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提升对策

作者:陶宁来源:原创日期:2013-11-08人气:866
 一、新时期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现状探究
笔者对黑龙江省几所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进行了专项调查,通过调查整理的数据发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还是和其他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笔者认为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素质教育模式存在弊端
目前的高校素质教育模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身在工作第一线的笔者深有感触,纵观国内高校公共课程设置千篇一律,不管专业和学生特点,特别是提高文学修养类型的课程少之又少,多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而且教师教学也疲于完成教学任务,文学修养课程逃课现象严重。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有的放矢地设置素质教育的模式是有必要的。
(二)社会上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化素质存在消极认识
目前社会上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有一种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形成了一个认识——“考不上文理考艺术”。“艺术”专业成了接纳文化课成绩差的学生的理想场所。而且进入高校的学生除了专业课程外的文化素质课往往是得过且过,能混就混。这种认识缘于目前的招生制度,艺术设计专业文化课成绩门槛一般较其他专业低很多,社会上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的这种认识还将长期存在。
(三)高校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存在差异
作为高校素质教育实施者的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占主导地位,作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有非常好的文化素养。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的文化素养存在着差异,目前高校的部分年轻教师正是扩招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文化素养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提升的策略和途径
在文化素质教育实践中尝试从抓住“渗透性教育”与“浸润性教育”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文化素质教育能更加突出实效性。“渗透性”是指在艺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文化素质教育,“浸润性”是指在艺术院校内建立起良好的院系文化氛围。
(一)渗透性教育
在目前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教育过程中,采用渗透性的教育模式,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化素质的渗透教育,是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的策略之一。
1.传统文化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培养文化底蕴
在传统文化中也蕴涵着丰富的艺术设计的专业内容,艺术设计具有集成性和跨学科的品质特征。例如,中国古典文学中有着丰富的建筑和家具的内容,中国的建筑大师张良皋教授曾说过,写一部中国建筑史,离开了中国古典文学,将无从下笔,盛唐绘画著作《韩熙载夜宴图》中,对中国的古典家具样式进行了写实性的描绘,挖掘能够在专业学习中使用的设计符号和设计语言,增强主体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对授课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相渗透,提高社会责任感
在渗透性教育模式中,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学生都会有社会实践的实习活动,例如,城市环境调研、风景写生课程等,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百姓的居住状况,分析经济发达和经济落后的原因,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游览古长城感受中国古代辉煌,参观圆明园、上海外滩感受那些屈辱的日子,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浸润性教育
用在教育模式中,浸润性教育主要体现在营造一定的氛围,从而潜移默化地达到教学目的。
1.文化活动与文化课堂相结合,培养文化素养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将文化活动与文化课堂结合起来,注重活动中的审美教育,以美育促进教育,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这是浸润式教育的良好体现,良好的审美是文化素质最基本的特质,以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为例,学院注重第二课堂的建设,开展了几年的百家讲堂,请来了多位建筑、艺术、音乐领域的学者进行讲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总之良好的院系文化氛围,对学生文化品格的塑造是重要的。
2.开办多种竞赛活动,提高创新协作精神
国家大力提倡培养创新性人才,而创新人才所具有的创新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一种文化素养长期积淀形成的社会意识,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与所处的文化环境的熏陶分不开的。在学院开展多种竞赛活动,鼓励团队参与,善于与他人合作是设计人员所必有的能力。
总之,渗透性教育和浸润性教育模式都是对于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目前文化素质偏低的现实情况所采取的策略和方法,其实效性有待于长期开展过程中的反馈。
结语
当今社会一方面大量需要具有较高水准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培养的学生要在未来的残酷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较强的创新精神,形成具有个人特质的专业思想。对将来从事艺术设计的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育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