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影视物理特效材料对比研究分析 --以特效化装为例
引言
物理特效是指区别于电脑后期特效的一类多元化的利用特殊材料来进行实体创作艺术的一门艺术。物理特效泛指以:风霜雨雪自然模拟、微缩景观、灾难机械装置、爆破烟火特效、特效化装、特效道具、特效机械仿生、特效毛发、特效服装等为主的实体特效的总称。本文中的特效化装实体制作正是以此:综合一些特殊技法、特殊材料、特殊制作工艺结合多种学科综合制作出的真实的能触摸的仿生实体特效。它是借助于可塑物材料以雕塑式、添加式等立体造型手法对影视生物角色进行造型创作,来改变演员的躯体各部位的生理特征,以达到影视角色三维实体形象的改变、生物外形(貌、体)的仿真,获得立体、逼真的视觉效果满足影视实体特效拍摄需求。
一、特效化装回顾与物理特效简析
回顾我国特效化装的起源,据老一代前辈的回忆及著作中查证,大概在建国前夕的东北电影制片厂训练班开始。该制片厂先后在建国前后邀请苏联相关专家进行国内电影相关人才的专业技能培训班,并在长春成立了国内第一家最早的专业特效化装的工作室,为影视制片厂服务。那时的材料基本是以一次性塑形材料为主,比如乳胶、鼻油灰(塑形油泥)、棉质纤维类塑形材料、桃胶、天然乳胶、共聚物胶等。最初传统的特效化装概念指一种影视特殊领域的化装,最早脱胎于影视化妆,因此早期概念特效化装也被称之为塑形化装。回顾国内的特效化装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最早的解放建国后的时期,八九十年代的发展时期再到进入21世纪的稳定期三个阶段。八十年代前后塑型化装包含的主要内容有:老年装类、仿装类(肖像装等)、气氛装类、异兽装类等这几大类。
近十年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内影视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观众对电影呈现画面的质感及五感的体验度要求越来越高,特效化装也随之在创作主体上从人扩大到了生物角色范畴,内容也升级、合并到了物理特效的大概念下。物理体效其主要涵盖:仿生机械模拟类、电子元器件控制类、仿生假肢类(道具)、仿真服装类(特效服装)、特效化装、特效毛发类等等,制作内容也融合了数字技术和电子、机械等参与其中。制作过程主要以手绘和电脑软件(photoshop.zbrush等)绘图软件、加工类软件进行前期生物角色概念和数字设计,利用雕塑造型、3D扫描及打印技术、模具翻制、假皮制作、上色涂装、上妆及仿生机械等制作步骤,形成了当下的庞大的综合实体特效生态群,因此也衍生出了:概念设计师、数字雕塑师、3D涂装上色师、模具设计制作师、物理机械师、特效服装师、特效化装师、特效毛发师等等一些列新型实体特效岗位。
二、国内特效材料简析及应用
1.共聚物树脂类特效材料
共聚物树脂(vinyl chloride-vinyl acetate copolymer)简称共聚物,它是氯乙烯与醋酸乙烯酯的共聚产物。由于在聚合物的侧链引入酯基,起到内增塑的作用,改善了聚氯乙烯的柔韧性和坚固性,两者共聚时所添加的配比不同,材料的强度、硬度均不同。一般会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作为该材料的软化剂(增塑剂),理论上添加的越多共聚物越柔软,制作出的假体越容易与演员的面部贴合,服帖性更高,其溶解剂为丙酮者居多。笔者对该材料的使用心得如下:聚录乙烯粉末或颗粒60克,200毫升丙酮作为溶解剂,2毫升到10毫升不等的苯二甲酸二丁酯作为增塑剂(视制作要求及效果随机调配剂量),待聚氯乙烯全部溶化后即可产生一组份共聚物。尤其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温度的增加可以加快几样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在此强调关于共聚物的调色问题:戏剧油彩、化妆散粉等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不同调色种类的添加,并且可以跟铂金硅胶一样添加红色纤维丝以得到实际需要的仿真红血丝的效果。综上,特效化装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不同材料之间的配比和搭配,以完成创作的需要。
