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当代舞同中国戏曲舞蹈的交流融合
中国戏曲舞蹈是中国本土传统舞蹈中非常重要的一支,也是中国戏曲文化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距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同属于中国本土舞蹈的当代舞成形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并且渐渐有了自己一套体系,但是对比中国戏曲舞蹈仍旧稍显稚嫩。对于当代舞成长的这几十年,中国戏曲舞蹈对其的帮助不可谓不大,尤其当代舞成长初期对于中国戏曲舞蹈特性的借鉴以及中国戏曲舞蹈对于当代舞内容与形式的构成有着重要地促进作用。
1.当代舞与中国戏曲舞蹈的艺术特性
1.1当代舞的艺术特性
当代舞也可以称之为“新创舞”,是独属于我国的一类舞种,在20世纪50年代后众多舞蹈艺术开拓者开始逐步尝试创作与表演。当代舞一经出现有效的打破舞种间的壁垒,对于不同舞蹈元素采取兼收并蓄的方式,而且艺术表现风格更加宽泛,包容性更强,不仅仅包含了多种舞蹈流派,还融合了不同的艺术形式,如戏剧、新媒体艺术、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等等。其中,当代舞除了个人表达和情感传递,更多的是表现现实生活情节,反映社会问题、社会意识、政治现象、本土文化内涵等,比如表现当下社会焦点问题的《进城》,再现抗战时期的历史场景或红色事件《八女投江》、《鸡毛信》等;21世纪初期当代舞注重表现军旅生活,再现部队训练场面或是展现部队强军的风采,所以也会称之为“军旅舞蹈”,例如《穿越》、《红蓝军》、《士兵与枪》等。当代舞的艺术特性大致总结为注重叙事性的结构创作风格,侧重选择“现实主义”题材编创,着重“集体意识”的传递,紧随时代性的创作脚步,重视“兼容并蓄”的艺术形式追求。
1.2中国戏曲舞蹈的艺术特性
在我国宋、元时期“队舞”的完善发展高度规范了中国古代舞蹈的形式表现,直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的再度崛起,舞蹈艺术逐步融入戏曲艺术之中,有利的促成戏曲舞蹈的加速成长。中国戏曲舞蹈属于中国戏曲艺术的一部分,是中国戏曲艺术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其中中国戏曲艺术中的戏曲表演有四种艺术表现手段,分别是“唱、念、做、打”,其中“做、打”基本属于舞蹈艺术形式或是舞蹈化的舞蹈动作元素。中国戏曲舞蹈主要包含两部分,分别是纯舞蹈表演与舞姿身段类别,其中舞姿身段类别分为1、程式性表意身段;2、伴随性表情身段;3、情节性表述身段,4;技巧性表演身段。中国戏曲舞蹈严格遵循封建时期的宫廷舞蹈程式性,并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多种民间民俗风格性舞蹈动作元素,表达文人雅士意趣旨归。中国戏曲舞蹈对中国传统舞蹈的继承发展,不仅仅体现在依据阴柔、阳刚划分舞蹈风格类型,还一进步完善了中国本土传统舞蹈的意象表现手法,并在意象手法的运用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中国戏曲舞蹈的艺术特性体现在不仅仅将传统舞蹈的精华融入自身艺术形式的形体动态韵律中,还将中国传统舞蹈的“线、圆”艺术融入阴柔阳刚的线条韵律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以鲜明突出的意象品质体现对传统舞蹈的继承、发展。中国戏曲舞蹈的虚拟表演使得舞台时空显示出高度的自由,虽程式化严明,但严谨中感到丰富、套路中彰显变化,会利用有限的舞蹈时空呈现出无限的舞台意象宇宙。
2.中国戏曲舞蹈对当代舞的影响
2.1中国戏曲舞蹈对当代舞题材的影响
2.1.1题材的选用源于生活
所有艺术都来源于生活,舞蹈艺术也不列外。摘取之生活、扎根之生活、表现之生活、应用之生活,这一贯是当代舞编创者们的首要题材选择目标。中国戏曲舞蹈虽然严格遵守宫廷舞蹈的程式性原则,但是从艺术类型上来说是属于民间艺术类别。在我国明、清时期的戏曲艺术为了保证自身血脉的生命活力,于是采取吸收众多民间舞蹈元素与之交流、融合,更有甚者直接将本地特色民俗民间舞蹈放置戏曲剧情中展示,例如有着“明代第一杂剧作家”之称的朱有燉所作的戏曲《赛娇容》中,就有表现浓郁地方特色,展现原住民欢欣鼓舞的桂南民俗民间舞蹈《十二月采茶》;明代沈璟创作的《义侠记》;明代无名氏的《凤鸣记》;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等等,这足以说明中国戏曲舞蹈在扎根生活这一方面已有很久的一段历史当然也相当成熟,有了自己的一套体系。
当代舞在雏形阶段,编创者为了更好的展现当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利用舞蹈艺术形式讲述人民大众自己的故事,于是参考明清时期戏曲艺术中利用戏曲舞蹈形式表现当时人民大众对当下生活的赞扬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中国戏曲舞蹈对于当代舞生活的题材的选择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让当代舞在表现平凡与普通的大众生活时,传递积极性的正能量让演员与观众的距离由此拉近,引起大众的共鸣,比如当代舞《进城》、《运河船工》、《远山不远》等就很好的展现中国戏曲舞蹈对当代舞的助力作用。
