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探析
新闻报道对社会事件与热点现象进行还原与再现,在引导社会舆论与提供信息服务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四全媒体的概念也逐渐进入到新闻报道领域,为新闻报道的创新提供新的路径。面对新的时代发展趋势,新闻报道需联合社交媒体平台搭建信息传播矩阵,并融入交互技术与具身设备更新新闻报道的表现形态,通过个性化推送与分众化传播的方式提升新闻报道的服务性能,从而推动新闻报道完成全程、全员、全息、全效的转变,实现新闻报道的更新与变革。
全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创新机遇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新闻报道的创新带来相应机遇,其贯穿于新闻报道制作与传播的全过程之中,为新闻报道的更新与变革提供有力支持。首先,智能算法的加入提升新闻报道的制作效率,改变新闻报道的生产流程,为新闻报道的创新打好基础;其次,新兴媒介与新闻报道相结合更新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为新闻报道赋予新的生机与活力;最后,VR等虚拟现实技术为新闻报道的传播提供畅通渠道,推动新闻报道持续发展。
智能算法提升生产效率。智能算法的加入可有效提升新闻报道的生产效率,增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与传播力,从而使新闻报道在众多信息中突出重围,实现新闻制作与智能技术的有机融合。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全员媒体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力军,用户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内容,但由于用户群体的媒介素养参差不齐,反而使得真假难辨的信息充斥在网络环境中,影响用户对于信息的判断与认知。但传统新闻报道在生产时有着繁琐的制作流程,无法对网络空间中的不实信息与虚假谣言进行即时澄清,导致虚假信息肆虐传播,不利于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而智能技术的加入则为新闻报道的即时制作带来机遇,智能算法可对网络环境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同步搜集与整理,并根据信息数据即时生成新闻素材,简化新闻报道的生产流程,使新闻报道可在第一时间内对网络信息进行澄清,提升新闻报道的传播时效,为新闻报道的创新之路打好基础。
媒介加持更新新闻形式。新兴媒介的融入更新新闻的报道形式,实现新闻报道由静态表达向动态呈现的转变,为新闻内容的多元化展现提供新的机遇。传统的新闻报道以文字、图片为主,虽可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的描述,但缺乏新意的表现形式易使用户对报道产生审美疲劳,继而削弱新闻报道的影响力与竞争力。而全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则为新闻报道形式的更新提供有力支持,在万物皆媒理念的加持之下,直播、H5技术、游戏等多种新兴媒介逐渐进入到新闻报道的制作过程中,衍生出新闻游戏、3D新闻、直播新闻等多种新闻报道形式,不仅为用户提供具有新意的新闻报道内容,还突破新闻报道同质化的固有弊端,实现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化呈现,为新闻报道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内容交互突破传播壁垒。VR等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入增强新闻报道的交互程度,有效突破新闻报道在传播时所遇到的壁垒,为新闻报道的广泛传递提供支持。新闻报道不仅是对社会事件与热点现象的真实还原,还承担着深度剖析新闻事件与引导社会舆论的重任,是用户深入了解新闻事件的关键窗口。新闻在进行深度报道时,为详细解释事件的来龙去脉,难免会引用专业名词与术语,在无形中会与用户之间形成传播隔阂,不利于用户对于报道内容的深度理解,反而使新闻内容趋于同质化,影响新闻报道的后续传递。而VR等虚拟现实技术的加入则使新闻报道的广泛传递成为可能,虚拟现实技术与新闻报道相融合可为用户再现新闻事件的发生情境,使用户在沉浸式的虚拟氛围中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始末,从而在内容的创新交互中直观感受新闻报道所呈现的价值内涵,有效突破无形的传播壁垒,为新闻报道的广泛传递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类”获奖新闻的具体实践
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类”获奖新闻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从多方面对新闻报道进行更新,制作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新闻作品,是全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创新的典范。为更好的推动新闻报道的融合创新,“融合创新类”获奖新闻搭建实时通道与用户共享新闻时空,并引入VR技术延伸新闻报道的表现空间,从形式与内容上对新闻报道进行变革,为新闻报道的创新提供成功经验。
