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气故障检修的技巧
作者:朱峰来源:原创日期:2014-01-02人气:803
1 分析电气故障现象及原因
1.1 对故障现象进行观察和调查。通常情况下,电气故障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同一类电气故障,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故障现象;同样,对于不同类型的电气设备故障可能表现出相同的现象。因此,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故障现象表现出很大的同一性和多样性,进而给电气设备检修人员增加故障排查的难度,同时使故障排查变得更加复杂。因此,电气设备检修人员在对设备进行检修的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故障现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找出故障现象的产生原因,同时摸清故障的发生时间、地点、环境等。
1.2 分析故障原因、确定故障范围。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的过程中,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这是进行故障检修的关键所在。其中,分析电气设备故障的基础就是电工电子基本理论,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时,电气设备的构造、原理及性能需要进行熟悉和理解,并且在检修过程中结合相应的电工电子基本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3 确定故障部位、判断故障点。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的过程中,明确故障部位是故障检修的最终目的。在对故障现象进行周密的分析、细致研究的基础上对故障部位进行确定。
2 故障检修技巧
2.1 理解电路原理,明确检修方案。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的过程中,对于故障发生的现象、经过、范围、原因等都需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同时熟悉故障设备及电气系统的基本原理,认真分析电路的实际情况,同时搞清楚、弄明白电路各部件之间的联系以及信号的来龙去脉等。设备检修人员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通过综合分析、认真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检修方案。
2.2 先机械,后电气。对于电气设备来说,机械原理是电气设备的基础,在先进的机电一体化设备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在电气设备中,机械与电气需要在功能方面进行相互融合,彼此配合。机械部分出现故障通常情况下就会影响电气系统的正常工作,进而电气部件的功能就会失去效用。对于电气设备来说,电气系统发生故障,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全是电气本身出现问题,发生故障,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机械部件发生故障引发的。因此,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时,先对机械故障进行检修,然后再对电气部分的故障进行排除。
2.3 先简单,后复杂。故障检修人员在对设备故障进行检修的过程中,先用最简单的、自己最擅长的方法进行排查,当故障不能排除时,再采用复杂、精确的方式对故障进行排查。当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后,设备检修人员先排除直观的、常见的、简单的故障,然后在对难度较高、比较复杂的故障进行相应的处理。
2.4 先检修通病,后解决疑难杂症。所谓通病就是电气设备经常发生的、容易产生的故障,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故障在类型方面具有很大的同一性。通病是设备检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常见的故障。如果检修人员的经验比较丰富,那么通病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
2.5 先外部调试,后内部处理。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的过程中,先对外部进行调试,然后对内部进行处理,在确保电气设备完整的情况下,借助开关、旋钮、按钮等对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和检查,将故障范围缩到最小。
2.6 先不通电测量,后通电测试。为了提高检修的安全性,在进行检修时,先在不通电的条件下,检修电气设备,然后再在通电的情况下,对电气设备进行相应的检修。对许多发生故障的电气设备检修时,不能立即通电,否则会人为扩大故障范围,烧毁更多的元器件,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此,在对故障设备进行通电前,先进行电阻测量,采取必要的措施后,方能通电检修。
2.7 先公用电路,后专用电路。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的过程中,如果电气系统的公用电路发生故障,其能量和信息就无法进行传送和分配,进而导致专用电路无法接受相应的信息和指令,使得专用电路的功能和性能就不能更好的发挥相应的作用。因此遵循先公用电路,后专用电路的顺序,就能快速、准确地排除电气设备的故障。
2.8 总结经验,提高效率。电气设备检修完成后,要在专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故障发生的现象、原因、检修经过、技巧等,进而不断积累检修经验,同时学习掌握各种新型电气设备知识,熟悉其工作原理等。
3 电气故障检修的方法
3.1 直观法 ①问。向现场电气设备的操作人员了解是否发生过载,以及频繁启动和停止的现象,在设备发生故障时,设备是否产生异常的声音及振动,是否有冒烟、冒火等现象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故障发生前后的详细情况。②看。对电器元件是否烧融、氧化,熔断器熔体熔断指示器是否跳出,热继电器是否脱扣,导线和电缆是否烧焦,瞬时动作电流是否符合要求等外观变化情况进行仔细观察。③听。电气设备在发生故障前后,听电动机启动时是否存在“嗡嗡”响而不转、接触器线圈通电后是否噪声很大等现象。④摸。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后,应立即断开电源,用手触摸或者轻轻推动导线及电器的某些部位等,观察设备是否存在过热或松动等异常现象。⑤闻。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后,将电源断开,用鼻子闻闻电动机、继电器、接触器、绝缘导线等部位是否存在焦味。
3.2 状态分析法 通常情况下,将电气设备的状态划分得越细,那么对电气故障检修越有利。对于某一设备或装置,其零部件可能处于不同的运行状态,对于各种运行状态,在查找电气故障的过程中,需要加以区分。一般情况下,零部件只有工作和不工作状态、接通和断开两种状态,这些零部件到底处于何种状态,设备检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需要进行具体分析。
3.3 图形变换法 关于电气装置的构成、原理、功能的描述,通过电气图可以进行展现,同时在电气图中也列出了相应的安装、接线和维修信息等。通常情况下,将实物和电气图进行对比,进而完成对电气设备故障的检修。然而,电气图种类繁多,需要从故障检修方便出发,将一种形式的图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图。其中最常用的是将设备布置接线图变换成电路图,将集中式布置电路图变换成分开式布置电路图。
综上所述,排查电气故障的技巧比较多,这些需要在实践工作中进行观察,通过认真总结,对各种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做出科学的判断。
