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需要是感官享受与精神愉悦的统一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孙润国来源:原创日期:2013-03-11人气:3705
大众传媒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生活中的感官主义倾向,将感官享受与精神愉悦置于一种异化的对立状态,似乎感官享受与精神愉悦是水火不相容的。这种绝对对立的思维有其思想史上的渊溯。黑格尔以后的西方哲学出于对绝对理性的反拨,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以感性反对理性、以感官享受反对精神陶冶,比如弗洛伊德对性的推重,叔本华对情感的强调,柏格森等对生命冲动的赞许。
但马克思却没有将二者看作对立的两极,马克思认为人是一个全面的人,应该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人不仅拥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而且也拥有不同于动物的“思维、直观、情感、愿望、活动、爱”。并且,马克思还揭示了人们感官、感觉和精神对立的根源在于生产实践和交往的不足够发达而导致的劳动的异化,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截然二分,指出“只要人对自然界的感觉,自然界的人的感觉,因而也是人的自然的感觉还没有本身的劳动创造出来,那么感觉和精神之间的抽象的敌对就是必然的。”可见单纯地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以简单的二元对立的思维看问题,都不是对人的本质的全面、合理的理解。马克思强调了感官,但也反对感官主义,指出纯粹的对感官享受的强调是人的异化的表现,坚持人的感官的社会性,坚持人的感官享受与精神愉悦的统一。事实上,作为深刻把握时代的哲学家,马克思一生都是在批判和反对私有制条件下由于劳动的异化造成的人的片面性。由于在资本主义社会,本来应该是确证人的本质力量的劳动异化了,所以居然造成这样一种结果:“人(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生殖,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在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动物。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吃、喝、生殖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加以抽象,使这些机能脱离人的其他活动领域并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
结语:大众传媒固然是一种快餐文化,但也不能因为是快餐就失去了营养。人的幸福不仅仅中止于得到和占有感官享受的那一刻,生存方式的本质是选择和追问,是灵魂的浇铸和自我的锤炼以及精神的巨大满足。大众传媒因为它对个体、社会的广泛影响力,更不能遗忘它对人类精神、文化的传播的社会功能。在一个感官至上、娱乐至死的时代里,哲学应该如何与大众传媒相结合,如何发挥它的“精神牛氓”作用?这是哲学和大众传媒都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