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派”工笔画家美学风格研究
工笔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至关重要的分支,其历史源远流长,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学院派工笔画家身处系统的学院教育体系之中,一方面,他们深度研习并传承了传统工笔画的精湛技法与独特精神;另一方面,积极融入现代审美观念与创新意识,从而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美学风格。他们的作品在学术研究领域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深入剖析学院派工笔画家的美学风格,对于精准把握当代工笔画的发展脉络,有力推动工笔画艺术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丰富艺术理论研究的内涵,还能为当代工笔画的创作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方向。
一、题材选取与内涵表达
(一)女性题材
在学院派工笔画的创作范畴里,女性题材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何家英,作为当代工笔画坛的领军人物,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宛如从古典诗画中款款走来,温婉、柔美,周身散发着浓郁的东方韵味。在经典之作《米脂的婆姨》中,画家以极为细腻的笔触,精心雕琢一位陕北女子的形象。女子面部线条柔和流畅,恰似山间潺潺流淌的溪流,自然而优美;眼神清澈纯净,犹如一汪清泉,透露出陕北人民特有的质朴与纯真。通过对人物服饰上精致刺绣、独特发型等细节的精雕细琢,生动展现了陕北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何家英在创作过程中,尤为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他笔下的女性绝非仅仅是外在美的简单呈现,更是内在精神与情感的寄托载体,通过人物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传递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与思想。
徐华翎的女性题材作品则深深扎根于当代社会语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她勇于探索新的美学语言,常用朦胧的笔墨形式表现少女形象。独特的技法表达,使画面呈现出清冷、缥缈的质感。在《香》系列作品中,徐华翎描绘了身着现代纱质服饰的女性形象,画面中弥漫着梦幻的色彩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她通过对女性身体姿态的独特捕捉、神情的微妙刻画,深入探讨了当代女性的自我认知、情感世界等深刻问题,使作品成为当代女性精神世界的生动写照,引发了众多观者的强烈共鸣,让人们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不禁对当代女性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展开深入思考。
(二)少数民族题材
少数民族题材同样是学院派工笔画家热衷表现的重要内容。蒋采苹的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犹如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画卷,色彩鲜艳夺目,极具民族特色。在《雾中苗女》中,画家运用浓重而绚丽的色彩,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苗族女子华丽的服饰和精美的头饰,通过丰富的色彩层次与细腻的笔触,将苗族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蒋采苹在创作中十分注重对少数民族节日场景的生动描绘。如作品《三月三之夜》,她通过展现侗族少女在三月三之夜娇羞的倩影、在节日中等待情郎的生活片段,生动表现了少数民族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让观者深切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蓬勃生命力,仿佛能够亲身融入到少数民族的生活之中,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画家将含蓄、内敛、静谧的浪漫场景传递给观者。
刘金贵的少数民族题材作品则更侧重于对形式语言趣味性的深度探索。在《此曲只因天上有》中,画家以有趣的造型和独特的构图描绘了一群在春花烂漫里歌唱的苗族女子。画面中,人物的动态静中有动,充满了明快之感,线条的运用流畅而富有韵律,仿佛是春日里跳跃的音符,随着女子们的欢声笑语而舞动。通过对背景的巧妙处理,营造出一种明媚、祥和的氛围。刘金贵通过对苗族文化元素的提取和运用,如传统服饰、发型首饰等,展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形式语言创新的不懈追求,为少数民族题材的工笔画创作开辟了新的路径。