1.1 对故障现象进行观察和调查。通常情况下,电气故障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同一类电气故障,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故障现象;同样,对于不同类型的电气设备故障可能表现出相同的现象。因此,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故障现象表现出很大的同一性和多样性,进而给电气设备检修人员增加故障排查的难度,同时使故障排查变得更加复杂。因此,电气设备检修人员在对设备进行检修的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故障现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找出故障现象的产生原因,同时摸清故障的发生时间、地点、环境等。
1.2 分析故障原因、确定故障范围。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的过程中,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这是进行故障检修的关键所在。其中,分析电气设备故障的基础就是电工电子基本理论,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时,电气设备的构造、原理及性能需要进行熟悉和理解,并且在检修过程中结合相应的电工电子基本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3 确定故障部位、判断故障点。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的过程中,明确故障部位是故障检修的最终目的。在对故障现象进行周密的分析、细致研究的基础上对故障部位进行确定。
2 故障检修技巧
2.1 理解电路原理,明确检修方案。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的过程中,对于故障发生的现象、经过、范围、原因等都需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同时熟悉故障设备及电气系统的基本原理,认真分析电路的实际情况,同时搞清楚、弄明白电路各部件之间的联系以及信号的来龙去脉等。设备检修人员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通过综合分析、认真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检修方案。
2.2 先机械,后电气。对于电气设备来说,机械原理是电气设备的基础,在先进的机电一体化设备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在电气设备中,机械与电气需要在功能方面进行相互融合,彼此配合。机械部分出现故障通常情况下就会影响电气系统的正常工作,进而电气部件的功能就会失去效用。对于电气设备来说,电气系统发生故障,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全是电气本身出现问题,发生故障,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机械部件发生故障引发的。因此,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时,先对机械故障进行检修,然后再对电气部分的故障进行排除。
2.3 先简单,后复杂。故障检修人员在对设备故障进行检修的过程中,先用最简单的、自己最擅长的方法进行排查,当故障不能排除时,再采用复杂、精确的方式对故障进行排查。当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后,设备检修人员先排除直观的、常见的、简单的故障,然后在对难度较高、比较复杂的故障进行相应的处理。
2.4 先检修通病,后解决疑难杂症。所谓通病就是电气设备经常发生的、容易产生的故障,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故障在类型方面具有很大的同一性。通病是设备检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常见的故障。如果检修人员的经验比较丰富,那么通病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
2.5 先外部调试,后内部处理。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的过程中,先对外部进行调试,然后对内部进行处理,在确保电气设备完整的情况下,借助开关、旋钮、按钮等对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和检查,将故障范围缩到最小。
2.6 先不通电测量,后通电测试。为了提高检修的安全性,在进行检修时,先在不通电的条件下,检修电气设备,然后再在通电的情况下,对电气设备进行相应的检修。对许多发生故障的电气设备检修时,不能立即通电,否则会人为扩大故障范围,烧毁更多的元器件,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此,在对故障设备进行通电前,先进行电阻测量,采取必要的措施后,方能通电检修。
2.7 先公用电路,后专用电路。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的过程中,如果电气系统的公用电路发生故障,其能量和信息就无法进行传送和分配,进而导致专用电路无法接受相应的信息和指令,使得专用电路的功能和性能就不能更好的发挥相应的作用。因此遵循先公用电路,后专用电路的顺序,就能快速、准确地排除电气设备的故障。
2.8 总结经验,提高效率。电气设备检修完成后,要在专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故障发生的现象、原因、检修经过、技巧等,进而不断积累检修经验,同时学习掌握各种新型电气设备知识,熟悉其工作原理等。
3 电气故障检修的方法
3.1 直观法 ①问。向现场电气设备的操作人员了解是否发生过载,以及频繁启动和停止的现象,在设备发生故障时,设备是否产生异常的声音及振动,是否有冒烟、冒火等现象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故障发生前后的详细情况。②看。对电器元件是否烧融、氧化,熔断器熔体熔断指示器是否跳出,热继电器是否脱扣,导线和电缆是否烧焦,瞬时动作电流是否符合要求等外观变化情况进行仔细观察。③听。电气设备在发生故障前后,听电动机启动时是否存在“嗡嗡”响而不转、接触器线圈通电后是否噪声很大等现象。④摸。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后,应立即断开电源,用手触摸或者轻轻推动导线及电器的某些部位等,观察设备是否存在过热或松动等异常现象。⑤闻。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后,将电源断开,用鼻子闻闻电动机、继电器、接触器、绝缘导线等部位是否存在焦味。
3.2 状态分析法 通常情况下,将电气设备的状态划分得越细,那么对电气故障检修越有利。对于某一设备或装置,其零部件可能处于不同的运行状态,对于各种运行状态,在查找电气故障的过程中,需要加以区分。一般情况下,零部件只有工作和不工作状态、接通和断开两种状态,这些零部件到底处于何种状态,设备检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需要进行具体分析。
3.3 图形变换法 关于电气装置的构成、原理、功能的描述,通过电气图可以进行展现,同时在电气图中也列出了相应的安装、接线和维修信息等。通常情况下,将实物和电气图进行对比,进而完成对电气设备故障的检修。然而,电气图种类繁多,需要从故障检修方便出发,将一种形式的图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图。其中最常用的是将设备布置接线图变换成电路图,将集中式布置电路图变换成分开式布置电路图。
综上所述,排查电气故障的技巧比较多,这些需要在实践工作中进行观察,通过认真总结,对各种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做出科学的判断。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