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银行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分析-经济论文
一、研究方法与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充分运用多种调研方法,力求使所得的资料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保证本研究以点面结合的方式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从而保证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所运用的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二手资料法。收集相关调研资料和经验为本研究设计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在收集到的初步资料的基础上拟定问卷,问卷经过和调研组成员的修改后定稿,最后开始了本次问卷调查。
2.问卷调查法。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设计出的调查问卷,以温州、杭州及台州等地的大学生为代表,课题组成员利用寒假时间,深入大学生群体中展开调研,完成调查问卷。
3.典型个案访谈法。由于各种原因,不同地方的人也有一定的差别。本研究从不同地方的人中抽出一到两个案例进行深度访谈。
4.PRA法。以小组座谈会的形式更深入地了解网上银行的存在对于我们现今生活带来的影响。
(二)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90份,回收85份,有效回收率94.4%.其中有效问卷82份,有效率96.5%。调查对象为浙江省地区杭州、温州、台州、绍兴、嘉兴等地的大学生,对网上银行的研究调查问卷。调查对象的选择采取随机方式;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参加问卷的大学生涉及财经、建筑、电气工程、电子、动漫设计、法律、工商管理、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焊接、机电等42个专业,为制定科学的应对政策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三)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1.性别、年龄。本次调查中,被调查对象男性占53%,女性占47%。平均年龄在22岁,最小17岁,最大24岁。
2.是否使用过网银业务。受访大学生大部分表示自己又使用过网银业务,如网购,网银转账和网银查账等。
3.最常使用的业务。调查显示96%的大学生最常使用的是购物支付,3%的大学生最常使用的是缴费汇款转账,1%的大学生最常使用的是查询账户及交易记录,而几乎没有大学生使用修改密码或挂失和投资理财。
4.使用网上银行的频率。调查显示10%的大学生表示每月使用4次以上,23%的大学生表示每月使用3~4次,47%的大学生表示每月1~2次,19%的大学生表示每半年使用1~2次,11%的大学生没有规律,偶尔使用1次。
二、网上银行的前景调查
(一)大学生对网上银行的认知基本来源于网络宣传,少数是基于其他方面的宣传
大学生大都是通过电视广告、网络广告、银行网点宣传单、报纸杂志广告、亲友推荐,其中网络广告、银行网点宣传单最为普遍,占到了72%,电视广告和亲友推荐比例为15%,其他13%。
(二)在大多数大学生心里网银使用的方便性和功能的多样性是他们使用的主要因素
(三)当代大学生所使用的网银种类繁多,其中工商银行占据了主要市场
(四)关于手续费的问题大学生不怕表示不甚在意,也有一部分持反对或支持的态度
(五)对于网上银行存在的隐患大多数大学生便是担忧,小部分则乐观的看待其存在
调查显示有70%的人认为网上银行存在着不少的弊端和安全隐患,只有30%的人认为它是安全的。
(六)当代大学生基本看好网上银行的发展,而为数不多则抱持谨慎态度,认为存在障碍
调查结果现实在大学生中80%的人都认为网上银行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而另外20%的人认为其存在一定的弊端,想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很难克服。
三、对策与建议
(一)银行方面
1.加强银行内部使用网上银行的管理。要想加强银行内部使用网上银行的管理是指对银行内部操作网上银行系统、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的机构和人员建立逐级管理和分级授权的制度。
2.加强银行对网上银行客户的管理。银行对网上银行客户的管理是指银行对哪些客户可以使用网上银行,客户可以使用哪些网上银行服务,以及客户操作网上银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
3.加强网上银行业务的宣传和营销。网上业务创新应该从方方面面体现,而体现的是否完美就只能从实践入手,使网络银行可以提供更具价格竞争力的金融产品。
(二)政府方面
1.加强制度法规建设。我国需要加强网络银行的监管工作。根据网络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尽快建立适用于网络银行操作运行的法律规范,严惩利用计算机在网络银行系统中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以完善对网络银行发展在法律制度上的安全保护。
2.加强国际合作。网络银行是无国界的,所以需要加强与国际组织以及世界各国金融司法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合作,解决好对跨国、跨境金融数据流的监管问题,制定共同打击网络金融犯罪和调控网络金融业风险责任承担的国际条约,来确保网络金融业的顺利发展。
(三)大学生方面
1.加强安全意识、防范网银风险。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环境,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无法了解存在于网络背后的真实,这使得消费者面对商品仅仅只是通过对方附于网络上的照片,无法真实触摸,感受,甚至我们不知道所谓的商品是否真的存在。仅仅通过网络上商家的简单描述去了解商品,这给了不法分子许多的便利,同时也为消费者自己带来了危机。许多看起来唯美,优质的商品背后是不法分子调我们上钩的饵,利用我们的猎奇心理骗取我们的钱财。为此,在使用网银时要主意保护自己,加强自我保护意思,多注意细节,发现跟往常不一样的地方要及时的停止使用,不要在事后后悔自己的失误;在日常也要关注一些网络诈骗人员的犯罪手段,吸取经验,防止自己中招。
2.积极举报犯罪,减少受害可能。面对网络欺诈,许多人讨厌麻烦,为了方便而忍气吞声的没有去举报犯罪从而致使犯罪者逍遥法外,使得更多的人受骗,造成极大的危害和困扰。法律是维护我们利益而存在的制度,我们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我们就应该通过正当途径来保护自己,而不是因为怕麻烦而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样不仅害了自己还可能害更多的人,食髓知味的罪犯不可能轻易收手,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积极举报犯罪,将犯罪扼杀在摇篮里,以此减少受害发生的可能性。
文章来源于《时代金融》杂志2012年第23期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