赵栗晖的作品《爱尼少女》描绘了一位身着民族服饰的爱伲族少女形象。画家运用厚重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对爱伲族女子的服饰进行了个性化的刻画,每一个图案、每一组珠串都展现出爱伲族服饰文化的古朴美感。在人物神情的表现上,赵栗晖捕捉到了爱伲族少女内心的稚嫩与纯朴,通过她纯净的眼神和微微上扬的嘴角,传达出爱伲族少女懵懂的神情和对未来的期待之情。
二、形式语言之美
(一) 线条的韵律与节奏
线条是工笔画不可或缺的重要造型手段,学院派工笔画家在继承传统线条技法的坚实基础上,赋予了线条全新的韵律与节奏。何家英的线条运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在《秋冥》中,画家以铁线描勾勒出人物的轮廓和服饰,人物的发丝根根分明,仿佛能随风飘动;衣物的褶皱细腻逼真,随着人物的姿态自然起伏。线条的疏密、长短、粗细变化有序,犹如一首优美的乐章,在画面中流淌出独特的韵律感,引领观者的目光在画面中自由穿梭,感受画作的艺术魅力,仿佛能够听到线条在画面中奏响的无声旋律。
郭继英的作品中线条更具装饰性。在《牧人—2(那达慕晚归)》中,画家运用了大量的曲线和折线来描绘人物的服饰和动物形象,运用沥粉勾线法使线条相互交织、穿插,形成了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装饰图案。画家大量运用矿物色勾勒线条利用矿物色粗细颗粒的层层叠加不仅极大地增强了画面的形式美感,使其成为具有丰富肌理感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画者巧妙地传达出了作品的主题、情感和美学思想。通过对线条的巧妙运用,郭继英将传统工笔画的线条与现代装饰艺术完美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工笔画的线条表现开辟了新的方向,让线条在工笔画中展现出了全新的生命力。
(二) 色彩的独特运用
学院派工笔画家在色彩运用上大胆创新,勇敢突破了传统工笔画色彩的局限。在色彩运用上,贾宝锋突破了传统工笔画色彩的固有模式。他一方面注重对传统色彩体系的研究与借鉴,汲取中国传统绘画中色彩的典雅与含蓄之美;另一方面,大胆引入西方绘画的色彩观念和表现手法,强调色彩的对比与调和。通过对色彩的主观调配和独特组合,营造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又不失和谐统一的画面效果。如《盛装圣颜》中,画家运用了大面积高纯度红色、黄色和蓝色,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营造出一种热烈、虔诚的氛围。他将鲜艳的色彩与淡雅的色调相互交织,使画面在鲜明与柔和之间达到巧妙的平衡,展现出独特的色彩美学。
蒋采苹在色彩运用上注重对传统色彩的挖掘和创新。她的作品常常运用石青、石绿等传统矿物颜料,在《筛月》中,画家通过对二青、三青、云母、墨色等颜料的层层渲染,展现了秋天残荷的清幽色调和丰富层次。同时,她又融入现代色彩观念,用闪光色营造微光感,使作品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更符合现 代人的审美需求,让传统色彩在当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刘金贵的作品色彩则更加注重对画面意境的营造。在《节日的山村》中,画家运用了大量的红色和粉红色,通过相近色的画面设计,营造出一种和谐、欢快的意境。画面中的人物在红色平面背景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天真、可爱。刘金贵通过对暖色调的巧妙运用,使作品不仅具有视觉上的装饰美感,更传达出一种崇尚自由的精神内涵,让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内心也能得到净化与升华,仿佛置身于一个纯净的童趣世界,心灵得到了洗礼。
(三) 意向造型审美符号
意向造型是学院派工笔画家在造型观念上的重要创新。唐勇力的作品常常运用“虚染”的技法,在《敦煌之梦》中,画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虚化处理,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意境。画面中的人物形象似真似幻,仿佛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唐勇力通过对意向造型的运用,打破了传统工笔画写实造型的局限,将写意性语言注入其中,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让观者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神秘的敦煌世界。
刘金贵的作品中也常常运用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审美符号。在《节日的山村》中,画面中小学生的形象进行了漫画语言形式处理,突出了孩子特有的聪颖、伶俐,形成了画家具有象征意义的审美符号。意向造型和审美符号的运用,使作品升华了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三、独特创新性表达
(一)没骨技法创新
