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钢琴课程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关键词】高职 钢琴 分层教学 评价体系
钢琴课程作为高职音乐专业学生所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关系着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目前,高职层次钢琴课程教学的整体状况不尽人意,亟需对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进行改革。
一、高职钢琴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课程目标不明确。
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技巧的训练,而忽略相关实践能力的培养。
很多学生能够演奏较高技巧的独奏曲,却无法完成简单的视奏、伴奏任务,对相关的音乐知识更是一知半解。与高职层次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不符。
2、 教学内容缺乏科学的系统性、内容欠丰富
目前的钢琴课程教学对学科体系容易忽视,技能教学的随意性较大,存在刻意去追求高难度的乐曲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够透彻的现象。另一方面,钢琴课程教学内容欠丰富,与学生的需求相脱节。
3、 授课方式单一
目前高职层次钢琴课主要采取的是“一对多”的小组课形式,从形式上采用
了小组课的形式,但是从实质上还是“一对一”个别课,仅仅是把每个学生个别课的时间缩短,三个到四个学生占用一堂课时间。
4、 评价体系形式单一,不够完善
评价标准是对教学质量的检测,其科学性严谨性直接关系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目前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还是期末考试加平时成绩,而平时成绩又往往流于形式,成为期末考试成绩的加分手段。形式较为单一,不能很好的、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5、 缺乏权威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前导,没有一个结构合理、培养定向化的教材,教学必然是松
散的、无序的。全国高职目前并没有权威的教材被广泛认可并供教师使用。
6、 教师对高职培养方向了解不足,授课目标不能与高职层次教育相匹配
由于大多数授课教师自身所受的教育是音乐表演类的钢琴专业教育,教师自身对高职层次教育的培养目标认识不够明确,对高职层次钢琴课的课程目标定位不准确,因此在授课时会潜移默化的遵循音乐表演类人才培养规格对高职钢琴课程的学生进行培养。
二、对高职钢琴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议
1、明确课程目标
高职音乐类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从事大众音乐普及教育或娱乐类的人才。此类音乐就业岗位对人才钢琴能力的需求,不是对钢琴演奏学术性理解,而是对大众普及类音乐的熟悉;不是掌握高深艰难的演奏技巧,而是掌握较强的伴奏实践应用能力。因此,高职音乐专业钢琴课程的课程目标应定位为:在培养学生必要的弹奏表演能力基础上,使学生熟悉大众音乐,着力培养学生视奏和歌曲原谱、即兴伴奏实践能力,为就业做好准备。
此外,应考虑学生差异,将课程目标细化,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课程目标。可分为基本目标、中级目标、高级目标,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发展。
2、制定科学系统的教学内容分级体系
钢琴教学是在教师个性化思维的范畴内运行的,教师教学的自由度非常大。为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可参考全国业余考级的分级制度,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教学内容分级体系:将教学内容按照难易程度从零起点起到高程度划分为多级,每个级别都有该级的具体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内容。其目的是为分层次教学提供依据,便于因材施教,明确教学量和考试要求,使教学更加科学和规范,便于操作和管理。
3、建立立体式授课形式
建立立体式的授课形式是指,根据前面所提到的教学内容分级体系,将学生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每个级别都会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三种授课形式,只是每个级别每种形式使用的比例和时间不同。采用哪种形式需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进行安排。
初级层次学生指零起点或程度较浅的学生,该部分是高职钢琴课程的主体,一般要占总人数的一半左右。按照30个人为一个教学班为例,初级层次的学生约为15人左右。这类学生程度较低,起点较为统一。适合以集体课为主,小组课和个别课为辅。按照一学期15节课计算,集体课约10节,小组课约3节,个别课2节。由于该程度的曲目不大,所以个别课只是形式上是单独授课,时间并不是要一节课,在这点上容易混淆。中级程度的学生,应以小组课程为主。按照学生的钢琴程度和专业方向分为多个程度小组。但是一些共性的东西也可以在集体课上进行讲授,再以个别课进行补充。同样是以一学期15节课计算,小组课程应该10节,集体课约为2节,个别课约为3节左右。高程度的学生因为程度较高,共性的东西较少,因此应以个别课为主,其他两种形式为辅。
从而形成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三种形式并存、相辅相成、每个层次又各有主次的灵活、有效、具有浓厚教学特色的立体授课形式。有助于实现高职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又符合钢琴教学的规律。
