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技术扩散机制的研究——中南大学学报

作者:曹兴、柴张琦来源:原创日期:2013-09-22人气:1728
 技术扩散的机制,主要是研究技术扩散过程能够自动进行的原因以及企业在技术扩散过程中遵循的规则问题。许多文献研究认同技术扩散的机制是由多种机制组成,这些机制在扩散过程中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傅家骥(1992)认为技术扩散机制由供求机制、计划机制、中介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组成,以上五种机制同时发挥作用,其合力决定扩散的模 式[14]。朱李鸣(1988)提出了技术扩散引导机制的概念,认为技术扩散引导机制是由技术扩散动力机制、沟通机制和激励机制组成的自动系统[47]。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再是单一的分析技术扩散的机制问题,而是将技术扩散置于所处环境中,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张国方等(2002)[48]、郭锋等(2006)[49]、李平(2007)[50]、张然斌等(2007)[51]、王莹(2008)[52]、邓衢文(2010)[53]等学者分别从网络环境、技术服务中心、国际技术扩散、技术需求方、生态产业链等角度来分析技术扩散机制对技术扩散的影响和作用。
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是构成技术扩散机制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动力机制是研究技术扩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机制,而激励机制则是决定扩散的流向、速度和范围的机制。有关学者定位于研究扩散机制中的单一机制,以此来分析技术扩散机制。
(一)动力机制
扩散动力是探索影响创新扩散的决定力量,是讨论扩散存在、方向和规模的关键[54]。以往研究中将技术扩散的动力分为内在驱动力和外在动力。技术的供给方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会在技术周期的不同阶段选择扩散或减缓扩散的策略,需求方为获得创新带来的额外收益而引进技术创新,这是创新扩散的内在动力机制[55]。扩散的外在动力则取决于技术创新所处的外在环境,地理环境、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环境、信息服务环境、社会服务环境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技术扩散的外在动力[56]。冯云生、李建昌(2012)对技术扩散的动力因素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扩散的扩散动力主要受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阶段的扩散其动力强度是不同的[57]。刘辉、李小芹、李同升(2006)在分析农业技术扩散时指出,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市场化机制,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推广体制下不能解决的动力问题,保证技术市场供给的持续性,从而保证了农业技术有效扩散[58]。
动力机制按扩散的主动方可分为拉力机制、推力机制以及耦合机制三种模式。拉力机制认为扩散得以发生的成因在于新技术的潜在采纳者主动学习模新技术,技术创新使得创新者获得垄断利润,促使许多企业模仿创新,因此一项技术创新是通过对创新的模仿来实现具体扩散的。武春友(1997)认为技术扩散的主动方是新技术的潜在采纳者,扩散的动力由推动力和牵引力合成,技术创新采用者由于采用技术创新获得超额利润造成的市场竞争压力即为推动力,采用者追求利润最大化即为牵动力,二者共同作用,推动着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1]。
推力机制则认为扩散的成因在于技术的创新者或拥有者主动向市场推广技术。拥有新技术的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例如抢占垄断市场,追求利润最大化等,在技术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做出输出技术与否的决策。许慧敏,王琳琳(2006)认为技术创新源出于技术扩散的有偿性、完全垄断技术风险性、回收资金需求等方面的考虑,会对技术扩散产生推动力,推动新技术向市场扩散[59]。
耦合机制认为需求与满足所需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促进了技术开发与应用。斋藤优提出了需求——资源论,从创新技术本身与资源之间的适应性上,论述了技术扩散的耦合机制,供方的需求与淘汰的关系(N,R关系)和需方的需求与淘汰的关系(N,R关系)相耦合,技术创新的扩散才得以进行[60]。李俊利(2011)在分析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时指出,供给、中介和采用三个子系统的关系影响着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只有三者之间有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和有效的融合机制,技术扩散才会有良好的效果[61]。
技术扩散有两方主体:拥有方和采纳方。无论是从哪个主体角度研究动机,都可发现,企业是在利益的趋势下对技术的扩散问题做出决策。因此,在技术扩散的系统中,技术不断的被创新、采纳和吸收,经过几个阶段的循环往复运行,直至系统中的利润被分割吸收完毕,技术扩散的过程完成。
(二)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作为扩散机制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解决如何改善扩散环境,加速扩散速度和提高扩散质量问题。技术扩散的激励是技术创新活动启动、开展、强化的力量源泉,创新扩散速度的快慢、创新扩散规模的大小主要由激励机制提供的动力大小所决定的[62]。冯铁龙(2007)根据马尔科森模型的研究方法,构建工业园区技术扩散的激励机制模 型[63]。赵维双(2005)运用委托——代理模式提出了基于环境的技术扩散的激励机制,认为通过环境要素的优化来激发和制约扩散系统要素行为[64]。赵骅等(2008)通过对企业集群内部技术扩散的特征和活动进行分析,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企业集群内部技术扩散激励机制框架,借鉴“锦标机制”方法构建了企业集群技术扩散激励机制模型并对其加以分析,得出相关激励制度为企业集群整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技术扩散激励提供了理论依据[65]。
以往研究中关于企业技术扩散激励机制的文献相对较少,而且考虑参与主体的心理因素的研究几乎没有,但是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参与人的心理因素往往能够影响人的决策行为。Vandegrift和 Brown(2003)测试了任务难度的变化对激励结果的影响,发现当代理人面对简单的任务时,强激励不一定能够增加激励效果[66]。汪行、刘卫国(2012)认为,在企业技术扩散激励过程中,园区政府在设定奖金水平时需要综合考虑企业面对的扩散任务难度、企业能力等因素[67]。
激励机制连结扩散双方主体,是双方动机直接沟通的“桥梁”。对于多数创新来说,可能会存在扩散意愿不足的情况,即动机不足以支撑扩散的持续,原因有多种:对于技术潜在采纳者而言,采用一项新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而其效益却不确定,或者要等到若干年以后才会产生效益,产出效益和期限的不确定,阻碍了企业对于创新的投入;对于技术拥有方而言,由于其注重科研而不注重其商业化,加上市场的非完全性等原因,其技术转让的意愿也不高。因此,激励机制就是为了弥补扩散动机不足,从政府政策激励、企业人才激励等多个角度来促使技术的持续扩散。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