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钻研,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一)课堂语言表现能力
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已的语言。教师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心理学知识能力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构建课堂结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遏制了课堂上学生的自我思考,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新课标要求教师应构建读、说、析、悟、练五环节的课堂结构。
1.读。教师课前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阅读教材,思考问题。读是教学的开始部分,时间控制在6至8分钟。要求学生阅读时注意章、节、段、句之间,特别是小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教师列出的问题。初步读懂教材内容,明确重点、难点,标出疑点,理清线索,做好读书笔记。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教师应注意巡回指导,解惑释疑。教师可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读书,独立思考,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
2.说。在读书的基础上,选几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他学生改正。真正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使学生感到我在学习中受益,在参与中快乐。
3.析。剖析中考的考点,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不再枯燥、乏味,而是有生活乐趣的学科。对于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赏识教育),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知识,为以后的应试做准备。
4.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对待知识,努力有自己的想法,即把知识生活化。通过学习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史可以使人明智,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教育者的最终目的——让每一位学生思想健康,为国家的建设服务。
5.练。选择精题当堂训练,以达到知识的巩固。这就要求教师课下要多做题、选精题,学生少做题、做精题,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以上的教学符合感性—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过程,同时上面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
(四)激发学生情感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情感比较突出的事件,通过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避免历史教学中的生硬、单调,培养学生的情商。最后达到“事件”和“情感”的交融,学生会对历史事件记忆深刻,达到历史课应该达到的目的。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学习好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