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基本要求——社科纵横
作者:张旭团、赵维景来源:原创日期:2013-03-18人气:1052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领导核心作用。当前,最为主要的就是要紧紧围绕实现对各类社会组织和群体的政治上的领导作用,思想上的指导作用,组织上的保证作用和工作上的协调作用来开展工作。
(一)要提高基层党组织对社会管理工作的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工作才能做的更好。一是要提高对社会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工作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职责。二是要提高基层党组织对自身在社会管理工作中角色定位的认识。明确自身就是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施者,进一步强化群众观点,增强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三是必须明确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工作的着力点。
(二)要健全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各项工作机制
良好的工作机制是确保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科学、规范而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搭建有利于自身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社会管理平台。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基层的制度,建立党员干部社会管理联系点,定期开展党员干部接访下访、蹲点服务等活动,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完善基层民情沟通和民主决策机制,借鉴先进经验,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五步法”和社区事务民主听证会等制度,不断完善党领导的基层民主自治机制;建立重大项目建设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重大决策事项听证制度,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对社会管理中重大复杂问题处理的掌控能力;建立维护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协调和矛盾化解机制,切实增强自身在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要创新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方式方法
一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基层党组织要大力推进党员服务站、民情意见箱、网络平台的建设,把民意收集与反馈纳入制度体系建设。二要突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为社会不同群体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弥补政府和市场在社会管理中的不足,为社会成员提供政府不便和市场不愿或不能提供的公共服务。三要整合资源。社会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基层党组织是无法做好的,必须整合全社会资源,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动员、多部门参与,内外协调、上下联动的工作网络。
(四)要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养,提高领导社会管理能力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便是决定因素。干部素质的高低和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社会管理教育培训,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新党员的社会管理教育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法律、政策知识和沟通、服务与协调的技巧,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抓社会管理的意识和本领。要把党员干部培养成社会工作的优秀人才,把社会工作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干部。要把是否具有较强的社会管理知识和能力做为基层党组织书记选拔的重要标准之一,坚持在应对急、难、险、重的重大事件中选拔和考核党组织书记。同时,还要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力度,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渗透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五)要加大对基层党组织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领导和投入
一是基层党组织一定要重视社会管理工作,把做好社会管理做为自身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上级党组织和领导要带头研究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和突出问题,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二是要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到基层,壮大基层力量、强化工作基础,特别是要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新要求,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信息化水平,拓展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活动空间,提高对网络虚拟社会的领导管理能力。三是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纳入基层党建目标管理,将基层干部选拔任用与社会管理工作的考核相结合,探索建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管理工作干部考核制度体系。
(一)要提高基层党组织对社会管理工作的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工作才能做的更好。一是要提高对社会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工作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职责。二是要提高基层党组织对自身在社会管理工作中角色定位的认识。明确自身就是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施者,进一步强化群众观点,增强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三是必须明确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工作的着力点。
(二)要健全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各项工作机制
良好的工作机制是确保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科学、规范而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搭建有利于自身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社会管理平台。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基层的制度,建立党员干部社会管理联系点,定期开展党员干部接访下访、蹲点服务等活动,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完善基层民情沟通和民主决策机制,借鉴先进经验,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五步法”和社区事务民主听证会等制度,不断完善党领导的基层民主自治机制;建立重大项目建设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重大决策事项听证制度,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对社会管理中重大复杂问题处理的掌控能力;建立维护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协调和矛盾化解机制,切实增强自身在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要创新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方式方法
一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基层党组织要大力推进党员服务站、民情意见箱、网络平台的建设,把民意收集与反馈纳入制度体系建设。二要突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为社会不同群体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弥补政府和市场在社会管理中的不足,为社会成员提供政府不便和市场不愿或不能提供的公共服务。三要整合资源。社会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基层党组织是无法做好的,必须整合全社会资源,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动员、多部门参与,内外协调、上下联动的工作网络。
(四)要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养,提高领导社会管理能力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便是决定因素。干部素质的高低和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社会管理教育培训,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新党员的社会管理教育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法律、政策知识和沟通、服务与协调的技巧,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抓社会管理的意识和本领。要把党员干部培养成社会工作的优秀人才,把社会工作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干部。要把是否具有较强的社会管理知识和能力做为基层党组织书记选拔的重要标准之一,坚持在应对急、难、险、重的重大事件中选拔和考核党组织书记。同时,还要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力度,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渗透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五)要加大对基层党组织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领导和投入
一是基层党组织一定要重视社会管理工作,把做好社会管理做为自身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上级党组织和领导要带头研究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和突出问题,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二是要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到基层,壮大基层力量、强化工作基础,特别是要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新要求,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信息化水平,拓展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活动空间,提高对网络虚拟社会的领导管理能力。三是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纳入基层党建目标管理,将基层干部选拔任用与社会管理工作的考核相结合,探索建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管理工作干部考核制度体系。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