共聚物作为国产的本土应用最广的特效化装材料,广泛应用于战争伤效、角色仿老妆的眼袋、皱纹的制作、老年装的整体假体创作当中,搭配食品级蓖麻油进行上装使用,其效果不亚于国外进口的铂金硅胶的仿真质感及柔软度,并且其造价低廉、极易与皮肤无痕衔接、且可溶解后重复使用、可塑性强(可随时随地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假体薄厚)、不受阴阳模具的限制等特性,直到今天,仍受剧组资深化装师们喜爱,尤其在影视剧组时间紧迫、制作周期较紧的应急时刻,该材料可谓“万能”救场之应急材料。并且笔者在创作过程中发现国产共聚物可以取代高昂进口的Baldiez光头材料,搭配丙酮进行使用,效果极佳,不易穿帮且成本低廉。但共聚物也有其专属特性,其制作假体的过程需要分层进行多遍的涂抹扫刷,不能一次性注塑成型,因此其制作周期和时间成本较高。若前期几层刷的太厚,会在较厚的位置形成气泡,影响假体的质感和效果呈现,因此共聚物用于制作小型零部件和局部假体时是最好用。另外,该材料不透气,在炎热的高温下,假体边缘容易开胶开裂。并且不宜存放时间太久,会老化变硬等问题。因此,特效化装师只有了解其充分的特性,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性能。
2.聚氨酯类特效材料
聚氨酯发泡(Polyurethane foam)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汽车等行业的化学材料。以极其广泛的应用范筹也被用于特效化装领域。根据结构性质及特效化装制作需求,一般在该领域主要应用以下两种类型为主:
①.聚醚型聚氨酯发泡剂。这种发泡剂主要由A料聚醚多元醇和B料异氰酸酯反应生成,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适用于软质泡沫制作特效道具(软材质)、假体填充使用居多。
②.聚酯型聚氨酯发泡剂。这种发泡剂主要由A料聚酯多元醇和B料异氰酸酯反应生成,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耐老化性,适用于特效道具(硬材质)、特效服装等填充使用居多。
聚氨酯发泡依照其物理特性分为硬质发泡和软性发泡两大类。硬质发泡在特效化装常用的基本又分为硬泡聚醚多元醇、仿木聚醚两类。聚氨酯硬泡以聚醚多元醇,催化剂,发泡剂,泡沫稳定剂(或称匀泡剂)等混合后为A组分,以聚异氰酸酯为B组分,根据用途将A.B组分按一定配比(100g:30g)搅拌均匀后可直接喷涂于无模具任意工件上自然固化,或直接浇筑在阴模模具内固化成形。
而软性发泡又分为自结皮和不结皮两种,自结皮的聚氨酯发泡会在表面凝固后形成光滑的较硬皮层,可用于制作光面光滑物体表面和上色质感涂装。软性发泡主要起到缓冲和填充作用,以特效仿真肢体举例,常用于活体取模后制作软材质填充,将取模后的阴模内浇筑调配好的肉色仿真硅胶,均匀晃动直至硅胶与阴模表面凝固成型,然后运用聚氨酯软发泡进行填充。最终成品外表面为仿真硅胶材质,内部填充为软发泡,这两种制作材料的选用搭配既能保证假体表面的仿真效果较佳的同时整体肢体的重量还较轻,再配合肢体内的预埋机械关节,可以实现仿真肢体的关节活动的动态仿真和外观仿真属性。
三、国外特效材料的简析及应用
国外特效化装的高水准代表主要以好莱坞电影为主导,其中特效化装领域主要以发泡乳胶、铂金硅胶、Super Baldiez、3D转印材料等作为主要的特效制作材料。
1.发泡乳胶(Foam Latex)类特效材料
发泡乳胶也叫泡沫乳胶,是当下国际特效化装领域三维实体化装造型的主流产品。发泡乳胶主要以主料、发泡剂、固化剂和胶凝剂四种原料为一组份组合而成。规格上以Monster Form(MONSTER MAKERS FOAM LATEX)品牌为例,有一加仑装和五加仑大桶装规格。一组份为主料(High Solids Lstex Foam Base)170克、发泡剂(Microcellular Foaming Agent)30克、固化剂( Standard Curing Agent)15克、胶凝剂(Standard Gelling Agent)14克,为一组基础配比数值。但由于每位特效化装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介于角色的需求及实际情况的需要(气候及湿度温度的变动等),对该基础配比会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需要制作出的发泡乳胶的假皮耐撕裂性韧性较强,在固化剂的配比上需要适当的增加比重,增加发泡的韧性。因此,想得到细腻、柔软度高、耐撕裂的优质发泡假体则需要在材料的调配、时间的掌控、搅拌机的搅拌速度上三者相互配合才能实现,这就对发泡制作者提出了经验及技术上极高的要求。
