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药》英汉人称照应对比分析——社科纵横
作者:马宝鹏来源:原创日期:2013-03-29人气:1977
(一)英汉人称使用频率对比
如上表所示,英汉语篇中人称代词的出现频率差异很大。在汉语语篇中,共出现代词90处,而在其英语译文中,则多达256处。差异如此之大,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英汉代词形态特点影响其在语篇中的出现频率。英语中,人称代词有性、数和格的差异,代词形态多样,而在汉语中除了第三人称有性的区别、所有格形式需要在人称代词后加“的”之外没有变化。韩礼德和哈桑将英语人称照应系统归纳如下表:
汉语中,人称代词没那么多复杂的变化,以“你”、“我”、“他”为基础,形成表达各种语义范畴的形态。其我们套用上表,将各种形态归纳如下:
对比上面两个图表可以得知:汉语没有英语中丰富多变的人称代词系统,因此汉语为避免表义模糊或造成歧义转而采取其它照应手段,如在单数形式的后面加“们”字表示复数意义,在人称代词后面加“的”字表示所有格意义。
2.英汉自身语言特点影响其人称代词的出现频率。在论及英汉语差异时,连淑能(2010)指出,汉语以综合型思维为主,英语以分析型思维为主;汉语语篇螺旋式逻辑特征突出,英语语篇直线形特征显著;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汉语的意合无须借助语言衔接手段,仅靠语言内涵意义的逻辑联系即隐性衔接或者语境和语用因素,便能构成连贯的语篇;英语则依赖词汇语法手段等显性衔接实现语篇连贯(何善芬,2002),这就是汉语人称照应少于英语的原因,而人称照应少的表现就是汉语零回指现象远比英语的多。赵宏宇(2006)通过研究汉语格律诗与其英译本中的人称照应对比得出结论,汉语使用零回指而显得语言简洁,结构紧凑,整体连贯。而英语一般需要代词表示照应关系,可谓“代词突出语言”(pronoun-prominent language)。下面的例子可以说明:
⑴黑衣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The man in black snatched his lantern and tore off its paper shade to wrap up the roll.This package he thrust into Old Chuan's hand,at the same time seizing the silver and giving it a cursory feel.
⑵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
But before he could finish,a heavy-jowled man burst in.Over shoulders he had a dark brown shirt,unbuttoned and fastened carelessly by a broad dark brown girdle at his waist.
句⑴是汉语中典型的连动句,这种结构决定了“黑衣人”是句子的主题,无需再重复指出。而在英语译文中,则必须使“黑衣人”在不同的小句中重复出现,否则容易造成歧义句。句⑵更是典型的汉语零照应用法,整个汉语句子没有出现人称代词,而读者却很清楚这里描写的是“满脸横肉的人”,而其相应英语译文又使用了一次第三人称单数来指代此人。如果像汉语那样省略,既不符合英语表达规范,又容易造成指称混乱模糊。
(二)英汉物主代词使用对比
由上面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英语使用物主代词的频率远高于汉语。物主代词在汉语中的使用较为“节俭”,属格形容词通常用来形成对照,只要属者身份对听者或者读者明了,属格形容词或物主代词就完全可以省去。赵宏、邵志洪(2002)认为汉语倾向于尽可能省略物主代词,在不省略物主代词时也往往省略所有格标记“的”。如下例:
⑶(小栓)大粒的汗,从额上滚下,夹袄也帖住了脊心,两块肩胛骨高高凸出,印成一个阳文的“八”字。
Beads of sweat stood out on his forehead, his lined jacket clung to his spine,and his shoulder blades stuck out so sharply,an inverted V seemed stamped there.
⑷微风起来,吹动他短发,确乎比去年白得多了。
A breeze sprang up and stirred her short hair, which was certainly whiter than the previous year.
句⑶是汉语中典型的省略物主代词的情况,人们很接受并容易理解句中的所属关系,所以物主代词都省略不用了。句⑷也属于物主代词虽然没有全部省略,但也省去了所有格标记的“的”,这种现象在汉语中也很常见。
(三)英汉反身代词使用对比
反身代词,是照应词的一种重要形式。英汉语的人称照应系统中,反身代词的差异巨大。对此,金积令(1995)做出了深入研究。他指出,英语中反身代词必须与先行语同处于一个分句中。它的语义功能是与主语构成共指关系,即用来复指主语,故它本身就不能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反身代词必须在人称、性、数上和先行语保持一致。此外还必须遵循线性序列,即代名词或指称在前,反身代词在后。英语反身代词必须与其相对应的人称代词结合使用,不能单独出现。而汉语反身代词有两种形式,一是复合反身代词“他自己”、 “她自己”、“他们自己”等。二是单一反身代词“自己”。这两种形式有时可以互换使用而不会对意义产生影响。如:他把(他)自己弄糊涂了。这个例句表明汉语句子的主语是代名词或指称语时,同时又没有其他所指关系时,“自己”前面起先导作用的人称代词“我、你、他”是可以省略的。在小说《药》中,反身代词仅出现了3次,而在其英译本中则出现了7次。英汉反身代词应用的差异,将通过下面的例子说明。
⑹(她)化过纸,呆呆的坐在地上;仿佛等候什么似的,但自己也说不出等候什么。
When she had burned paper money she sat on the ground in a stupor as if waiting for something; but for what,she herself did not know.
