨苄西林钠1.0g。静脉注射2mL苏醒灵。
4术后护理及恢复
术后将繁繁单独隔离饲养,提供新鲜干净的胡萝卜、苹果和特质窝窝头等饲料和充足的饮水。为防止术后感染,每天给繁繁肌肉注射氨苄西林钠2.0g,连续用药1周。术后其患部疤痕形成,愈合良好。雌袋鼠的精神、食欲等各方面状况皆正常,之后腺体样组织增生也没有再复发。
5体会
(1)对于该灰大袋鼠育儿袋内的两团球状组织,根据临床症状判断为腺体样组织增生,但是没有对病理组织取样做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之后也没有检索到相关病例和资料。因此未能对该病变做出准确的诊断。其发病原因也有待探讨。
(2)该灰大袋鼠所产的小袋鼠花脸一直身体瘦小,体质弱,推断是由于母袋鼠在哺乳期一直患病,奶水分泌量和品质都受到影响所致。
(3)在对该灰大袋鼠育儿袋进行检查时,未进行全身麻醉,而是使用少量氯胺酮对其进行保定,效果良好,可以避免全身麻醉的风险和后遗症。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