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乡土景观设计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正在逐步推进,农村道路、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逐渐完善。乡土景观设计理念在新农村建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它是国家整体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地域特征与当地传统民俗风情相结合的新型村落形态。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并通过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和物质享受的景观设计,以此营造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农村。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乡土景观设计是一项极为重要且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乡土景观设计概念
乡土景观设计是指在农村地区或乡村环境中进行的景观规划和设计活动。它是以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为基础,打造与乡土特色相契合的景观空间。乡土景观设计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自然环境。乡土景观设计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尊重并融入现有的地貌、水系、植被等自然元素,使设计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共生。(2)文化特色。乡土景观设计强调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通过融入乡村的传统建筑、物质文化、生活方式、乡村活动等元素,打造具有独特乡土风貌的景观。(3)居民需求。乡土景观设计注重满足居民对美好环境的需求,提供具有舒适和安全感的休闲、娱乐和交流场所,增强人们的归属感和社区凝聚力。另外,乡土景观设计要综合考虑运用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设计方法,注重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能源利用等方面,确保景观设计的长期可持续性。乡土景观设计通过结合自然、历史和人文因素,可以打造出反映当地特色和满足居民需求的独特景观空间。它旨在保护乡村环境、传承文化、促进农村发展,并为人们提供宜居、宜游的乡村生活体验[1]。
二、乡土景观设计的原则与理念
乡土景观设计的原则与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反映地域特色。注重体现当地的自然环境、地域特色和地方文化,让人们在农村环境中能够感受到独特的地方风情。(2)尊重自然生态。尊重并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合理规划农田、水系、林地等自然资源,实现景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3)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农村居民的需求和生活方式,创造出适合农村居民休闲、娱乐和社交的环境空间。(4)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长期可持续发展,在保护乡村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同时,要考虑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5)综合考虑功能与美观。综合考虑农村的实际功能需求和美观性,合理规划农田、农舍、农业设施等要素,使其既符合功能要求又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因此,乡土景观设计要以保护和弘扬农村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创造出与农村环境相适应的美丽景观,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三、新农村建设中乡土景观设计的策略
(一)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农田、水系、林地等自然资源,保护和恢复农村的自然生态系统,增强乡村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首先,应尊重和保护农村地区的天然湖泊、河流、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减少开发和破坏,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生物栖息地[2]。其次,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应合理规划和增加植被覆盖,尤其是适宜的树木和灌木植被,以增加景观的绿色度和生态功能。合理规划和管理水体,保护农村地区的河流、湖泊和水源地,防止污染和过度开发,提高水质和水量供应。其次,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和方法,如有机农业、绿色种植、生态水稻等,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促进农田健康生态系统的建立。同时注重保护和恢复乡村地区的濒危物种、珍稀植物和动物,营造适宜它们栖息和繁衍的生态环境。此外,还应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测和管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等,确保乡土景观的整体环境质量。
(二)体现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
注重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通过对乡村建筑、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等进行保护、修复或传承,营造出具有浓厚乡土氛围的景观空间。首先,要保留和修复乡村传统建筑,如木结构房屋、石板小屋等,使其成为乡土景观的一部分,展示当地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并强调地方文化元素,通过艺术装饰、雕塑、壁画等方式,将当地的民俗文化、传统故事、民间艺术等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营造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3]。其次,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建筑、文物、纪念碑等,将其融入景观设计中,展示乡村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创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标志性景点,如城市标志、村庄入口标志、主题公园等,形成独特的地域形象和品牌。此外,还可以组织传统的民俗活动、庙会、乡村文化节等,让乡村居民和游客亲身参与,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乡土风情。同时设置人文导览牌、解说标识等,提供对景点的介绍和解说,帮助游客了解乡村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色。通过体现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乡土景观设计能够展示乡村独特的魅力和风貌,增强对乡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改善农村的交通、供水、照明等基础设施,优化道路布局和绿化设计,提升农村环境的舒适度和美观度,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首先,应改善农村道路和交通,规划和改善农村道路网络,建设便捷的交通系统,使农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对农村村庄和住宅区进行美化改造,包括整治杂乱无章的建筑、统一立面颜色、规范屋檐高度等,提升村庄整体形象。注重绿化建设,种植树木、花草植被,规划公园、花坛、绿化带等,营造宜人的乡村环境。其次,推广垃圾分类制度,提供合理的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培养居民良好的垃圾处理习惯,减少环境污染。改造和修复农村供水和排水设施,确保居民有充足的清洁饮用水和良好的排水条件。此外,推广农田防护林、植物覆盖带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认识和意识。通过提升农村环境质量,乡土景观设计能够为农村居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结合乡村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通过景观设计引导农村旅游、农业观光、乡村休闲等经济活动,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发展和可持续增长。首先,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规划和发展适合农村的特色农业产业,如农副产品加工、有机农业、农村旅游等,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其次,打造农产品品牌,通过推广农产品品牌和系列化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拓宽农产品的市场渠道,增加农民的收益[4]。推动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整合资源、提高效益,加强合作社与农民的合作和共赢机制。此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鼓励和支持农民创业和就业,开展培训课程和技能培训,提供创业指导和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发展。还要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提供农村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解决农民资金需求问题,推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乡土景观设计能够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经济状况,推动乡村全面发展。
