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教学实践环节新方法探索
作者:王彩云来源:原创日期:2013-11-08人气:769
一、当前艺术类高校艺术实践环节的现状
目前,国内除了专业美术学院外,大部分综合性院校开办的设计专业,都没有属于自己的艺术教学实践基地。这是由于对艺术实践认识不足,设计实践环节被忽略、缺乏完整的艺术实践机制,使设计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艺术设计缺少对设计功能的研究、缺少创新以及对设计文化内涵的探索。由于对市场考察的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对设计的功能性、实用性甚至对受众需求的研究不足,这些薄弱环节与弊端已日益显露。设计从某种程度上讲,它的发展不但是与时俱进,而且应具有超越时代的特征,设计引导潮流。而当下设计的教与学都处于一种茫然的追随,迎合市场,没有起到引领和导向的作用,部分专业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当下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影响到设计教育发展的进程与学科的进步。这种情形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笔者呼吁,增设艺术实践环节刻不容缓。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探索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优化教育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①《说文》对教育做了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②“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高质量的人才取决于高质量的教学工作,高质量的教学工作取决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③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也是言传身教的典范。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智慧,教育是一种智慧的流露和人格魅力的彰显。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修身开始,注重专业修养的完善和进取。专业教师应主动参与社会艺术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在设计的前沿,开展艺术实践探索,使设计教学与社会的供需关系紧密接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未来可以适应社会环境和各种竞争带来的考验。
三、开创实习基地、强化艺术实践性环节
叶澜说:教育就像根植于社会这个大地中的一棵大树,时时从社会大地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又时时结出丰硕的果实奉献给大地。④综合性艺术类院校,也应该尊重艺术学科规律,开创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接触社会、接触设计前沿,使理论知识得到实践验证的机会。把学生训练成设计师,需要实践性环节的历练过程,在实践基地可学到课堂以外的新知识。应强化实践基地的训练,了解设计市场规律、把握设计方向、加强竞争意识的锻炼。参与实践也会提高团队意识、锻炼艺术活动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事业的需求。
(一)关注与社会需求的衔接,让学生走出课堂看市场、看设计
在艺术设计课程以外,增设艺术实践环节,是艺术生成长的科学和必由之路。理论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实施,实战训练与现实零距离接触。结合实践基地经理人的培训,培训社会工作原则、工作状态和设计理念,使学生脱离茫然的思维状态,进入职业状态的训练。应鼓励学生多看设计,走出去看市场,参与设计项目,多看艺术展览,厚积薄发,使设计早日成熟。这是培养优秀设计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关注隐性教育,培养有责任感的新生代设计师
有人说:“在人的主动性和受动性相统一的教育过程中,呈现教育的四重构建。即:自然生命的构建、精神生命的构建、价值生命的构建、智慧生命的构建。”这四重生命有机融合在一起而又互相呼应,这样的教育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用包容、宽松的学术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隐性教育会无形地作用于艺术教育中。应该让学生知道“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创造”的重要性⑤,以社会的大背景为艺术实践的平台,掌握社会服务技能,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
四、开创艺术设计教育的未来
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教育原则。教育的价值标准不是沿袭过去的标准,不是用过去的“神圣”的东西来评判今天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成就,而应着眼于社会和未来的人,着眼于社会的发展和未来的需要。⑥
教育是一个过程,“教育的目的是指向人类的共同生活、民族的公共生活和个人的生活,指向这些生活的福祉与优化。”⑦相信通过艺术实践的尝试与探索,用开拓进取的姿态,一定会开创艺术设计教育的新局面,完善优质人才的培养格局,实现艺术教学的全面和谐发展。
目前,国内除了专业美术学院外,大部分综合性院校开办的设计专业,都没有属于自己的艺术教学实践基地。这是由于对艺术实践认识不足,设计实践环节被忽略、缺乏完整的艺术实践机制,使设计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艺术设计缺少对设计功能的研究、缺少创新以及对设计文化内涵的探索。由于对市场考察的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对设计的功能性、实用性甚至对受众需求的研究不足,这些薄弱环节与弊端已日益显露。设计从某种程度上讲,它的发展不但是与时俱进,而且应具有超越时代的特征,设计引导潮流。而当下设计的教与学都处于一种茫然的追随,迎合市场,没有起到引领和导向的作用,部分专业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当下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影响到设计教育发展的进程与学科的进步。这种情形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笔者呼吁,增设艺术实践环节刻不容缓。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探索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优化教育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①《说文》对教育做了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②“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高质量的人才取决于高质量的教学工作,高质量的教学工作取决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③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也是言传身教的典范。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智慧,教育是一种智慧的流露和人格魅力的彰显。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修身开始,注重专业修养的完善和进取。专业教师应主动参与社会艺术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在设计的前沿,开展艺术实践探索,使设计教学与社会的供需关系紧密接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未来可以适应社会环境和各种竞争带来的考验。
三、开创实习基地、强化艺术实践性环节
叶澜说:教育就像根植于社会这个大地中的一棵大树,时时从社会大地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又时时结出丰硕的果实奉献给大地。④综合性艺术类院校,也应该尊重艺术学科规律,开创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接触社会、接触设计前沿,使理论知识得到实践验证的机会。把学生训练成设计师,需要实践性环节的历练过程,在实践基地可学到课堂以外的新知识。应强化实践基地的训练,了解设计市场规律、把握设计方向、加强竞争意识的锻炼。参与实践也会提高团队意识、锻炼艺术活动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事业的需求。
(一)关注与社会需求的衔接,让学生走出课堂看市场、看设计
在艺术设计课程以外,增设艺术实践环节,是艺术生成长的科学和必由之路。理论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实施,实战训练与现实零距离接触。结合实践基地经理人的培训,培训社会工作原则、工作状态和设计理念,使学生脱离茫然的思维状态,进入职业状态的训练。应鼓励学生多看设计,走出去看市场,参与设计项目,多看艺术展览,厚积薄发,使设计早日成熟。这是培养优秀设计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关注隐性教育,培养有责任感的新生代设计师
有人说:“在人的主动性和受动性相统一的教育过程中,呈现教育的四重构建。即:自然生命的构建、精神生命的构建、价值生命的构建、智慧生命的构建。”这四重生命有机融合在一起而又互相呼应,这样的教育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用包容、宽松的学术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隐性教育会无形地作用于艺术教育中。应该让学生知道“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创造”的重要性⑤,以社会的大背景为艺术实践的平台,掌握社会服务技能,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
四、开创艺术设计教育的未来
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教育原则。教育的价值标准不是沿袭过去的标准,不是用过去的“神圣”的东西来评判今天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成就,而应着眼于社会和未来的人,着眼于社会的发展和未来的需要。⑥
教育是一个过程,“教育的目的是指向人类的共同生活、民族的公共生活和个人的生活,指向这些生活的福祉与优化。”⑦相信通过艺术实践的尝试与探索,用开拓进取的姿态,一定会开创艺术设计教育的新局面,完善优质人才的培养格局,实现艺术教学的全面和谐发展。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