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贵有古
作者:乔尚来源:原创日期:2013-11-04人气:1158
一、“古”之含义
1.“古”的本义
“古”是与今相对的,具有真挚淳朴之意,也特指先哲的遗典、道统,古代的典章和文献,还有古代的意思,例如远古(遥远的古代)、古字(指隶书以前的古代文字)、古贤(古代贤人),又如:仿古、考古、拟古、怀古。
2.书法当中“古”的含义
带有古意的书法作品应是质古的,古拙的,古朴的,韵味深厚的。古即传统,有古非复古,书贵有古即书重传统,重其古精神,笔古其意,高古之风,即书贵有传统。
西晋末年的“东晋南迁”改变了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这使得当时中国书法的中心由中原地区转移到了长江流域。从此,书风为之一变,这一变化当以“二王”所创的“新体”为标志。从书法的审美风格来看就是前者为“质”,后者为“妍”。东晋之后“二王”所创立的相对于魏晋以前“质”而呈现出“妍”的书法审美书风,一直处于中国古代书法史的主流地位,对中国古代书法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3.有“古”的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
我们研究各朝代书家发现,只要是成功的书家都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这样的规律:走向“古质”,走向篆隶。直到现代,我们仍然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强调这样的规则:在书法创作中,如楷书,我们要求参入隶意来增强楷书的古朴,所以在取法上也是一些多有隶书意味的作品被重视,如王羲之、钟繇的小楷,以及魏碑和唐褚遂良的楷书等;创作草书,我们会于自觉和不自觉中要求吸收章草的用笔和结体,这同时也是为了增加古意。雄浑的张迁碑、苍茫的西狭颂、宏伟的自叙帖无一不是具有古意的书法作品。
然而,此古非彼古,一部分书法作品也要注重线条的质量,例如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刚劲、有力、大气、潇洒令大多数人所敬仰,作品刚劲有力的线条非一般人所能企及。书贵有古的古,是说当今书法创作在推陈出新的同时应不失古意,而此处的骨则是指书法线条的质感、有骨力。仅一字之差,却相差甚远。
二、借古开今
创作是一种综合性的表达,它不是机械地拼图。这要求作者把笔法、结构和章法协调组织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因此,这对我们临摹作品有巨大的提高,在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古意,也就是要求我们要融会贯通,贴近古人,但不能照搬照抄,要把握好度。
在创作中要有创新精神,我们对于书法的学习首先从临摹开始,但临摹只是学习的一个方法,而不是最终目的,学习书法的目的是为了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从而创作出书法作品。那种只知模仿但不知提高的人历来被人们称为“字奴”。黄庭坚是北宋著名书法家,“入则重规叠矩,出则奔逸绝尘”是他较为具体的书法创作宗旨,是对书法创作所达到的最高艺术境界的经典概括。①重规叠矩在于务实法度的根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书法之法是书法艺术得以存在的本质规定,是数千年来历史积淀的产物。入时法度完备,毫发不失;出则笔走龙蛇,神采迸发。否则有入无出,作茧自缚;抑或有出无入,任笔为体。奔逸绝尘在于张扬起神采的翅膀。奔逸绝尘的神采,展现的是书法艺术作品之中的生命意象和精神境界,它蓬勃而生动。要想提高我们的书法水平,提高书法作品的品位,就要善于从前人的作品中汲取营养,把握好度,贴近古人,不照搬照抄,学古而不泥古。如果照搬照抄古代书法作品,那么这样的作品缺少自我情感的流露,同样没有生命力。
综上所述,在书法创作中,我们应该自觉地遵循“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批判地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书法艺术遗产,创造出具有传统性、民族性、时代性的优秀作品。
结语
在书法创作过程中,临摹和创作必须结合在一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者缺一不可。书有古意并非排斥新,新亦基于传统。临摹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而创作又正是对临摹最好的发展。因此,当今创作在推陈出新的同时应不失古意,把握好度,贴近古人而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机械化地创作,这样的作品才达到了真正的继承借鉴和革新创造的有机结合。
1.“古”的本义
“古”是与今相对的,具有真挚淳朴之意,也特指先哲的遗典、道统,古代的典章和文献,还有古代的意思,例如远古(遥远的古代)、古字(指隶书以前的古代文字)、古贤(古代贤人),又如:仿古、考古、拟古、怀古。
