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效应、文化转型与“白日梦”构建:“玄幻现实主义”电视剧的三重审视
从《诗经》开始的民歌叙事,到“文以明道”、“文以载道”的文艺实践,再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现实主义文艺作品一直是我国文艺发展史上的主流。现实主义在目前呈现出三种类型—“温暖现实主义”“玄幻现实主义”“阴暗现实主义”,其满足不同观众的期待视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学术议题。现实主义题材的崛起备受关注,优秀的现实题材电视剧至少在两个层面上可以介入现实,以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为社会设置公共议题;传达积极健康的精神。其中胡智锋曾提出了在当下中国现实主义影视作品中存在着某些极端的作品,大概可概括为两类,一类是脱离生活,“悬浮”于现实的玄幻现实主义;另一类是过分批判,过分展现现实不堪与痛苦的阴暗现实主义。其中“玄幻现实主义”电视剧收视率最高,在满足了观众的消费娱乐需要之后,学术界思考各种现实主义题材所反映的人生哲学的同时,也对该类型剧的艺术形态、美学功能和审美价值提出更高的要求。“玄幻现实主义”电视剧特指是打着“现实主义”旗号,围绕男女之间爱情纠葛而展开的故事情节,脱离现实生活的“伪现实主义”题材爱情剧,涌现了校园生活、都市情感、医疗职场等题材。“玄幻现实主义电视剧”之所以能够受到大众的喜爱,正是其通过爱情纠葛来构建剧情,带动观众情绪上的波澜,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由的“深陷其中”,从而获得“多巴胺”的快乐。但是追根溯源,这类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往往太过“浮”于表面,且与现实生活有着巨大的反差,成为现实主义相反之下的“伪”现实主义类型。
一、“玄幻现实主义”电视剧的演变
(一)萌芽期:题材类型单一,呈现“伪”现实
在玄幻现实主义电视剧发展的早期,还没有较为明确的概念。早期所谓的电视剧只存在于言情、偶像剧中,且题材类型较为狭隘,“玄幻现实主义”电视剧的“初期”可追溯到《流星花园》(2000年)《王子变青蛙》(2005年)《恶作剧之吻》(2005年)等电视剧。这种类型的电视剧,男女主都有固定的人设限定,男主的人设多为霸道总裁,譬如:《流星花园》的“道明寺”、《王子变青蛙》的“单均昊”、《恶作剧之吻》中的“江直树”,均是主打一个“三高”人设—颜值高、家底厚,性格冷,给观众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而相反女主的人设往往与之“背道而驰”,比如《流星花园》中的普通女孩杉菜,《王子变青蛙》中的渔村妹夜天瑜,《恶作剧之吻》中的笨蛋鬼袁湘琴,这些人物的设定都有其共同的特点—颜值低、情商低,家底差。这种类型电视剧往往给观众一种“真的很假,假的很真”的伪现实感。这种伪现实感往往表现为没有吃透生活、没有贴近人生,没有贴近实际。剧中人物设定剧中往往将两种本不相交的人的人生强行拼凑在一起,由此展开“欢喜冤家”的“battle”,在一次次的戏剧化的见面摩擦中,男女主之间碰撞出爱的火花,尽管都是极其老套的“玛丽苏”剧情,也能够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达到爽感体验。
(二)蜕变期:“甜宠+”模式,体裁杂糅兼并
我们不难发现近些年热播题材的电视剧也是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出现了题材杂糅现象,涌现出“甜宠+青春”、“甜宠+职场”、“甜宠+游戏”等。譬如腾讯视频上映的《亲爱的,热爱的》(2019年)改编自《蜜汁炖鱿鱼》,该剧中一反常态,剧中除了爱情,还加入电竞元素,一群年轻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勇敢的进行拼搏,剧中“gun神”老大自负盈亏,不被家人、前队友所理解,孑身一人来进行游戏竞技俱乐部的经营,为的是弥补自己年少时的遗憾,实现俱乐部孩子们的梦想,是为了实现中国游戏竞技冠军梦,而这种情怀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中“修身,立国,齐天下”的高尚情怀;同时电视剧《安家》(2020年)融合了爱情和职场两种类型题材,以房地产业为主导线,通过讲述了房地产经理房似锦空降到静宜门店,与徐文昌形成双店长的PK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酸甜苦辣的故事之后,不断成长。而这部电视剧也是反映了现代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当代很多女性群体更多想通过自己的奋斗来实现精神、人格、以及经济上的独立,其中剧中房似锦人物设定十分的精彩,她所呈现出人物形象是有血有肉的,向观众展现了房似锦的“N”方面,有冷漠无情的她、任劳任怨的她、被人欺压、故作坚强的她,这样的人物设定与以往女主“傻白甜”的人设分道扬镳,或许这样的人设不完美,性格独立的她与当下的工作生活格格不入。但是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她的伤疤被缓缓揭开,受众更加痛其痛,成长原生家庭经历带来的伤痛,更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共情。
