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绘画的差异
中西方绘画(以油画和国画为例)生长于不同的文化土壤,在创作理念、造型手段、审美标准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分析研究这些差异,有助于加强中西绘画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笔者认为,中西方绘画的差异根源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 西方的思维方式是理性的、逻辑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重理性分析,主体人能够通过理性的思考、观察和测量,最终去认识和掌握客观世界的规律,从而把握自然。这种主客体二分的思维方式,又称为阿波罗精神;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直觉的、感悟式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重辨证综合,“天人合一”,主体和客体不分离,以自我之性去把握和感受自然之性。中西方这一根本的差异对于艺术领域的差异分析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在绘画的创作理念上,西方绘画重写实,中国画重写意。写实侧重客观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外在特征,写意强调表现客观对象的精神气质、内在生命,以及作者对客观对象的主观感受。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认为“绘画是一门科学”,“艺术家必须以镜子为师”。西方画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绘画,利用解剖学、光学、色彩学、透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来追求画面的立体感、重量感、质感。中国绘画强调以形写神、写意、写气韵。“立象以尽意”、“得意而忘形”(《易经》);“画虽状形,立乎意”(明,王履《华山图序》);“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
在绘画题材上,人物画在西画中占重要地位。希腊古典美学观念认为,美是“秩序、匀称和明确”,是一定的比例,是多样统一的和谐,而人体具有完美的形式,是这些美的标准体现;中国画则是以山水、花鸟为主,人物次之,甚至在唐代以后,中国人物画逐渐走向衰落。
在造型手段上,西画以块面、色彩和明暗为基本造型手段,讲究明暗的微妙变化和色彩的多样性。油画发展到印象派,色彩的地位大大提高,它被强调为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绘画元素。此后,以印象派为基础的写生色彩学为人们所广泛接受,色彩成为绘画最重要最具吸引力的造型手段。中国画以线条和水墨作为造型手段,也是中国画的一大特色。中国绘画很早就对线有独到的重视和发展,提出所谓“铁线描”、“莼菜描”、“游丝描”等等。画史称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线如“春蚕吐丝”、似“春云浮空、流水行地”般美妙,画圣吴道子的线条因有迎风起舞的动感而被称为“吴带当风”。中国画还十分注重对墨的运用,强调笔情墨趣。传统认为中国画用线勾形,以水墨赋色,已足以造型达意了,又何需设色呢?这是中国画的色彩观。
在空间观念上,西画是焦点透视,中国画则是散点透视。西方绘画的观看方式同眼睛或者照相机的构造原理相同,从一个固定的视点去观看对象,从而获得一种能用数学来测量和绘制的透视法,精确的描写出其空间感和立体感。中国画的空间观念是自由的、流动的。这种空间观念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没有固定的视点,可以将不同时间、不同视点观察到的对象同时组合在画幅中。如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认为观山水景色,是从全体看部分,仿佛人有无限宽阔的视野,从高处俯瞰远景,将在任何时候观看到的对象尽收眼底,然后,把所有的景色组织成有节奏韵律的艺术画面。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三远”空间构图观念,也是用一种心灵俯仰的眼光观看世界万物,取得俯仰随意,远近自由的效果。
在绘画作品的品评上,传统的中国画有着不同于西画的独特的分品品评的体例。南齐谢赫《画品》乃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绘画品评专著,他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六法”论。并以此为准则,将从三国到萧梁的二十七位重要画家的艺术,分为六品,一一作了评价。
到了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仿张怀瓘《画断》例,第一次提出了“神、妙、能、逸”四品。神、妙,能又分为上、中、下三等,逸品则不分等次。“逸品”的提出自此始。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列自然、神、妙、精谨五品,在画家传中又分注上、中、下诸品,又与此略异。自此以后,几乎所有品评家和作品,都没有脱出这个范围。由于后世文人画兴起,在绘画上重意趣,轻形似,有的人把“逸品”抬高,列在“神品”、“妙品”之上。宋代黄修复《益州名画录》则对“逸、神、妙、能”四格,作了解释。大抵逸品是指那种不计斤斤于形似,笔墨精简而意趣俱足的作品;神品是指那种笔墨精妙,妙合自然的作品;妙品是指那种笔墨精妙,得心应手的作品;能品是指那种有一定写实工夫,能恰当地表现对象的作品。这种分品的方法,使以文人画作为欣赏的标准,对后来的绘画发展影响很大。
通过对中西绘画差异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清醒地认识传统绘画的精髓,也要积极借鉴吸收西画的长处,既不夜郎自大又不妄自菲薄,既“拉开距离”而不固步自封,既“中西融合”而不盲目跟从,做“君子和而不同”,以独特的民族特色绽放于世界艺术的百花园。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