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栗山天牛研究进展
摘要:栗山天牛是外来入侵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由于传播速度快、隐蔽性强等特点,对柞树危害极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文章对栗山天牛的形态特征、危害与发生规律、生物学特性、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等研究进行了综合阐述。
关键词:栗山天牛;柞树;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3.5
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 Blessig),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天牛亚科,山天牛属,是重要的蛀干害虫之一,幼虫俗称哈虫。主要危害中龄以上的天然柞树林,近年在东北柞树天然次生林调查发现栗山天牛大面积发生,危害十分严重,对林区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栗山天牛的研究进行深入探讨,为开展栗山天牛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4-28mm。体背黄褐色,腹面黑色,触角粗短,约为体长的1/2。前胸背板近球形,有黄、赤、褐及黑色横条斑。鞘翅基部宽阔,前半部为3黄3黑条交互形成的斜条斑,其下另有褐色横条纹,鞘翅端部黄色。雌虫前胸背板前缘鲜黄色,腹部末端尖,裸露鞘翅之外;雄虫前胸背板前缘灰黄或褐色,腹部末端为鞘翅覆盖。卵:长4-5mm,长椭圆形,初产时为乳白色,后变为淡黄色,端部具疣状突起。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60-70mm,圆筒形,淡黄色。头小,隐匿在前胸内。前胸大,近前缘有4个褐色斑纹,2个横列于背部,2个在侧面。蛹:长60-65mm,裸蛹,长椭圆形,淡黄色。
2 危害与发生规律
栗山天牛专食性较强,它通常潜伏于柞树树干内反复钻蛀,形成密布的虫道,每个虫道孔口宽约1.5cm,长约5-25cm,多虫多年被害木横断面呈蜂窝状,被害树干千疮百孔,树干内虫道纵横,轻者导致木材降级降等,重者致使木材失去利用价值。在国内广泛分布,主要分布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等省。
2007年张辉对栗山天牛在丹东的研究发现,仅宽甸县栗山天牛危害造成木材损失达200万m3。调查表明,树龄越大危害越重,危害部位集中在主干及粗枝上。皮忠庆等人在吉林省调查栗山天牛成灾面积81339.1 hm2,并有进一步扩散和加重危害的趋势。于云龙等人调查发现,被害亚种的林分多分布在岗脊的过成熟林,林龄多在40-60年生,胸径约16cm以上;林龄愈大、树径愈粗、坡位愈高、柞树占得比例大林分栗山天牛危害就越重;阳坡重于阴坡;主要危害树干4 m以下的部位,虫道约占84.3%。
3 预测预报
高纯在2001年对栗山天牛发生期测报系统进行了研究,制定栗山天牛发生期期距值表,并建立回归预测方程,提出了3种有效的预测预报方法,分别为期距法预测方法、回归预测方法以及根据3个世代的观测资料,将栗山天牛的发生期与发育阶段汇总制表,当实际观测到某一植物的发育阶段,直接查表便可测出栗山天牛的发生期。本溪县森防站队栗山天牛进行发生期预报为成虫始见期为7月25日,始盛期为8月2日,高峰期为8月8日,盛末期为8月23日。
4 综合防治技术
回顾十几年的防治栗山天牛实践,防治方法多采用营林措施、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科学防治办法,才能实现长期有效控制和减轻栗山天牛危害,具体防治技术如下:
4.1 营林措施防治技术
于云龙总结前人经验认为,营林措施主要采用营林抚育和卫生伐,对控制栗山天牛的危害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及时清理虫害木,对受害严重的林分及时进行更新改造,适时择伐成过熟寄主林木,在择伐空地适地适树补植针叶树种,促使林分向针阔混交林方向发展,不断增强林分自身的稳定性,提高林分自控能力。
4.2 物理防治技术
利用栗山天牛成虫出现整齐、多在树干上集中活动的特点,在成虫羽化期,组织人力到受害林分中进行捕捉;栗山天牛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可利用紫外荧光灯、黑光灯、高压汞灯、荧光灯、白炽灯等诱集,其中紫外荧光灯诱集效果最好。
4.3 生物防治技术
王国平发现栗山天牛天敌种类较多,初步发现啄木鸟、五道眉和姬蜂是其主要天敌。中国林科院研究发现另一天敌--花绒坚甲,并已解决其繁育的关键技术,但应用技术还有待突破;谢振东等人利用管氏肿腿蜂进行林间防治效果较好。因此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保护天敌,将有利于栗山天牛生物防治技术的开展。
4.4 化学防治技术
研究发现,林间利用40%氧化乐果原液和20%康福多等药剂,在成虫羽化高峰期进行喷雾防治;利用林丹杀虫烟剂在栗山天牛卵孵化幼虫的8月中旬进行,杀虫效果达75.1%;采用磷化铝片剂帐幕熏蒸林中伐倒木或木场原木中的幼虫,7d效果可达100%;打孔注药效果更好,主干各方位打均匀下斜孔,孔深2cm;利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仿生制剂灭幼脲Ⅲ号不育剂1500倍稀释浓度对栗山天牛卵的孵育有明显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成德.森林昆虫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353.
[2] 张辉.丹东市栗山天牛发生现状及防治策略.辽宁林业科技,2008,3:44-45.
[3] 曾林,马喜英等.栗实象无公害防治药剂筛选试验.辽宁林业科技,2004,3:16.
[4] 姜静,杨忠岐等.三种仿生不育剂对栗山天牛成虫的不育效应.环境昆虫学报,2011:58.
作者简介:于秀兰(1962-),女,就职于黑龙江林业科学研究院江山娇实验林场,从事森林保护研究工作。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