(三)爆发期:实现分众传播,形成传播矩阵
当下,“玄幻现实主义”电视剧持续发力,结合现今融媒体平台进行精品化的制作。今年的爱奇艺、腾讯、优酷、芒果TV不断的推出新品,进行垂直细分,受众于不同的受众群体,加强与观众群体的粘性,形成传播矩阵的构建。其中爱奇艺平台,腾讯视频“甜度”最高,独播为主流;爱奇艺通过探索剧场化进行运营,市场潜力大;腾讯视频则分散式深耕市场,掌握制作主控权;芒果TV更多聚焦女性群体,走“以小博大”路线;优酷持续打造圈层品牌,吸引高粘性群体。腾讯视频播出的《三十而已》(2020年)《二十不惑》(2022年)针对于两种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的女性群体进行创作,反映当下不同阶段下女性群体遇到的困惑,以及独立意识的不断崛起。爱奇艺的《我可能遇上了救星》(2022年),芒果TV的《奈何boss要娶我》(2019年)等玄幻现实主义分众电视剧一经播出获得一大批的粉丝群体。其中电视剧《月光变奏曲》(2021年)将现实感的故事叙述与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出版行业的现状;《青春须早为》(2021年)这部电视剧在青春题材的基础上,描述了“霸总+灰姑娘”反差人物喜怒哀乐,折射出整个社会中创业和工作的困难。无论在阵容上,还是内容制作上,其发展越来越倾向于精品化、破圈层化方向发展。
二、“玄幻现实主义”电视剧流行社会文化分析
(一)IP+流量:粉丝经济下的趋使与促进
粉丝经济最初是指某一人群以情感为纽带的消费,在满足个体情感需求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利益。而中国的粉丝经济自2004年湖南卫视选秀节目《超级女声》的推出便展露头角。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互动为典型特征的品牌粉丝逐渐出现。当下“玄幻现实主义”电视剧的选角通常采用俊男靓女的一种固定形式,满足观众的满足心理,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情不自禁的代入其中,从而获得短暂的欢愉。新版的《流星花园》(2018年)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重新选角进行翻拍,王鹤棣和沈月一批年轻演员加入,为这部剧增加了新鲜的血液,俊男靓女的搭配不由得让观众眼前一亮,进而该剧翻拍后引起了热议,男女主角也通过此戏一炮而红;此外导演在进行选角时更倾向于选择有粉丝基础的流量明星,《偷偷藏不住》(2023年)中女主角选择了95后人气小花赵露思,男主角也是同样选择了小旦陈哲远进行扮演,该剧在未开播之前就引发了热议。粉丝群体作为“意见领袖”的角色通过快手、抖音和微博话题进行的宣传,为该剧的播出提前造势。同时《亲爱的,热爱的》(2019年)改编自《蜜汁炖鱿鱼》,由于该作者本身职业就是编剧,这就使得原著中的情节高度还原,同时也奠定了一波忠实的原著粉。
(二)文化转型: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型
文化审美话语权下移,以往的电视剧,官方的话语权占据主导地位,传递的思想价值又正又红,其题材形式也相对单一。融媒时代的微短剧、短剧、竖屏剧、互动剧等新形态层出不穷。前沿科技赋能行业升级,数字藏品、元宇宙等概念丰富了产品类型及营销模式,“大视听”格局逐渐成型,更多的题材电视剧是以观众的审美需求为中心,践行“以人为本”传播思想。接受美学创始人之一姚斯提出了“期待视野”这一概念。他认为,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的审美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心理上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即期待视野。同时在媒介融合之下,传统媒介接受主流媒体思想的熏陶,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最近几年,网剧也不断冲击主流市场,抖音和快手平台上推出的“玄幻现实主义”电视剧拥有了自己的一片疆土,通过小成本、低制作、快节奏的方式来进行创作,这类题材网剧剧集时长基本上控制在几分钟左右,符合短视频“短平快”的结构模式,观众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来进行娱乐观看,从而降低了观众的消费成本。