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医学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祖国医学的“腰痛”、“腰腿痛”范畴。早在《素问》中就提到“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多为外受伤损,内有亏虚或感受风寒湿邪等,故辨其临床证候分为气滞血瘀、风寒痹阻、湿热痹阻、肝肾亏虚等型,表现为腰痛伴下肢麻木,顽固不愈,易复发。保守治疗已经取得不错的疗效,但对降低其复发率上还不是很突出,本研究通过患者内服六味地黄汤并配合腰背肌肉锻炼观察其复发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6月~2010年6月我院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3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0例。在观察组中,男145例,女45例,年龄26~68岁,平均(46.2±5.3)岁;在对照组中,男138例,女52例,年龄24~70岁,平均(45.8±5.6)岁。两组患者经核磁共振、CT检查后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上均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的疗效标准》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平均住院9.1 d,两组患者突出节段的具体例数见表1。两组患者性别分布、年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节段分布比较(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保守治疗,内服消炎止痛药并进行理疗、牵引等治疗。
1.2.2 观察组
1.2.2.1 功能锻炼 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第2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五点支撑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具体锻炼过程如下:首先患者在床上仰卧,无需枕头,头部贴于床上,慢慢屈膝,靠背部及双肘支撑于床上,向上抬起臀部及腹部,依靠头部、双肘、双脚这5点撑起身体的重量,此动作持续3~5 s,接着放松腰部肌肉,同时将臀部放下平躺休息3~5 s,如此反复,5个周期为1组。医护人员要对这190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详细了解,记录每位患者自身病情的严重程度,因为功能锻炼的强度和次数因人而异,一般以每日3~5组为宜,如果个别患者初次锻炼后感到不适,如腰部酸痛、僵直,应减少锻炼的次数,强度尽量温和一些,以免使上述不适症状加重,影响正常恢复治疗。
1.2.2.2 中医药辨证施治 观察组患者在腰背肌锻炼的同时辨证施治加服中药汤剂六味地黄汤加减,每日1剂,分早、晚服。①血瘀证: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六味地黄汤加芍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川牛膝、生地、甘草。②寒湿证:治宜温经通络、散寒化湿,方用六味地黄汤加独活、桑寄生、秦艽、牛膝、当归、白芍、杜仲、薏苡仁、伸筋草、甘草。③湿热证:治清热宜逐湿,方用六味地黄汤加苍术、黄柏、杜仲、川牛膝、薏苡仁、甘草。④肝肾亏虚证:偏阳虚者治宜温补肾阳,方用归附地黄丸加减方;偏阴虚者治宜滋补肾阳,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当归、白芍、川芎、川牛膝、龟板、丹参、威灵仙、甘草。
1.3 疗效评判标准
以日本整形外科学会制订的《腰椎疾病患者治疗成绩评分表》规定的疗效评分为主[2],从4个方面进行评分,分别为自觉症状、临床检查、日常生活动作、膀胱功能,正常值定为最高分29分。患者的改善率根据评分来计算,即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正常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治愈:改善率达100%;好转:改善率达25%~100%,无效:改善率<25%。此量表问卷均在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出院1年后随访评分。总有效=治愈+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观察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治疗6个月和1年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4。
表2 两组治疗3个月后疗效情况[n(%)]
3 讨论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也随之增加,不良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如不良坐姿、站姿、工作过程中长期弯腰、肢体动作过于强烈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尤其重体力劳动者患此病的几率更大[3-4],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尤为重要[5]。
《金匮翼》中认为“腰于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由之”,可见,腰部在肢体活动起到关键的作用,也容易造成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由于患者在强烈肢体运动时,破坏了腰椎生物力学结构的平衡。人体有5个腰椎,每一个腰椎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附件组成,当椎体承受纵向负载时,椎间盘压力分布不均,致使髓核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继而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导致腰腿疼痛,破坏了腰椎内外的代谢平衡[6]。正常情况下,髓核纤维环有良好的弹性向外周膨胀,以缓冲压力,有减震作用,一旦遭到破损,其间包裹的髓核就会穿过破损的纤维环向外突出,即发生了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7]。
本文观察组患者在传统的治疗基础上,口服中药六味地黄汤加减配合一定量的腰背肌锻炼,治疗效果显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常表现为腰椎生理曲度改变、腰椎侧弯等,通过腰背肌锻炼可以增强腰背肌力度,脊柱后伸肌群的收缩使纤维环或后纵韧带紧张,使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还原[8-9]。纠正生活、工作习惯的不良坐姿,整体调节腰背部的柔韧性和局部肌肉的张力,使脊柱关节稳定性大大增加,平衡腰椎生物力学结构[10]。
两组在治疗3个月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在治疗3个月期间,有部分患者由于自身病情比较严重,在腰背肌锻炼过程中,强度不大,其中10例患者基本不能进行锻炼,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在治疗6个月、1年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过半年的锻炼,身体素质不错的患者效果明显,之前不能参与锻炼的患者也逐渐可以进行低强度的训练,随着强度、周期的不断加大,效果也有显著提高。
祖国医学《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侯》中认为:“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腿痛”。可见,肾虚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因,通过口服六味地黄汤加减,可抗疲劳,增强免疫力,强壮身体,改善肾功能;内因与外因同时治疗,大大降低了复发的频率。实践证明,中药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