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态度体验的中西教师对比探析
现象学第二泰斗——马克斯·舍勒从其现象学态度出发,系统而独富创建地阐发了他的“究竟什么是教育的本质?怎样进行教育?什么样的知识和认识形式限制和规定着此人变得‘有教养’的过程?”[1][[1]舍勒选集[M].刘小枫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9:1369。后引同此书者,注明有页码。]三大问题。通观其全部著述,虽然没有在其任一论著中对教师进行独立的论述;但是,细查其关于“典范与领袖”、“知识与教养的形式”、“爱的秩序”等文章,舍勒对教师的典范位格的论述似乎又无处不在,对此,本文试图揭示舍勒的教师的典范位格教育思想,一方面是对马克斯·舍勒的教育思想研究做完善的展示;另一方以期对当前的教师学研究提供一点现象学研究的尝试。
一、教师是圣者、天才、文明的舵手和生活艺术家的同一体
按照马克斯·舍勒的位格典范理论及其对点范位格的5个层次分类法,教师是兼有圣者、天才、文明的舵手和生活艺术家等4个层级的“亦师亦圣”的同一体。
由于东西文化的差异,在“亦师亦圣”的典范位格的生成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西方,教师不是“原初之圣者和创建者”;教师的典范位格在本质上不是宗教性的,他不可能是上帝、基督、耶稣;教师只能成为“觉得自己是被上帝所选择、所启迪、所恩宠的‘恩宠精英’”,[1](1139)即使苏格拉底也不例外;因为,西方的最高位格典范是上帝、基督、耶稣等的宗教主体的“原初性圣者”;而原初性圣者“在任何时候都是‘唯一者’……是极度主动,而人对它则处于被动的在者;在意念上从一开始便始终怀着爱并眺望着神性”。[1](1143)在西方,教师是宗教性的在者,是兼有牧师、牧者、天才、文明的舵手和生活艺术家等的“混合性类型”的在者,在西方,教师虽然不是原初性圣者和创建者,但是,“他们首先直接地在精神上以创建者本人为楷模,从创建者的本质属性中取出一个基本特点,或选取他诸多尊号中的一个”,[1](1137)并通过对最高典范位格——上帝的精神位格的信仰、爱,通过自己的作为、行动、作品等而生成自己的典范位格,成为“仿效性的圣者”。
在我国,“亦师亦圣”的典范位格生成具有独立的“宗教性”的原创性。也就如舍勒所说,儒教的原初之圣者——孔子;道教的原初之圣者——老子、庄子等等,其神性(最高价值之精神典范位格)被预设为人设法通过自我拯救而分享的静止的、祥和的在,他本质上相对西方上帝的精神位格而言,是实在人的精神位格,是“宗教型的人”[1](1138),并具有最高的神圣精神位格。在我国,从原初性圣者位格的在而言,教师的典范位格不仅具有原初之圣者和创建者的位格——已经成为宗教(儒教、道教、宗法)的至高精神位格;而且自孔子、老子、庄子以降,所有教师的典范精神位格都以孔子、老子等原初创建者的精神位格为典范加以效仿,并通过信仰、行动、作为、作品等生成其圣者的、天才的、文明舵手的以及生活艺术家的典范位格。使我国教师的典范位格不仅具有实实在在的人性,更具有作为精神的X(未知者)的人的趋向性,从而生成了我国教师是人与圣共在的统一体——因为孔子、老子、庄子等的在,使教师典范价值不仅成为了现实世界效仿的实在,而且成了整个民族信仰、崇拜而进入神坛、神龛等精神趋向的至高典范的所在。
通过这一比较可知,舍勒为何绕开了“教师典范位格”存而论,是因为在西方,教师仅仅是“门徒”,教师不可能成为、也不是原初之圣者;所以舍勒只能将“那些将已经制定者、已经形成者具体表达出来的人称为‘教师’”。[1](1137)只有深入中国文化、中国哲学之源,运用舍勒的现象学精神直观,才能直观中国教师的人圣合一典范位格之所在。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