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流浪儿童犯罪问题之思考

作者:顾文波来源:原创日期:2014-01-02人气:952

生存与发展之间的冲突。一方面,贫困流浪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身心和智力都需要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其居无定所,经常露宿街头,生存环境恶劣,连最基本的生存权往往都难以保障。从而导致了他们以侵害他人权益的手段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第二,经济发展的失衡与心态的失衡。由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及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日渐扩大,横向的比较使人们的心理产生不平衡。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村流浪儿童都涌向经济发达地区。失衡的心态使他们仇视一切比他们好的东西。久而久之,他们形成了“在流浪中犯罪,在犯罪中流浪”的恶性循环。
第三,高昂的城市生活成本与缺失的社会保障保障制度之间的矛盾。现阶段对于外来人口没有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机制。大量的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又不能获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生活机会与待遇,使得孩子的家长难以让子女衣食无忧,而高昂的城市生活成本与缺失的社会保障又把这些家庭推向崩溃的边缘;一旦没有了收入来源,也不能像城市居民那样由政府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整个家庭处在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而这些家庭的孩子往往会沦为流浪儿童。
(二)非贫困流浪儿童犯罪原因
造成非贫困流浪儿童犯罪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和教育。按照社会排斥理论,非贫困儿童流浪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在原来家庭中,无法得到必要的生活保障,而绝大多数是由于家庭排斥、父母监护的缺失和教育行为的扭曲所造成的。家庭成员的排斥、忽视,生活中伴随他们的多是争吵、打骂,他们难以体会到家庭的温馨,长辈漠视孩子的权利,更有甚者采取辱骂,惩罚,家庭暴力的极端方式,反而更加剧的孩子的逆反心理;学校把升学看成是教育的最重要任务,把成绩看成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然而无视孩子的生理、心理承受能力,导致学生自暴自弃,过早地流人社会,这部分学生往往对社会、对人采取敌对的态度,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上述因素在不同程度上,都使得非贫困流浪儿童犯罪的产生在心理层面上,有了先天的缺陷。有的孩子在家里经常受到父母和打骂和无端干涉,得不到应有的爱抚和尊重,造成心理和行为上的扭曲,便到家庭以外寻找发泄的渠道,他们打架、抽烟喝酒、迷恋网吧电子游戏便不足为奇了;也有的孩子流浪在外,没有父母和亲人的呵护,出于安全的需要便在社会上寻求“保护”,被迫参加帮派组织、参与团伙犯罪,成为不法分子从事犯罪活动的帮凶。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