4、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1)拓展曲目的选择范围。应摒弃传统观念中唯古典音乐独尊的思想,吸收兼容其他音乐风格的优秀成果,拓展学习曲目的选择范围。适当选入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钢琴曲、影视动漫作品中的钢琴曲或流行歌曲改编曲。还可选用一些优秀的儿童歌曲改编曲,曲目参考可以结合幼儿园、中小学音乐课教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从事大众娱乐事业,幼儿园、中小学教师提前做好准备。
2)增加钢琴视奏教学内容
培养良好的视奏能力是整个钢琴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视奏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应将钢琴视奏内容作为一个独立教学项目进行有序的学习,是提高教学效果、学习效率的极佳途径,更对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不会再出现学琴三年,不识五线谱的尴尬情况。
3)加强原谱伴奏、即兴伴奏的教学力度
当前钢琴即兴伴奏、原谱伴奏实践能力已经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性,很多新编钢琴基础教程都渗透了相关内容,为后续“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做准备,但在实际上课过程中由于课时少、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是完成独奏曲目后的“小甜点”。但该能力确是学生就业时最需要的能力之一,因此应予以加强。
5、优化课程评价体系
优化评价体制能够在主观上刺激教师和学生将教学目标落实,突出课堂重点,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因此,在优化课程评价体系时应注意:应明确考试内容,重视即兴伴奏相关内容的考察,不流于形式;应重视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态度、学习效果、出勤等综合成绩;应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考级、钢琴比赛,取得相应成绩后应在成绩上给予承认;评分应包括现场演奏和技术难度两部分,从而使评分更加科学合理。
6、编写适合高职层次钢琴课教材
课程目标与教材建设密切相关,教材建设应直接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教材编订应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依据,紧紧围绕课程目标,既要考虑到传统钢琴教学的系统性,又要考虑到学生今后就业的需求及成年学生的学习特点,还要注意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和学习效率,更要考虑到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修或探究学习的需要。因此在编写教材时应注意:拓展曲目的选择范围;增加钢琴视奏教学内容;拓展原谱伴奏、即兴伴奏的教学内容;增加徒手训练内容;增设教学方法参考内容;增添数码钢琴教学的内容。此外,一般高职高专钢琴课程学时为一年半或两年,一周课时为1节课,课时有限。相较于钢琴专业学生,钢琴课程的学生练习钢琴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因此,在拓展新内容的同时要注意课程的合理安排,适当的删减重复性的练习,注重教学重点的设置,争取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钢琴课程立体教材体系的构建
立体化教材又称之为多元或一体化教材。立体化教材体系的重要特点,是大量运用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教育手段,并不是单纯以现有教材为核心,简单地配套电子音像出版物,而是以课程为核心,整合并聚拢资源。就钢琴课程教材来说,“立体化教材”从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相关的音像资料、课件、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软件、相应的教学曲目库等。通过网络、多媒体高科技手段,在专家、教师、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以网络为纽带的教学平台,教师通过网络的反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完善自己的学习,更有利于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修或探究学习的需要。
8、 引入“微格教学”的理念
钢琴演奏是一门表演艺术,通过观看录像的形式能够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自身的演奏情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9、重视师资培训
除应继续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还应加强教师对高职层次培养目标的认识,统一对钢琴课课程目标的认识。加强教师讲授集体课、小组课的教学能力。由于集体课和小组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对多,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共性问题,又要考虑到个性问题的处理,教学难度比上个别课要大。需要很好的备课、积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对高职钢琴课程现状认识与思考,还比较肤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深入的探究。但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高职钢琴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