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杀、政治、性别——《麦克白》的20世纪后半期研究
作者:殷振文来源:原创日期:2014-01-08人气:1477
20世纪后半叶真正显示了所谓“批评的世纪”的含义。从存在主义退潮、到结构主义的兴起、以及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流行,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批评的更新,再有后殖民理论,新历史主义、以及政治批评和伦理批评兴起等。“20世纪的西方莎评可以说是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的一张缩影”。[10](P1) 莎士比亚戏剧研究领域也几乎成为这些理论最佳的训练场。不论是德里达的“幽灵”,还是格林布拉特的“驱魔人”,在某种意义上,莎士比亚,如布鲁姆所言:在上帝以后,世界完全由他决定。关于《麦克白》在20世纪后半期的批评和研究史,本文集中“屠杀”、“政治”和“性别”三个关键词作为研究基点。
一、柯特的“大屠杀”批评
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发生了无数的大屠杀,包括犹太人等数亿人的死亡。无论在政治学、社会学以及文学批评领域,大屠杀都是一个从未间断的话题。在此选取波兰批评家和政治活动家柯特(Jan Kott)作为分析个案。“柯特是属于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的人,就像莎士比亚和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人”;“莎士比亚是当代的柯特,而柯特则是莎士比亚的同代。” [3](PⅩ) 波兰处在战争、恐怖、危险,专制的时代(二战或者冷战中期),当时波兰更接近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历史氛围。因为历史是在时间之流中产生,但却通过弥合时间间隔的叙述,通过讲述过去,重新描述和反思自己当下的生存处境和状况。柯特的《莎士比亚,我们的同代人》(Shakespeare our Contemporary)带着20世纪的哲学性与存在性体验去诠释和研究莎士比亚戏剧,而且也融入了他本人的故事与经历。“他的目标就是突显莎氏悲剧与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大屠杀的关联。”[3](P68)柯特把莎士比亚悲剧与20世纪的“历史恶梦”(Nightmare of history)联系在一起, 甚至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的电影《李尔王》和波兰斯基(R Polandski)的电影《麦克白》的拍摄制作都受到柯特的影响。
《麦克白》的情节几乎完全符合历史剧中若干情节。“《理查三世》的重要情节与过程都出现在《麦克白》中,而且更加残忍。”[3](P68)柯特看来,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与悲剧(特别是最黑暗的《麦克白》)还是有差别的,历史在《麦克白》中不像在历史剧中那么作为宏大原理(Grand Mechanism),而是作为恶梦(Nightmare)去表现的。所谓的宏大原理与噩梦,只是描述同样的权力和王位斗争的不同比喻或描述,但这两种比喻是两种不同的途径或历史哲学。如果世界被视为机械性的原理或规律体现,而历史的神秘之处在于它的恐怖和不可避免,这在莎氏的历史剧中充分展现。
《麦克白》始于屠杀,也终于屠杀。“麦克白(自己)谋杀了邓肯。”[3](P68)历史是一种决断,如同犯罪使个体不得不承担责任,并且不得不通过个体之手去执行。麦克白在被班柯的鬼魂折磨时说:“我已两足深陷于血泊之中,要是再不涉血前进,那么回头的路也是同样使人厌倦的。”(第三幕、第四场,依据朱生豪先生译文)这一场甚至在全剧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就是“流血”!鲜血在悲剧中不是一个抽象的比喻,而是被谋杀的人们的鲜血在流淌。这鲜血沾染在屠杀者的手上和脸上,匕首和刀枪上,无法被洗刷干净。在《麦克白》剧中,不断的杀戮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死于非命,鲜血覆盖全剧,所有人都无法置身事外,因为所有人都在血泊中前行。在剧中,死亡和罪恶都是具体真实的,在悲剧中表现的历史在柯特看来,也是残酷的,和令人窒息的。
一、柯特的“大屠杀”批评
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发生了无数的大屠杀,包括犹太人等数亿人的死亡。无论在政治学、社会学以及文学批评领域,大屠杀都是一个从未间断的话题。在此选取波兰批评家和政治活动家柯特(Jan Kott)作为分析个案。“柯特是属于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的人,就像莎士比亚和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人”;“莎士比亚是当代的柯特,而柯特则是莎士比亚的同代。” [3](PⅩ) 波兰处在战争、恐怖、危险,专制的时代(二战或者冷战中期),当时波兰更接近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历史氛围。因为历史是在时间之流中产生,但却通过弥合时间间隔的叙述,通过讲述过去,重新描述和反思自己当下的生存处境和状况。柯特的《莎士比亚,我们的同代人》(Shakespeare our Contemporary)带着20世纪的哲学性与存在性体验去诠释和研究莎士比亚戏剧,而且也融入了他本人的故事与经历。“他的目标就是突显莎氏悲剧与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大屠杀的关联。”[3](P68)柯特把莎士比亚悲剧与20世纪的“历史恶梦”(Nightmare of history)联系在一起, 甚至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的电影《李尔王》和波兰斯基(R Polandski)的电影《麦克白》的拍摄制作都受到柯特的影响。
《麦克白》的情节几乎完全符合历史剧中若干情节。“《理查三世》的重要情节与过程都出现在《麦克白》中,而且更加残忍。”[3](P68)柯特看来,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与悲剧(特别是最黑暗的《麦克白》)还是有差别的,历史在《麦克白》中不像在历史剧中那么作为宏大原理(Grand Mechanism),而是作为恶梦(Nightmare)去表现的。所谓的宏大原理与噩梦,只是描述同样的权力和王位斗争的不同比喻或描述,但这两种比喻是两种不同的途径或历史哲学。如果世界被视为机械性的原理或规律体现,而历史的神秘之处在于它的恐怖和不可避免,这在莎氏的历史剧中充分展现。
《麦克白》始于屠杀,也终于屠杀。“麦克白(自己)谋杀了邓肯。”[3](P68)历史是一种决断,如同犯罪使个体不得不承担责任,并且不得不通过个体之手去执行。麦克白在被班柯的鬼魂折磨时说:“我已两足深陷于血泊之中,要是再不涉血前进,那么回头的路也是同样使人厌倦的。”(第三幕、第四场,依据朱生豪先生译文)这一场甚至在全剧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就是“流血”!鲜血在悲剧中不是一个抽象的比喻,而是被谋杀的人们的鲜血在流淌。这鲜血沾染在屠杀者的手上和脸上,匕首和刀枪上,无法被洗刷干净。在《麦克白》剧中,不断的杀戮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死于非命,鲜血覆盖全剧,所有人都无法置身事外,因为所有人都在血泊中前行。在剧中,死亡和罪恶都是具体真实的,在悲剧中表现的历史在柯特看来,也是残酷的,和令人窒息的。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