(五)弘扬乡风文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借助乡土景观设计,传承和弘扬农村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工作。首先,通过景观设计将乡村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如传统建筑、民俗活动、手工艺品等,展示乡村的历史、风俗和民间艺术,激发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规划和建设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如文化广场、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为居民提供学习、娱乐和交流的场所,加强乡风文明的培养和传播。其次,在景观设计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包括尊重、诚信、友善、平等等,倡导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支持农村公益文化组织的发展,如文艺团队、书画协会、青年志愿者等,开展公益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增强社区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此外,要结合现代科技和文化创意,创造具有时代特色的乡土景观设计,如数字化展示、科技互动体验等,提升农村文化的传播和吸引力[5]。他是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节庆活动,如戏曲演出、民俗表演、乡村音乐会等,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弘扬乡风文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景观设计能够激发居民的文化认同和自豪感,塑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推动乡村文明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
(六)加强农村居民参与和共建共享
通过加强农村居民参与和共建共享,可以增强农民对乡村建设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首先,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参与机制,通过广泛开展居民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方式,使农村居民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参与到农村发展的各个阶段。并及时向农村居民公开有关农村发展的信息,包括政府政策、规划方案、项目计划等。利用多种渠道和媒介,如广播、宣传栏、社交媒体等,向农民传达农村发展的理念、目标和进展情况,增强农民对农村建设的关注和参与意识。其次,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文化演出、体育比赛、手工艺培训等,提供农民交流互动的场所和平台。同时,提供服务设施,如医疗卫生站、图书馆、体育健身设施等,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6]。此外,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和其他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共同经营、共享资源和利益,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加。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乡村民宿等产业,促进农村多样化经济发展。最后,还要组织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和乡村美化工作,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道路清扫等。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增强农民对乡村环境质量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七)保护农村传统文化
通过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首先,保护和修复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农村建筑、遗址和传统村落。通过修缮、保养和复原等手段,使这些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传承。鼓励农民举办传统的节日庆祝活动和民俗表演,如农历年、清明节、端午节等。组织传统的乡村运动会、庙会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次,保护和传承农村的传统手工艺和技艺,如染织、陶瓷、编织等。组织培训班和展览,传授相关技能,并提供市场渠道,促进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和传承。弘扬农耕文化和农业习俗,如农事节气、祭祀仪式等。通过展示农业工具、农民服饰、农业歌谣等手段,展现农村的传统农耕文化和农民生活方式。此外,要鼓励居民创作乡土文学作品,以记录和传承农村的历史和文化。组织乡村戏剧、舞蹈和音乐等表演艺术活动,让居民参与其中,传承乡音乡情。最后,还要加强农村的文化教育和培训,向农民普及农村传统文化知识,开设相关的课程和讲座。建立文化教育基地,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场所,为农民提供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机会。
(八)创新与现代化
融入适度的现代元素和科技手段,如智能化管理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既满足乡村发展的需求,又保持乡村的自然和文化特色。在乡土景观设计中,通过引入创新的理念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可以为乡村提供更先进、便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首先,将现代科技应用于乡村发展中的景观设计,如智能化管理系统、自动化灌溉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等,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资源浪费,并为居民提供更便利的服务。其次,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等,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选用环保材料和技术进行乡村建设和景观设计,如使用可回收材料、绿色建筑技术等,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此外,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和数字化平台来宣传乡村特色、吸引游客、引导公众参与,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活力。最后,要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结合信息技术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同时发展农村电商,拓宽乡村居民的经济渠道,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创新与现代化的策略,乡土景观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和游客对于现代化、便利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同时保持乡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传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农村建设中,乡土景观设计的实施十分重要,它不仅关乎农村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生活的提高,还关系到乡村形象的塑造和乡风文明的弘扬。因此,在进行乡土景观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保护、地域特色表达、农村环境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价值观传递等方面的因素,以推动乡村地区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空间,从而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愿景。通过乡土景观设计的落地实施,我们可以共同创造出美丽、宜居的新农村。
本文来源:《村委主任》https://www.zzqklm.com/w/xf/3217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