并且因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抖音剧和快手短剧将剧情特征凝练得足够鲜明和简单,其中《闪婚总裁超宠我》(2023年)《我与时光不负你》(2023年)《囚爱成瘾》(2023年)等剧,虽然剧情简单,但逻辑有些不恰当,被观众观看时吐槽又土又狗血,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其播出之后反响不错。同时,“玄幻现实主义”电视剧男女主角形象的构建更多偏向于普通人,譬如最近热播的《他在火光中走来》(2023年)《我的人间烟火》(2023年)《照亮你》(2023年)等电视剧,立足于消防题材,反映的是消防员的日常生活,彰显一群年轻人执着追梦,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而这也进一步提高消防知识的宣传力度。
(三)“白日梦”的构建:满足爱情幻想缓解情绪焦虑
在《令人心动的offer》(2021年)第三季医学季中,有拍摄到心血管科问诊的很多年轻人,也反映出了当下的社会问题。年轻人面临的社会压力很大,往往处于“躺平”和“内卷”的纠葛之中,嘴上说着“躺平”,实则偷偷“内卷”,这反映了当下年轻人复杂的矛盾心理和状态,年轻人希望能够拥有“gap year”的时间。因此,大众希望能够在闲暇之时能够寻求一种心灵上的慰藉,而偶像剧的必杀技就是“甜点”加“爽点”。“甜点”就是主人公转圈圈直到观众所上头,表现在偶像剧中就是大小事故不断,平均三分钟女主摔跤,男主接住。某些现实题材网剧难以展现现实生活的复杂性, 与网络剧追求“爽感”有关。“爽感”来源于在网络文学中占据重要位置的“爽文”,“如果说‘玛丽苏’承载着女频网文中女性关于爱情美希冀想象,那么一路开挂、升级打怪式的‘爽文’则是男频网文中的主流类型”。该剧则采用这一形式,创作者通过采取“眼球经济”的方式,剧中的男女主角,采用俊男靓女的搭配吸引观众的眼球,与此同时剧中的套路式“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模式,不免让观众代入其中,让观众享受磕“CP”的快乐,感受到银幕上充满粉红色的泡泡,从而获得心灵的上的满足,逃离了现实生活中的枷锁,仿佛置身于桃花源记中的“乌托邦”世界,也间接缓解了当代男女婚恋市场的焦虑。这也侧面反映了新时代下年龄人对于爱情的观点和看法,现在的爱情观逐渐的被所谓的非主流媒体所歪曲,从“以前的车马很慢,一生只爱一人”而到现今“现今的网速很快,一生难遇一人”,大环境的趋使不由得加深了男女之间的矛盾。电视剧《奈何boss爱上我》(2019年),在播出之后被戏嘈为“又土又上头”,剧中围绕夏林和凌异洲二人的爱情纠葛而展开,由刚开始协议结婚,到二人隐婚,期间除了甜蜜的生活外,还夹杂来自多方面的阴谋论,最终结局也是常规套路模式,两人解除误会,重获真爱。
三、“玄幻现实主义”电视剧的问题与社会影响反思
(一)套路化形式:固定模式与消费性表达
“玄幻现实主义”电视剧的剧情中,大部分体现的是上层阶层的生活,严重偏离了大部分普通观众的日常生活,这就导致故事逻辑性不恰当。美国学者乔治·里兹提出了社会的麦当劳化,指人们倾向于便利高效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变化逐渐表现出速食店特色。这类趋势类似与麦当劳快餐的经营模式,因此常被用来形容快节奏的生活消费和大众文化。而“玄幻现实主义”电视剧也形成了这种麦当劳化的固有模式,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用“文化工业”命名大众文化,极力批判大众文化的商品性、复制性和模式化,认为大众文化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普通大众思想的奴役,为的是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故事剧情里面充斥着“急速变现”的铜臭气,如在电视剧《恋爱先生》(2018年)《温暖的弦》(2018年)《谈判官》(2018年)中都采用了“海外取景”的模式构建,仿佛不出国取景都无法在其他都市剧面前抬头一样。毛尖提出了:“国产剧越来越认同富人,职场虚假,国产剧从‘粉色现实主义’走到‘硬现实主义’还有很远”。除了在制作上有其固定套路,在情节设定上也有固定的结构模式,情节上往往采用“三一律”的结构形式—男女主相识的不悦,相知的好感,相恋的美好;人物设定上,男女主设定形成巨大的反差,男主通常是“高富帅”的人设设定,女主的人设往往是“傻白甜”。无论是追溯到最早“玄幻现实主义”电视剧的鼻祖《流星花园》(2001年)还是当下的《偷偷藏不住》(2023年)《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2019年)等电视,我们不难发现其都是采用了这一固定的模式。前几年《谈判官》(2018年)的播出引起了轩然大波,剧中出现了奢华的跑车、豪宅,俨然是一副贵族的生活,体现了“拜物”消费。电视剧中“名牌”,传达出爱情建立在奢侈品之上,被消费文化洗脑,进而影响大众价值观。该剧进一步强化消费主义拜物精神,传递了一种追求奢靡生活的不良价值观,不符合现今主流价值的正向传递,给广大观众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二)娱乐化“致死”:价值观扭曲,引发社会问题