⑺那老女人又走近几步,细看了一遍,自言自语的说,“这没有根,不像自己开的。
In the meantime the old woman had gone up to the grave to look more closely.“They have no roots,” she said to herself.
⑻又迟疑了一刻,终于慢慢地走了。嘴里自言自语的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She started off slowly,still muttering to herself: “What does it mean?”
⑼将到丁字街口,(他们)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Just before the cross-road, they came to a sudden stop and grouped themselves in a semi-circle.
⑽小栓依他母亲的话,咳着睡了。
Obediently,Little Chuan coughed himself to sleep.
句⑹、⑺、⑻说明在汉语中“自己”既可以与人称代词连用,又能单独使用;英语中反身代词只能与其对应的人称代词结合起来使用而不能单独出现。同时还说明,英语中反身代词不能单独使用,与介词to, for, with等搭配作介词宾语出现。句⑼、⑽说明,汉语中不使用反身代词,而是用语义词汇直接替代。
(四)英汉关系代词使用对比
关系代词在英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这个方面英汉语差异在于汉语中没有关系代词而英语有。在小说《药》中没有关系代词,而在英译本中,出现了4次。何善芬(2002)认为,英语中的这一现象有助于构成“叠床架屋”式构架,这种结构借助于词汇语法衔接手段,抽丝般引出新信息,达到对主题的全面说明,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和语篇。这种结构能让英语避免过度使用人称代词的情况,是语篇逻辑清晰而又简洁。而在汉语中,由于没有关系代词,则必须用人称代词或名词。这种情况在《药》的英译本中很多。
⑾仰起头两面一望,只见许多古怪的人,三三两两,鬼似的在那里徘徊。
Then he looked round and saw many strange people, who are in twos and threes and wandering about like lost souls.
结语
对于英汉两种语言,照应都是生成语篇的重要手段,出现频率非常高。其中人称照应是语篇照应手段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最具实践和理论价值的语篇现象。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人称照应在英汉语篇中的应用呈现不同的特点,在代词使用频率、无主代词、反身代词以及关系代词使用方面差异显著。而杨宪益夫妇的译文中,对人称照应的处理完全符合英语的的特点,给我们很大的启示。研究人称照应在英汉语篇中的不同体现以及英汉语篇翻译中人称照应衔接的转换对于英汉语篇翻译及我们的英语教学实践都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如上表所示,英汉语篇中人称代词的出现频率差异很大。在汉语语篇中,共出现代词90处,而在其英语译文中,则多达256处。差异如此之大,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英汉代词形态特点影响其在语篇中的出现频率。英语中,人称代词有性、数和格的差异,代词形态多样,而在汉语中除了第三人称有性的区别、所有格形式需要在人称代词后加“的”之外没有变化。韩礼德和哈桑将英语人称照应系统归纳如下表:
汉语中,人称代词没那么多复杂的变化,以“你”、“我”、“他”为基础,形成表达各种语义范畴的形态。其我们套用上表,将各种形态归纳如下:
对比上面两个图表可以得知:汉语没有英语中丰富多变的人称代词系统,因此汉语为避免表义模糊或造成歧义转而采取其它照应手段,如在单数形式的后面加“们”字表示复数意义,在人称代词后面加“的”字表示所有格意义。
2.英汉自身语言特点影响其人称代词的出现频率。在论及英汉语差异时,连淑能(2010)指出,汉语以综合型思维为主,英语以分析型思维为主;汉语语篇螺旋式逻辑特征突出,英语语篇直线形特征显著;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汉语的意合无须借助语言衔接手段,仅靠语言内涵意义的逻辑联系即隐性衔接或者语境和语用因素,便能构成连贯的语篇;英语则依赖词汇语法手段等显性衔接实现语篇连贯(何善芬,2002),这就是汉语人称照应少于英语的原因,而人称照应少的表现就是汉语零回指现象远比英语的多。赵宏宇(2006)通过研究汉语格律诗与其英译本中的人称照应对比得出结论,汉语使用零回指而显得语言简洁,结构紧凑,整体连贯。而英语一般需要代词表示照应关系,可谓“代词突出语言”(pronoun-prominent language)。下面的例子可以说明:
⑴黑衣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The man in black snatched his lantern and tore off its paper shade to wrap up the roll.This package he thrust into Old Chuan's hand,at the same time seizing the silver and giving it a cursory feel.
⑵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
But before he could finish,a heavy-jowled man burst in.Over shoulders he had a dark brown shirt,unbuttoned and fastened carelessly by a broad dark brown girdle at his waist.
