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思想的微博践行——社科纵横
微博践行新闻自由与其传播特征是密不可分的。首先,微博的准入门槛较低,应用平台多元化。微博对用户的技术要求门槛较低,只需申请一个账户,就可以自由发表见解,体现了多元化、去权威化的公共开放空间的特质。此外,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手段随时随地发布和浏览信息。“人人都是记者”,是对微博大众化最好的诠释。其次,微博的信息传播呈现出“一对多对多”的几何级放大特点。个人发布的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被关注者接收,并且可以通过“转发”功能实现信息的病毒式传播。第三,微博的个人空间开放,交互性强。在微博中可以跳转到任意用户的页面,了解其发布的信息及背景资料,并留言评论。
微博的上述特征,使得每一个用户的新闻自由权限大大提高,微博的社会监督能力亦日益凸显。综观整个“郭美美事件”,微博彰显新闻自由,履行舆论监督使命的特点非常清晰。当郭美美顶着“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光环在网络上高调炫富时,奢侈生活与慈善机构的巨大反差瞬间触动了网友敏感的神经。网友大量的评论与转发迅速形成舆论风暴,并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尤其是在寻求郭美美身份真相的过程中,微博几乎运用了民间社会的所有资源,信息披露者包括媒体记者、普通网民、意见领袖,等等,大家纷纷提供线索,表达意见,这个过程恰恰体现了舆论自由环境下,公民利用自媒体整合资源、协调行动的过程。在以往,离开了权力所控制的信息沟通网络,大范围的社会沟通不可能进行,但微博终结了这一点。网络新闻自由集结了最大程度的力量,还原了事件的本真面目。
微博的力量远未止步。随着舆论的焦点从对郭美美本人的批判转移至对中国红十字会公信力与透明度的质疑,微博的监督能力继续发威。网友陆续爆出红十字会下属的商业红十字会与多家企业有利润分成等事实,作为一个有官方背景的慈善机构,红十字会是否成为腐败的温床变成新一轮网络议题。事实证明,微博带来的不仅仅是“围观”,还有“揭露”和“改变”。尽管声明与“郭美美事件”并无直接关系,红十字会承认此次网络事件对其是提醒和教育。形成公开透明和规范化的管理,同时完善与社会和公民沟通的畅通渠道,应该是我国慈善组织的未来之路。由于微博自由讨论的空间以及极强的“放大镜”功能,公权力的行使开始置于大众视野之下,马克思所描述的“第三种权力”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并且在现实社会释放出正能量的影响。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