传统没骨画注重对色彩和形态的表现,而学院派工笔画家在此基础上融合西方造型体系概念,使没骨画呈现出全新的视觉效果。徐华翎在创作中运用色彩的灰度变化来表现物象,刻意弱化光影效果,模糊物象边界感,营造画面唯美、知性之美。在《窗外1》中,通过对花草剪影般的呈现,展现出了叛逆、至纯、至净之美。这种创新的没骨技法,使画面更加缥缈、空灵,丰富了没骨画的表现形式,让没骨画在传统之上焕发出新的活力。此技法贴切的表达了画家的心境,使其情感意识鲜活地呈现在观者眼前。
(二)材料与色彩语言创新
在材料运用上,学院派工笔画家不断探索新的材料和技法,如运用云母、金银箔等材料,使画面呈现出独特的质感和光泽。在色彩语言上,他们打破了传统工笔画色彩的固有模式,借鉴西方绘画的色彩理论,创造出更加丰富、鲜艳的色彩组合。例如:郭继英在作品中运用日本岩彩颜料与传统工笔画颜料相结合,在《汉字系列—逐》中,通过补色间的强烈碰撞,展现出了草原民族的勇猛与活力,让工笔画能够更好地表现当代社会的风貌,使传统绘画形式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
(三)重构中西融合造型理念
学院派工笔画家在造型方式上积极探索中西融合的道路,他们在保留中国传统工笔画线条造型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绘画的写实造型和构图方式。画家在作品中运用西方写实法和工笔渲染法塑造人物形象,例如:何家英在《舞之憩》中,人物形象更加写实,同时又通过线条的运用保留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韵味。这种重构中西融合的造型方式,使学院派工笔画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多元化,既具有西方绘画的写实性,又不失东方绘画的含蓄与典雅,为工笔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能够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四、师承风格探究
(一)美学思想发扬
学院派工笔画家的师承风格在教学体系中得到了良好的延续。以何家英为代表的一批画家,在教学中注重对传统绘画技法的系统传授,同时也鼓励学生创新。何家英的学生陈治、武欣在创作中继承了何家英对人物形象细腻刻画的特点,在《儿女情长》中,陈治、武欣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家庭团聚时的场景,人物形象柔和、自然,体现了何家英教学理念的核心审美。同时,陈治也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如对现代生活场景的独特捕捉和对色彩的独特运用,使作品更具时代感。
(二)造型语言传承
在造型技法上,学院派工笔画家也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何家英的造型技法严谨、细腻,注重对人物结构和比例的准确把握。孙震生在继承何家英造型技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在色彩运用上,赋色更加大胆、鲜艳,在《天鹅之恋》中,黄色、黑色的巧妙设计,使画面更富有视觉冲击力。造型语言的传承,体现了学院派工笔画家的艺术特点与追求,他们既传承个人造型语言体系,又鼓励学生创新,不断推动学院派工笔画向前发展,让工笔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代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五、结语
学院派工笔画家在题材选取、形式语言、创新表达以及师承风格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他们通过对传统工笔画的继承与创新,为当代工笔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题材上,无论是女性题材还是少数民族题材,都展现出了丰富的内涵和时代精神;在形式语言上,线条、色彩和意向造型的独特运用,使作品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创新表达上,没骨技法、材料与色彩语言以及中西融合造型方式的探索,为工笔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在师承风格上,教学体系和造型技法的传承与创新,保证了学院派工笔画家美学风格的延续和发展。
展望未来,学院派工笔画家应继续坚持在传承中创新的理念,不断探索新的题材、形式语言和表现手法。同时,关注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使作品具有更强的思想性和时代感。相信在学院派工笔画家的共同努力下,工笔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必将在当代社会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为世界艺术的发展贡献独特的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在全球艺术领域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文章来源: 《新美域》 https://www.zzqklm.com/w/qk/29468.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