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语态观差异之比较
作者:肖科平来源:原创日期:2013-02-26人气:2335
从根本上说,传统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在语态分析角度和观点上的差异来源于两种语法体系理论基础和导向上的不同。传统语法一般被认为是从语言机体内部出发,力在展示语言的基本结构及其相应规律。系统功能语法则是从语言的使用、语言与社会的机体间关系出发,从语言的使用意义角度来解读语言。这两者代表的是语言研究的两种不同的方向。传统语法重语言结构系统功能语法以语言的使用意义分析为轴心,因而两者对语态的分析也体现出了重形式和重意义的差异。
如前所述的传统语法对主动、被动语态的描述均是围绕形式而展开的。这种描述旨在揭示语言作为一种形式系统的意义。对系统功能语法而言,语态表示的是一种语义关系,是一个过程的参与者与实际过程体现出来的意义上的关系。它所注重的不是主语而是动作过程的参与者或执行者,强调的不是这个过程是简单的主动或被动,而是把它放到更大的意义范畴。
出发点不同。系统功能语法在分析语态的具体方法上与传统语法也是大相径庭。功能语法对传统语法作了许多创新和改进,试图用较为合理的意义理论来解释英语语态,从而为语言实际意义分析提供完备确凿的理论依据。 M.A.K.Halliday在分析语态时由及物性(transitivity)开始引入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赋予及物性以新的含义,并依次建立了一个新的对语态的界定。
在传统语法中,有及物动词( transitive verb)和不及物动词(intransitive verb)之分。及物动词指可带宾语的动词;相反,不及物动词就是不带宾语的动词。(参见: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Grammar”,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405)传统语法认可既是及物动词又是不及物动词的存在。依据主动、被动两种语态的转换条件,传统语法认为只有及物动词才有被动语态(参照前文)。在功能语法中,“及物性”的概念有另外一种含义。Thompson认为及物性是指描述小句的系统(1996:F23)。Thompson(1996:F23)和 Eggins(1994:266)都认为对小句作及物性分析,涉及的是确定小句表现的过程,参与者以及环境因素。王逢鑫(1989:39)在他的《英语意念语法》中也曾指出,及物性表明动词从语义上不能完整地叙述“做什么”地过程,需要涉及动作接受者、对象物等客观实体。Halliday在他的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中认为及物性代表的是意义的延伸(extension of meaning)或者说是某一行动指向某一目标地延伸(the extension of an action to another object )。延伸( extension )便涉及及物和不及物地区别。 Halliday认为存在一种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句子结构为所有英语小句所共享。由此出发,他转向追问动作代表的过程是由内部或外部而起,从而引入“施动”(causation)这一概念。施动和延伸两个概念是相互联系的,结合起来考虑使及物与不及物的对立转向另一种对立,由此Halliday开始对小句做格分析(ergativity)。Thompson(2000:114)认为施动和作格分析是紧密联系的,并且指出Halliday对小句作格分析是因为英语中有双重功能的词正在大量增加。如:
The movie moved me deeply. ---------①
I was deeply moved by the movie. ----------②
无论是the movie作主语还是 I 作主语,若对两小句作格分析,“ I”(我)始终是 move 这个心理过程的经历者。Halliday引入了Medium 这个概念来指示一个意义过程的主要承担者,称之为“中介”。传统语法的及物性和不及物性是从是否跟宾语来区分,而“中介”这个概念体现的更多是意义。使用“中介”概念后,英语中任何一个表过程的小句都可以用“Medium + Process”这个意义结构来概括了。此结构和系统功能语法的“Choice is Meaning”(选择就是意义)原则, 使传统语法对及物和不及物的区分似乎显得不再有意义了,最起码对功能语法而言意义不大。基于不同于传统语法的理论导向和基础,系统功能语法对英语语态这一重要语法组成提出了全新的观点。这些观点既在某些方面取源于古代语法的启发,又吸收了传统语法的一些成分。系统功能语法重在从意义角度创新,从而形成了自身的新观点, 既是对传统的发展又弥补了传统语法的不足。
如前所述的传统语法对主动、被动语态的描述均是围绕形式而展开的。这种描述旨在揭示语言作为一种形式系统的意义。对系统功能语法而言,语态表示的是一种语义关系,是一个过程的参与者与实际过程体现出来的意义上的关系。它所注重的不是主语而是动作过程的参与者或执行者,强调的不是这个过程是简单的主动或被动,而是把它放到更大的意义范畴。
出发点不同。系统功能语法在分析语态的具体方法上与传统语法也是大相径庭。功能语法对传统语法作了许多创新和改进,试图用较为合理的意义理论来解释英语语态,从而为语言实际意义分析提供完备确凿的理论依据。 M.A.K.Halliday在分析语态时由及物性(transitivity)开始引入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赋予及物性以新的含义,并依次建立了一个新的对语态的界定。
在传统语法中,有及物动词( transitive verb)和不及物动词(intransitive verb)之分。及物动词指可带宾语的动词;相反,不及物动词就是不带宾语的动词。(参见: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Grammar”,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405)传统语法认可既是及物动词又是不及物动词的存在。依据主动、被动两种语态的转换条件,传统语法认为只有及物动词才有被动语态(参照前文)。在功能语法中,“及物性”的概念有另外一种含义。Thompson认为及物性是指描述小句的系统(1996:F23)。Thompson(1996:F23)和 Eggins(1994:266)都认为对小句作及物性分析,涉及的是确定小句表现的过程,参与者以及环境因素。王逢鑫(1989:39)在他的《英语意念语法》中也曾指出,及物性表明动词从语义上不能完整地叙述“做什么”地过程,需要涉及动作接受者、对象物等客观实体。Halliday在他的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中认为及物性代表的是意义的延伸(extension of meaning)或者说是某一行动指向某一目标地延伸(the extension of an action to another object )。延伸( extension )便涉及及物和不及物地区别。 Halliday认为存在一种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句子结构为所有英语小句所共享。由此出发,他转向追问动作代表的过程是由内部或外部而起,从而引入“施动”(causation)这一概念。施动和延伸两个概念是相互联系的,结合起来考虑使及物与不及物的对立转向另一种对立,由此Halliday开始对小句做格分析(ergativity)。Thompson(2000:114)认为施动和作格分析是紧密联系的,并且指出Halliday对小句作格分析是因为英语中有双重功能的词正在大量增加。如:
The movie moved me deeply. ---------①
I was deeply moved by the movie. ----------②
无论是the movie作主语还是 I 作主语,若对两小句作格分析,“ I”(我)始终是 move 这个心理过程的经历者。Halliday引入了Medium 这个概念来指示一个意义过程的主要承担者,称之为“中介”。传统语法的及物性和不及物性是从是否跟宾语来区分,而“中介”这个概念体现的更多是意义。使用“中介”概念后,英语中任何一个表过程的小句都可以用“Medium + Process”这个意义结构来概括了。此结构和系统功能语法的“Choice is Meaning”(选择就是意义)原则, 使传统语法对及物和不及物的区分似乎显得不再有意义了,最起码对功能语法而言意义不大。基于不同于传统语法的理论导向和基础,系统功能语法对英语语态这一重要语法组成提出了全新的观点。这些观点既在某些方面取源于古代语法的启发,又吸收了传统语法的一些成分。系统功能语法重在从意义角度创新,从而形成了自身的新观点, 既是对传统的发展又弥补了传统语法的不足。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