句⑴是汉语中典型的连动句,这种结构决定了“黑衣人”是句子的主题,无需再重复指出。而在英语译文中,则必须使“黑衣人”在不同的小句中重复出现,否则容易造成歧义句。句⑵更是典型的汉语零照应用法,整个汉语句子没有出现人称代词,而读者却很清楚这里描写的是“满脸横肉的人”,而其相应英语译文又使用了一次第三人称单数来指代此人。如果像汉语那样省略,既不符合英语表达规范,又容易造成指称混乱模糊。
(二)英汉物主代词使用对比
由上面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英语使用物主代词的频率远高于汉语。物主代词在汉语中的使用较为“节俭”,属格形容词通常用来形成对照,只要属者身份对听者或者读者明了,属格形容词或物主代词就完全可以省去。赵宏、邵志洪(2002)认为汉语倾向于尽可能省略物主代词,在不省略物主代词时也往往省略所有格标记“的”。如下例:
⑶(小栓)大粒的汗,从额上滚下,夹袄也帖住了脊心,两块肩胛骨高高凸出,印成一个阳文的“八”字。
Beads of sweat stood out on his forehead, his lined jacket clung to his spine,and his shoulder blades stuck out so sharply,an inverted V seemed stamped there.
⑷微风起来,吹动他短发,确乎比去年白得多了。
A breeze sprang up and stirred her short hair, which was certainly whiter than the previous year.
句⑶是汉语中典型的省略物主代词的情况,人们很接受并容易理解句中的所属关系,所以物主代词都省略不用了。句⑷也属于物主代词虽然没有全部省略,但也省去了所有格标记的“的”,这种现象在汉语中也很常见。
(三)英汉反身代词使用对比
反身代词,是照应词的一种重要形式。英汉语的人称照应系统中,反身代词的差异巨大。对此,金积令(1995)做出了深入研究。他指出,英语中反身代词必须与先行语同处于一个分句中。它的语义功能是与主语构成共指关系,即用来复指主语,故它本身就不能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反身代词必须在人称、性、数上和先行语保持一致。此外还必须遵循线性序列,即代名词或指称在前,反身代词在后。英语反身代词必须与其相对应的人称代词结合使用,不能单独出现。而汉语反身代词有两种形式,一是复合反身代词“他自己”、 “她自己”、“他们自己”等。二是单一反身代词“自己”。这两种形式有时可以互换使用而不会对意义产生影响。如:他把(他)自己弄糊涂了。这个例句表明汉语句子的主语是代名词或指称语时,同时又没有其他所指关系时,“自己”前面起先导作用的人称代词“我、你、他”是可以省略的。在小说《药》中,反身代词仅出现了3次,而在其英译本中则出现了7次。英汉反身代词应用的差异,将通过下面的例子说明。
⑹(她)化过纸,呆呆的坐在地上;仿佛等候什么似的,但自己也说不出等候什么。
When she had burned paper money she sat on the ground in a stupor as if waiting for something; but for what,she herself did not know.
⑺那老女人又走近几步,细看了一遍,自言自语的说,“这没有根,不像自己开的。
In the meantime the old woman had gone up to the grave to look more closely.“They have no roots,” she said to herself.
⑻又迟疑了一刻,终于慢慢地走了。嘴里自言自语的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She started off slowly,still muttering to herself: “What does it mean?”
⑼将到丁字街口,(他们)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Just before the cross-road, they came to a sudden stop and grouped themselves in a semi-circle.
⑽小栓依他母亲的话,咳着睡了。
Obediently,Little Chuan coughed himself to sleep.
句⑹、⑺、⑻说明在汉语中“自己”既可以与人称代词连用,又能单独使用;英语中反身代词只能与其对应的人称代词结合起来使用而不能单独出现。同时还说明,英语中反身代词不能单独使用,与介词to, for, with等搭配作介词宾语出现。句⑼、⑽说明,汉语中不使用反身代词,而是用语义词汇直接替代。
(四)英汉关系代词使用对比
关系代词在英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这个方面英汉语差异在于汉语中没有关系代词而英语有。在小说《药》中没有关系代词,而在英译本中,出现了4次。何善芬(2002)认为,英语中的这一现象有助于构成“叠床架屋”式构架,这种结构借助于词汇语法衔接手段,抽丝般引出新信息,达到对主题的全面说明,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和语篇。这种结构能让英语避免过度使用人称代词的情况,是语篇逻辑清晰而又简洁。而在汉语中,由于没有关系代词,则必须用人称代词或名词。这种情况在《药》的英译本中很多。
⑾仰起头两面一望,只见许多古怪的人,三三两两,鬼似的在那里徘徊。
Then he looked round and saw many strange people, who are in twos and threes and wandering about like lost souls.
结语
对于英汉两种语言,照应都是生成语篇的重要手段,出现频率非常高。其中人称照应是语篇照应手段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最具实践和理论价值的语篇现象。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人称照应在英汉语篇中的应用呈现不同的特点,在代词使用频率、无主代词、反身代词以及关系代词使用方面差异显著。而杨宪益夫妇的译文中,对人称照应的处理完全符合英语的的特点,给我们很大的启示。研究人称照应在英汉语篇中的不同体现以及英汉语篇翻译中人称照应衔接的转换对于英汉语篇翻译及我们的英语教学实践都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