发泡乳胶材料的特性主要以轻盈柔软、透气性佳、价格相对较为低廉等为主要优点,深受特效化装师们的钟爱。但缺点也非常明显,跟硅胶相比,在高仿生度及透明度上相对较弱一些。
2.铂金硅胶(加成固化型硅胶)特效材料
铂金硅胶的催化剂是铂,所以铂金硅胶名称源于其催化所起。也有硅胶的催化剂为锡化学品作为催化剂,俗称锡硅胶(缩合固化型硅胶)。铂硅胶和锡硅胶在特效化装领域采用哪种材料主要还是取决于应用的制作场景及制作内容和效果而定。锡硅胶主要特性是在室温下可以几乎在任何物体表面或模具内固化,加之其对抑制起固化的材料不敏感中毒性较低(中毒:行业内指非实验室条件下因受某些材料表面的残留物或液体、空气当中存留等污染从而导致硅胶而不凝固的现象),因此应用较为广泛,比如用其制作浇筑石膏模具、玻璃钢树脂模具、聚氨酯类模具等。但笔者要提到一点,在笔者从业经历当中,用锡硅胶制作的模具绝对不能直接在其表面浇筑铂金硅胶,反之在铂金硅胶模具表面浇筑锡硅胶则没问题。
铂金硅胶以高度仿真的皮肤质感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皮肤仿生及身体各部位的假体假肢等触感仿生的制作当中。其配合后期上色涂装呈现出的色彩仿真质感是其他一切仿真材料不可比拟的。比如作者在《消失的她》、《外科风云》、《焕脸》等影视剧特效化制作中就是采用铂金硅胶制作的假体,取得不错的效果。但铂金硅胶的制作过程是相对复杂的,尤其结合 Moudle Life 这家英国企业生产的丙酮性光头材料Baldiez和醇溶性光头材料Super Baldiez进行结合使用的时候,对制作步骤和工序上都有着严格的制作要求。首先:硅胶的自重问题,这对于制作大面积假皮来说其实并不是太友好。其次,硅胶的透气性较弱,这就给演员带妆长时间拍摄带来了肉体上的痛苦。再次,铂金硅胶成型(固化)条件极其脆弱敏感,对一切含硫成分、锡成分、磷成分、丙烯酸类等等材质都有起反应,业内俗称“中毒”,致使双组分铂金硅胶不固化,所以这是其最致命的弱点,因此在使用操作过程当中尤其要注意。
3.Bondo及3D转印特效材料
Bondo为白胶和二氧化硅(轻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作而成的可以用于填补空缺或衔接假体边缘无痕过渡用的一种修补剂。其在粘稠状态下用于修补凹陷及顺延假体边缘等搭配异丙醇使用,有着非常好的平滑假皮物体表面的作用,是在上装或修补假体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优质填补材料。而将Bando加入一定比例的蒸馏水进行稀释,然后用小型搅拌机进行长时间的搅拌,使其内部水分慢慢的析出和挥发得到的粘稠且匀称绵密的膏状体。配合冰箱冷冻,结合醋酸转印贴纸使用就会得到好用的3D转印假体材料。该材料尤其在制作小型零部件的假体或伤效妆上,有着极好的仿真效果。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伤效领域居多。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耶稣受难记》(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中的应用,其逼真的效果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充分还原了耶稣受难时的真实场景和肉体呈现出的痛苦感受。因此发明该转印技术的克里斯蒂安.延斯利(Christien Tinsley)获得了2008年美国科学和技术学院奖,属于为特效化装行业提供了一种全新应用材料。
总结
以上为作者十多年从业经验结合国内外的特效化装行业的发展变迁,对国内外材料使用频次较高、较为常用的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和特性分析,对特效材料的使用方法、配方配比等进行的对比研究,试图通过研究,普及特效化装材料在我国影视剧中的应用,为特效化装创作者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提供一些帮助。中国影视行业整体的工业化、标准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的要求,我们身为影视行业的一份子,仍需焚膏继晷的努力,创造出属于中国特色的物理实体特效,推动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进步。
文章来源: 《上海轻工业》 https://www.zzqklm.com/w/kj/30978.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