2.1.2题材的选用源于社会意识、社会思潮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其形成与发展脱离不了当下的社会意识与社会思潮,在某一时期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社会主旋律就会对舞蹈艺术的发展有着直接性的导向作用,比如我国明清时期的戏曲艺术,受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此时的艺术题材选择主要是迎合封建统治者中央集权的忠君爱国、道教束缚等等,例如沈璟创作的《义侠记》着力表现武松的忠君思想;无名氏的《凤鸣记》讲述的是当时的严嵩、严世蕃政治事件,呈现出当时人们忠肝义胆、爱憎分明,不服输的战斗精神。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大众的生活、社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当代舞顺应时代潮流,以当下位于新时代的一份子去感受扎根现实,找寻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揭示人民大众真正关心的社会痛点、焦点现象,以此达到和谐共进的目的,这同中国戏曲舞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当下社会大背景、大环境不尽相同,所以编创者采用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不同,比如《扫街》、《进城》、《大山支教》、《毛乌素沙漠的女人们》等等。
2.1.3题材的选用源于红色革命
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每一位同胞们铭记在心的屈辱史,是中华民族人民历经百年,用血和肉书写的反压迫、反剥削、反封建、反击帝国主义侵略、求得全面解放的革命史。在这一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事迹。
舞蹈艺术的流传角度可以有效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人民大众的爱国主义情怀,于是乎当代舞的作品编创逐渐重视革命历史题材,例如《八女投江》、《南京·亮》、《鸡毛信》、《天边的红云》、《烈火中永生》等等应运而生。当代舞对于红色革命题材的选择同明代沈采创作《千金记》中《别姬》一出有异曲同工之处,讲述的是当时倭寇侵扰东南沿海,产生“南倭北寇”局面,这位传奇作家于是直面现实创作,为了弘扬、激发民族自强战斗精神。不过当时封建专制主义腐朽,未能起到本应的宣传、激励作用,相较之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非常大的不足,人民大众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也侧面反映出艺术家们寄托艺术形式用以描述人民大众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乌托邦”,很好的展现中国戏曲舞蹈对当代舞的推动作用。
笔者认为虽然当时中国戏曲舞蹈艺术形式方面充满浪漫主义精神,但着实可叹,这足以看出一个国家需要属于自己的主权,庆幸笔者生活在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2中国戏曲舞蹈对当代舞动作元素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戏曲舞蹈分为两个大的类别,一是纯舞蹈表演,另一个就是舞姿身段类别。戏曲舞蹈的表演者们在舞台上通过不同的戏曲舞蹈动作元素来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进行演员的二度创作,以此帮助更好地塑造角色形象,这同当代舞舞者塑造角色形象方式大同小异。中国戏曲舞蹈动作讲究“三圆”,动作路线圆、动态造型圆、动作结构圆,演员要在此基础上配合穿插运用不同的舞姿身段来叙述情节,讲述故事发展脉络。20世纪50年代的《轮机兵舞》就是借鉴一定的中国戏曲舞蹈的动作符号,来帮助结构整部作品的情节轨迹,并且参考了戏曲舞蹈的动作审美元素,更好地传达整部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宣传我国海军部队新老传承“兵教兵”的优良传统,这是当代舞雏形阶段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中国戏曲舞蹈对于这部作品的帮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中国戏曲舞蹈对于当代舞初期发展阶段有着重要的参考促进作用,有力地帮助当代舞构建新的动作语言符号体系。
2.3中国戏曲舞蹈对当代舞风格的影响
中国戏曲艺术是以戏剧性为中心,以唱念为歌,做打为舞,四要素之间相互补足、牵制。当我们着眼于戏曲身段的身体语言同时,其与台本、行当角色、唱腔道白、音乐锣鼓等关系也需密切关注。中国戏曲舞蹈着重表现戏剧冲突,运用不同舞姿身段类别配合表演性舞蹈元素进行情节阐述,例如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对于戏曲舞蹈中不同的舞姿身段类别配合表演性舞蹈表演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其中剧中人物的情感表达更为饱满,他会在古装歌舞戏中融入成套舞蹈,并于音乐情感、旋律、节奏紧密配合,呈现在舞台上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与观赏性的作品。《霸王别姬》中项羽在大势已去的困境下虞姬宽衣解带献上的剑舞,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当代舞的创作风格同样也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在效仿戏曲舞蹈的叙事方法风格,提取有益的元素,创作出许多经典作品,例如《刑场上的婚礼》、《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等等。中国戏曲舞蹈对于当代舞叙事性结构方法的运用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帮助当代舞创造出众多经典的时代性作品,更易于被当代大众接受与了解。