2.书法当中“古”的含义
带有古意的书法作品应是质古的,古拙的,古朴的,韵味深厚的。古即传统,有古非复古,书贵有古即书重传统,重其古精神,笔古其意,高古之风,即书贵有传统。
西晋末年的“东晋南迁”改变了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这使得当时中国书法的中心由中原地区转移到了长江流域。从此,书风为之一变,这一变化当以“二王”所创的“新体”为标志。从书法的审美风格来看就是前者为“质”,后者为“妍”。东晋之后“二王”所创立的相对于魏晋以前“质”而呈现出“妍”的书法审美书风,一直处于中国古代书法史的主流地位,对中国古代书法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3.有“古”的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
我们研究各朝代书家发现,只要是成功的书家都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这样的规律:走向“古质”,走向篆隶。直到现代,我们仍然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强调这样的规则:在书法创作中,如楷书,我们要求参入隶意来增强楷书的古朴,所以在取法上也是一些多有隶书意味的作品被重视,如王羲之、钟繇的小楷,以及魏碑和唐褚遂良的楷书等;创作草书,我们会于自觉和不自觉中要求吸收章草的用笔和结体,这同时也是为了增加古意。雄浑的张迁碑、苍茫的西狭颂、宏伟的自叙帖无一不是具有古意的书法作品。
然而,此古非彼古,一部分书法作品也要注重线条的质量,例如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刚劲、有力、大气、潇洒令大多数人所敬仰,作品刚劲有力的线条非一般人所能企及。书贵有古的古,是说当今书法创作在推陈出新的同时应不失古意,而此处的骨则是指书法线条的质感、有骨力。仅一字之差,却相差甚远。
二、借古开今
创作是一种综合性的表达,它不是机械地拼图。这要求作者把笔法、结构和章法协调组织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因此,这对我们临摹作品有巨大的提高,在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古意,也就是要求我们要融会贯通,贴近古人,但不能照搬照抄,要把握好度。
在创作中要有创新精神,我们对于书法的学习首先从临摹开始,但临摹只是学习的一个方法,而不是最终目的,学习书法的目的是为了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从而创作出书法作品。那种只知模仿但不知提高的人历来被人们称为“字奴”。黄庭坚是北宋著名书法家,“入则重规叠矩,出则奔逸绝尘”是他较为具体的书法创作宗旨,是对书法创作所达到的最高艺术境界的经典概括。①重规叠矩在于务实法度的根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书法之法是书法艺术得以存在的本质规定,是数千年来历史积淀的产物。入时法度完备,毫发不失;出则笔走龙蛇,神采迸发。否则有入无出,作茧自缚;抑或有出无入,任笔为体。奔逸绝尘在于张扬起神采的翅膀。奔逸绝尘的神采,展现的是书法艺术作品之中的生命意象和精神境界,它蓬勃而生动。要想提高我们的书法水平,提高书法作品的品位,就要善于从前人的作品中汲取营养,把握好度,贴近古人,不照搬照抄,学古而不泥古。如果照搬照抄古代书法作品,那么这样的作品缺少自我情感的流露,同样没有生命力。
综上所述,在书法创作中,我们应该自觉地遵循“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批判地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书法艺术遗产,创造出具有传统性、民族性、时代性的优秀作品。
结语
在书法创作过程中,临摹和创作必须结合在一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者缺一不可。书有古意并非排斥新,新亦基于传统。临摹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而创作又正是对临摹最好的发展。因此,当今创作在推陈出新的同时应不失古意,把握好度,贴近古人而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机械化地创作,这样的作品才达到了真正的继承借鉴和革新创造的有机结合。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别被这个老掉牙的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误导了!最新核实91个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通道,一次集齐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