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特征、聚集原理与竞争优势——中州学刊
作者:郑洪涛来源:原创日期:2013-07-16人气:1126
一、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其特征
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来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特定区域内众多文化创意企业在业务联系上具有关联性,可以共享大部分的产业要素,一些企业在业务上是互补关系,因此,可以产生共生效应,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其次,集群内部很容易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信用机制,减少投机和短期行为,使企业间保持一种彼此信任的非正式关系,减少交易中的不确定性,从而起到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再次,集群能降低产业的进入门槛,缩小文化创意竞争者之间实力的差距,根据波特的产业竞争模型,产业集群能影响竞争变量和由此促进产业的竞争,有利于产业的成长和发展。最后,集群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压力,无形强化了激励机制,可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各种创新。在区域内企业的创新可以很便捷的外溢到区域内的其他企业,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创新的外部效应(李玉敏,2007)。
如果以地理近邻性的单一标准来判别,目前在空间上连片或者成块的文化创意产业集中地区可视为产业集群。但仅考察文化创意企业的地理聚集形态并不能理解其作为集群存在的涵义,比照Amin(1994)和王缉慈(2001)对企业集群的判别标准,并结合文化创意企业的特征,本文认为需要考察其三个方面的特征:企业的性质、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需求条件。
(一)企业的性质
作为集群网络组织中的结点,企业的性质一直是企业集群研究中关注的重点。Amin(1994)强调了集群以中小企业结网的性质,从而隐含指出企业应该具有相对平等的集群权力,但这一观点受到Markusen(1996)的质疑,她认为现实中存在的集群并不完全由中小企业组成,大企业为主导的集群更为突出,因而必须考察集群权力不对等情况下的集群状况。但在集群专业化方面的意见基本是一致的,即集群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更易于各方的互动,以获取信息交流和劳动力市场共享方面的利益。对于文化创意企业集群而言,强调大企业的主导地位,特别是强调在同一经营领域的多个具有市场垄断力量的大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是重要的,因为专业化经营的多企业地理集聚才易于形成外部规模优势,从而扩张市场范围和建立地方品牌,而且由于文化创意企业以差异化竞争为主的特点也要求具有相当实力的多个企业的并存,这样才能保证集群竞争手段的多样化,并避免恶性竞争带来的中小企业破产所导致的集群衰退。
(二)企业的互动关系
对网络化过程的理解需要从网络形态和互动关系入手,Messner等(2000)概括了网络结构的三个特征:行为主体间的水平联结、跨组织关系和行为主体的互动。关系是经济活动的基石,然而网络组织中的关系与市场及企业层级组织中的关系都不同,企业中的关系是以任务为导向的,市场中的关系是以利益为导向的,网络组织中的关系则是以互动为导向的。由于在集群中一方依赖于他方控制的资源,利益的获得又依赖于整体对于资源的整合能力,合作各方必须不以牺牲他方利益去谋取己方利益。则集群网络组织的价值在于诱发各种交互作用的网络关系,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与联合,来发挥异质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的互补和协同效果。在文化创意企业集群中,当由于企业聚集创造出原来不具备的要素资源如更通畅的信息、市场需求的扩大及区域品牌时,通过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来进行资源整合并进行利益分配是至关重要的。
(三)需求条件
需求条件是针对市场而言的,指本国市场对该项集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如何,需求条件的状况决定了集群的竞争力,而市场规模和市场模式则具有强化竞争的效应。对文化创意企业集群而言,提供文化产品的需求条件在于文化企业能否实现对于这些供应产品渠道的共享与整合,而社会对于企业集群的需求则主要体现在市场范围的扩张效应上。一个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市场范围不仅具有当地性,也应该具有区域性甚至是全国性。
可见,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以专业化经营的文化创意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密集团聚,从而形成一定区域密度和专业化经营的产业网络组织体系,通过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扩张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创造更具集聚优势的需求条件并进行利益分配的经济形式。
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来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特定区域内众多文化创意企业在业务联系上具有关联性,可以共享大部分的产业要素,一些企业在业务上是互补关系,因此,可以产生共生效应,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其次,集群内部很容易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信用机制,减少投机和短期行为,使企业间保持一种彼此信任的非正式关系,减少交易中的不确定性,从而起到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再次,集群能降低产业的进入门槛,缩小文化创意竞争者之间实力的差距,根据波特的产业竞争模型,产业集群能影响竞争变量和由此促进产业的竞争,有利于产业的成长和发展。最后,集群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压力,无形强化了激励机制,可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各种创新。在区域内企业的创新可以很便捷的外溢到区域内的其他企业,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创新的外部效应(李玉敏,2007)。
如果以地理近邻性的单一标准来判别,目前在空间上连片或者成块的文化创意产业集中地区可视为产业集群。但仅考察文化创意企业的地理聚集形态并不能理解其作为集群存在的涵义,比照Amin(1994)和王缉慈(2001)对企业集群的判别标准,并结合文化创意企业的特征,本文认为需要考察其三个方面的特征:企业的性质、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需求条件。
(一)企业的性质
作为集群网络组织中的结点,企业的性质一直是企业集群研究中关注的重点。Amin(1994)强调了集群以中小企业结网的性质,从而隐含指出企业应该具有相对平等的集群权力,但这一观点受到Markusen(1996)的质疑,她认为现实中存在的集群并不完全由中小企业组成,大企业为主导的集群更为突出,因而必须考察集群权力不对等情况下的集群状况。但在集群专业化方面的意见基本是一致的,即集群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更易于各方的互动,以获取信息交流和劳动力市场共享方面的利益。对于文化创意企业集群而言,强调大企业的主导地位,特别是强调在同一经营领域的多个具有市场垄断力量的大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是重要的,因为专业化经营的多企业地理集聚才易于形成外部规模优势,从而扩张市场范围和建立地方品牌,而且由于文化创意企业以差异化竞争为主的特点也要求具有相当实力的多个企业的并存,这样才能保证集群竞争手段的多样化,并避免恶性竞争带来的中小企业破产所导致的集群衰退。
(二)企业的互动关系
对网络化过程的理解需要从网络形态和互动关系入手,Messner等(2000)概括了网络结构的三个特征:行为主体间的水平联结、跨组织关系和行为主体的互动。关系是经济活动的基石,然而网络组织中的关系与市场及企业层级组织中的关系都不同,企业中的关系是以任务为导向的,市场中的关系是以利益为导向的,网络组织中的关系则是以互动为导向的。由于在集群中一方依赖于他方控制的资源,利益的获得又依赖于整体对于资源的整合能力,合作各方必须不以牺牲他方利益去谋取己方利益。则集群网络组织的价值在于诱发各种交互作用的网络关系,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与联合,来发挥异质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的互补和协同效果。在文化创意企业集群中,当由于企业聚集创造出原来不具备的要素资源如更通畅的信息、市场需求的扩大及区域品牌时,通过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来进行资源整合并进行利益分配是至关重要的。
(三)需求条件
需求条件是针对市场而言的,指本国市场对该项集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如何,需求条件的状况决定了集群的竞争力,而市场规模和市场模式则具有强化竞争的效应。对文化创意企业集群而言,提供文化产品的需求条件在于文化企业能否实现对于这些供应产品渠道的共享与整合,而社会对于企业集群的需求则主要体现在市场范围的扩张效应上。一个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市场范围不仅具有当地性,也应该具有区域性甚至是全国性。
可见,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以专业化经营的文化创意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密集团聚,从而形成一定区域密度和专业化经营的产业网络组织体系,通过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扩张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创造更具集聚优势的需求条件并进行利益分配的经济形式。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