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语言艺术特征
民族声乐语言是艺术的语言,它既有一般的舞台艺术语言的共同性,也有它的特殊性,理解声乐语言的艺术特征是掌握其表现规律的基础。它具有高度的准确性、鲜明的形象性、丰富的音乐性、强烈的动作性。
民族声乐,是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语言在声乐中的特质已经无可置疑了,词作的文学语言,曲作的音乐语言,口头的演唱语言,广义地说概括了声乐语言的整体构成,表明在声乐艺术的创造中,始终贯穿着语言的因素。运用诗化的文学语言去促成音乐化语言的发挥,再将这无声的声乐作品,去完成有声形态的语言表现,才算最终完成了声乐艺术的创造。可以看出声乐艺术始终是"美化浯言”的创造。而"声乐语言艺术”也正是在声腔中去"美化语言”的艺术。
我们在探究民族声乐语言的特质与表现规律中,认识到声乐作为声音的艺术,"声乐浯言”实质上是语言的声音——语音,与音乐的声音——乐音的有机融合。语音浸入了乐音,乐音融人了语音。所谓"声中无字,字中有声”的融合观,鲜明地概括了声乐与语言的关系。
字不正,腔难圆。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无不是根据各民族语言规律行腔来表情达意。“字清”与“腔纯”是指字正腔圆的关系。“字清”是指发声的准确,字音清晰无误,而“腔纯”是指一字行腔时,字头、字腹、字尾虽经出字、引长、收音等过程仍能纯净圆润,无异质杂音。
字不正,意难明。声乐艺术既然是时间性的听觉艺术,就不可能为观众留下更多的推理与判断的时间。它要求一闻即明,一听就懂,这样才能达到语言情感的交流。
字不正,音难听。难听还不仅只是意义的难于分辨,如果字误语病层出不穷,必然“不正”之声频频刺耳,这正是声乐语言的美感诉诸人们的听觉,听觉艺术自然要求悦耳动听,只有动听才能悦耳,才能唤起思想与感情的共鸣,从而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