从符号空间角度来看,充满豪车、高级酒店、奢侈品、西餐等消费符号,电视剧通过审美和视觉对文化进行解构,并对文化进行重新定义与建构,将消费主义文化以话语符号的形式植入电视剧中,在对观众营造一种虚幻的镜像空间的同时,也可能对青少年产生负面的价值引导。而往往电视剧中人的行为和价值逻辑与现实生活的行为和价值逻辑是相互塑造的。譬如在《欢乐颂》《都挺好》《安家》中塑造出三类“恶妈”的形象,樊母的无心之恶,苏母的“原罪”之恶,房母的“纯粹”之恶;这种极致恶的母亲形象是出自于编剧对于电视剧收视率的极致化策略,这会导致年轻父母对于子女家庭伦常产生社会焦虑,其会导致社会问题;此类极致化的处理,也常被一般的影视美学理论所提及,比如“美国电影中的暴力现在看起来‘反映’的并非观众的口味,而是制作者的自我,他们很喜欢这种推到极致的表面上的虚张声势”。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明玉爸爸苏大强的形象,包括剧中大哥、二哥、三哥人物形象构建体现出虚伪、窝囊、自私的特点,也是迎合了“厌男症”,而这也间接会让亲情关系走向极端,让“重男轻女”的女性群体感受共鸣,最终导致家庭破裂,断绝完整关系,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快手和抖音平台推出的网剧《陆少的隐婚醉妻》(2023年)《傻子老公是千亿富豪》(2023年)《顾总的辛孕宠妻》(2023年)中,人物情节的设定不太符合正常的思维逻辑,基本上是男女主从小相识、相爱、误解,反目成仇,互相折磨,最终修成正果。而这些不太符合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会让更多的女性观众群体的“灰姑娘梦”破碎,与现实生活产生巨大的落差感,也更加深了当下年轻人的婚恋焦虑。其中由张翰自导自演的《东八区的先生们》(2022年)剧中多处出现了油腻,擦边的暗示,低俗的词语等。开播不久,就迎来了豆瓣 2.2 分的差评潮,一再刷新所谓“诚意之作”的下限。并被央视点名进行了批评,人民网直言不讳:“只靠明星、俗套的影视作品再也瞒不过观众雪亮的眼睛,若不在质量、内涵上下功夫,就怪不得观众“挑食”。剧中油腻,擦边的暗示,低俗等词语出现在这部电视剧的评论中。而和悬(炫)浮(富)的先生们相比,优质的艺术作品的共性也在于,它们保持着审视生活的本能,并寻找艺术表达的通感。
四、结语
电视剧作为当代一种重要的大众艺术形态,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玄幻现实主义”风格电视剧作为现实主义电视剧的一个子分子,要承担起扮演的角色和责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文艺批评。当下的中国文艺呈现出迥异于此前的新时代景观:新现实、新题材、新作品、新受众、新传播不一而足,喜忧参半。文艺批评承担“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的职责,在新时代景观下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国产“玄幻现实主义”电视剧采用甜宠剧的模式套路和滤镜式的手法,从情感和想象契合了观众的口味,通过粉丝经济和IP的推波助澜,加上媒介融合下的发展,呈现了喷井式的发展态势。但是在酣畅淋漓的“爽感”观赏之下,并没有给观众带来正向价值的传递,在工业化时代之下,只是类似于“快餐产品”一样,不断的被“麦当劳化”,不断的让观众“上瘾”,犹如“精神鸦片”一样,仅仅只是满足了观众口腹之欲,而缺乏了内在精神价值的传递,再加上非主流媒体(快手,抖音和小红书)某些不正确价值观的潜移默化的“洗脑”,导致“信息茧房”现象出现,导致性别对立、结婚率低下,加剧男女之间不信任,进而不断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婚恋观、价值观,导致文化“畸形”现象出现。尤其是在某些“玄幻现实主义”电视剧中将女性题材的电视剧中的“独立女性”形象不断的进行异化,而真正的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想则是体现在尊重差异,人格平等。“玄幻现实主义”电视剧过分注重其视觉盛宴和市场效应,会最终导致了其逻辑结构和人文精神的部分丧失。
文章来源: 《声屏世界》 https://www.zzqklm.com/w/xf/2448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