2.4中国戏曲舞蹈对当代舞意象表现地影响
中国戏曲舞蹈帮助当代舞的情感表达与意象创造提供更为考究的形式参考。中国戏曲舞蹈在意象手法的运用上达到超群绝伦的高度,特点是利用视觉形象来传达“象中之意”、“象外之旨”,并有效地利用舞姿身段交代情节地发展或者是情节地转折;再者是戏曲舞蹈运用意象表现手法,在有限的舞台时空赋予无限的想象时空,例如戏曲舞蹈演员在台上不断摇晃帽翅,表示心事重重,在舞台上划桨表示水中行船,所以“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师”很好地体现戏曲舞蹈的意象表现手法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当代舞对于戏曲舞蹈的意象表现手法进行借鉴融合,在舞蹈艺术作品地创作上也注重意象手法地表现,效仿戏曲舞蹈在有限的舞台时空赋予无限的想象时空,这样帮助当代舞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地作用,例如当代舞作品《红蓝军》、《走·跑·跳》、《穿越》、《春会来》等等,都是非常成功且经典的意象表现作品。
3.当代舞融合中国戏曲舞蹈的发展历程与方向
3.1当代舞融合中国戏曲舞蹈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舞蹈艺术的先驱者们在努力寻找适合展现中国自身的当代社会风貌的舞蹈艺术形式,于是乎当代舞应运而生,它融合了多种舞蹈艺术类别的优点,采用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方式,只为更好地建立符合中国社会时代发展潮流的艺术表达。当代舞不仅仅借鉴中国戏曲舞蹈,还交流融合了西方古典舞,也就是芭蕾,代表作品《刑场上的婚礼》;还交流融合现代舞,代表作品《再见吧!妈妈》,很多作品体现当代舞交流融合众多舞蹈艺术类别。但是对于中国戏曲舞蹈的交流融合,从当代舞雏形——发展——成熟阶段,一直贯穿始终,不仅仅因为戏曲舞蹈是我国本土传统舞蹈,有着深厚底蕴,其对当代舞的内容、形式的艺术建构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在当代舞雏形发展阶段,对于戏曲舞蹈的内容与形式的艺术表达方式较为依赖,在早期当代舞作品中有很多戏曲舞蹈的影子,但是经过众多舞蹈艺术编创者们的探索与开发,当代舞的体系已经愈发成熟。当代舞对于中国戏曲舞蹈的交流不仅体现在早期助产方面,还体现在对于处理现代审美改造过程之中,以此帮助当代舞形成自己的动作符号与舞蹈艺术表现、表演体系。
当代舞如今根深叶茂的现状离不开中国戏曲舞蹈“根”的作用。
3.2当代舞同中国戏曲舞蹈的交流辨析
当代舞发展至今,具有一定的独特之处,而且对中国当下的舞蹈艺术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戏曲舞蹈在中华大地树大根深,它就好比中国舞蹈艺术文化圈子里的“活化石”,现如今是中国舞蹈届的一个经典类别,而不是已经融合成为其他舞种元素,以供不同舞蹈艺术类别合成,渐渐地淡化,消失在大众视野。
单单从字面角度来理解,当代舞与中国戏曲舞蹈是有矛盾存在的,当代舞是包含戏曲舞蹈的元素,交流融合了戏曲舞蹈的内容、形式、创作方式等,当代舞相比较戏曲舞蹈更加“年轻有活力”。
随着当代舞的出现势必会对中国戏曲舞蹈的发展、流传产生一定量的影响,但是也是有些许值得学习与关注的地方。首先,当代舞相比较戏曲舞蹈会更加适合当下时代发展的方向,因为当代舞注重“现在”的观念,在表达内容上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性意义,这一观点从大众的受众范围就可以看出国人对与当代舞的高度认同。其次来说当代舞是对不同类别的舞蹈艺术文化采取一种博采众长的艺术形式,因为它没有什么独特、特殊的技巧性,所以当代舞可以吸纳众多舞蹈艺术文化元素。最后,对于当代舞来说,相比较戏曲舞蹈它采用了“改善”的审美观念,以此更加适应国人审美需求,不同于戏曲舞蹈,当代舞没有专属的基本审美法则,也不像戏曲舞蹈具备典型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当代舞较之戏曲舞蹈会具备更多的可能性。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讨了当代舞与中国戏曲舞蹈地交流与融合,了解到当代舞是我国“年轻”的舞种,虽然它现阶段已经有一套自己成熟的体系,但是不可忽略中国戏曲舞蹈对当代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帮助作用。中国戏曲舞蹈至始至终都在传承中国本土传统舞蹈艺术的美学原则,当代舞相比较中国戏曲舞蹈稍显稚嫩,但是对于戏曲舞蹈文化的典型元素进行吸收,并且传承了下来。两者共同作为中国本土的舞蹈艺术流派,可以取长补短、酌盈剂虚,但是要坚持自己的风格性特征,否则就会出现吕艺生先生所说的:“为什么我们的舞蹈不行?因为我们没有流派风格,没有个人风格。我们的舞蹈学院很难培养出个人风格。我们培养的是一个模式,我们整个教育某种程度上也是这样。”
文章来源: 《尚舞》 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