搭建实时通道共享新闻时空。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类”获奖新闻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搭建实时传播矩阵,通过全方位与立体化的传播通道与用户共享新闻时空,增强新闻报道与用户群体之间的联系,加深用户对于新闻报道的体验。全媒体时代要求用户全程参与到新闻报道的传播过程中,而新闻报道也应及时对用户的反馈进行回应,继而实现用户与新闻报道的双向互动。为搭建畅通的新闻传播通道,“融合创新类”获奖新闻从社交媒体平台入手,在微博、微信、客户端中实时发布新闻内容,并通过实时评论的方式与用户进行交流与互动,使用户在新闻共享的过程中加深对于新闻内容的理解,实现新闻报道传播方式的更新与变革。
例如南方都市报获奖作品《“最美逆行者”系列融媒报道》便为新闻报道更新传播方式提供有力借鉴。南方都市报发挥微博即时与交互的传播优势,在微博上设置“最美逆行者”的相关话题,并通过实时交流的方式与用户共享逆行者的具体事例,使用户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深入体验逆行者的艰辛与不易,从而增强新闻报道的影响力与传播力,实现新闻报道的广泛传播。
引入VR技术提升用户体验。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类”获奖新闻将VR等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到新闻报道中,更新新闻报道的表现形态,实现新闻报道形态的创新转变。传统的新闻报道以平面形态为主,尚未延伸至三维立体的空间中,不利于新闻报道的进一步更新,反而使新闻报道脱离时代发展的潮流,阻碍新闻报道的持续创新。“融合创新类”获奖新闻为紧跟全媒体时代的前沿趋势,通过VR等虚拟现实技术还原新闻事件的发生场景,使用户亲身进入到新闻事件的发生情境中,直观感受新闻报道的细节与始末,实现新闻报道立体化形态的更新与创造,为新闻领域注入新的创新活力。
获奖作品《独家VR互动视频!身临其境,海陆空全景围观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便采用VR报道的方式真实还原平潭海峡公铁大桥的全貌,用户可突破时空的限制穿越至大桥之上,并从海、陆、空、高铁四个场景全方位的欣赏大桥的全貌,对平台海峡公铁大桥及其价值意义进行深入了解。VR技术的融入不仅为用户提供新颖的新闻体验,还更新新闻报道的表现形态,助推新闻报道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实现新闻报道与前沿技术的有机融合。
表现形式多样增强新闻观感。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类”获奖作品将多种媒介形式与新闻报道相结合,打破新闻报道同质化的固有形象,增强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实现新闻报道形式的融合创新。新闻报道的职责在于将新闻事件进行完整还原与再现,使用户对于新闻事件有真实与客观的了解,实现新闻报道传递事件真相的使命。其中,新闻报道形式对于新闻传播效果起着关键作用,枯燥无趣的新闻形式会削弱用户的阅读兴趣,继而阻碍新闻报道的广泛传递,影响新闻报道发挥其传播价值。
为吸引用户群体的阅读兴趣,增强其对于新闻报道的感官体验,“融合创新类”获奖产品积极与不同媒介相融合,延伸出多样化的新闻报道表现形式。新湖南客户端制作的获奖作品《这些痕迹,刻在你脸上,痛在我心里》采用海报的方式展现出一线医护人员摘取口罩之后的面部勒痕,直观呈现出医护人员的坚毅与辛劳,使用户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新闻报道的整体观感。而央视财经客户端的作品《走村直播看脱贫》则以vlog的形式展现出脱贫乡村的发展变化,为用户带来与众不同的新闻视角,继而加强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为新闻报道的形式创新提供成功经验。
深耕主题内容坚守新闻本位。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类”获奖作品深耕主题内容,通过翔实的新闻内容展现出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过程,突显出新闻报道的引导力与权威性,为新闻报道的融合创新提供扎实的基础。新闻报道的创新不仅要体现在形式中,还应聚焦于新闻的主题与内容之上,尤其在如今新闻竞争尤为激烈的环境中,新闻内容始终代表着新闻报道的核心竞争力,是新闻报道创新发展所不可忽视的关键要素。但部分新闻报道在制作时将重点放置于形式的更新之中,未对新闻主题与内容进行打磨,使得新闻报道缺乏价值深度,导致新闻报道背离其创新的初衷。
为呈现出更加优质的融合新闻作品,“融合创新类”获奖作品始终坚守新闻本位,从宏观的时代主题出发,通过微观内容对主题进行刻画与升华,并对内容素材进行深耕打磨,生产出具有深度意义的新闻作品。纵观“融合创新类”获奖作品,其主题涉及抗疫、脱贫攻坚、时代变迁等重大领域,反映出新闻报道对于宏观主题的彰显与呈现。与此同时,为展现出主题的重要性,“融合创新类”获奖作品的制作团队深入到新闻一线进行相关内容的素材进行搜集与整理,在反复打磨中生产出具有价值意义的新闻作品,为新闻报道的创新提供内容支持。
全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
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类”获奖作品的创新策略为新闻报道的更新与变革带来相应借鉴,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全程:搭建传播矩阵加强新闻流动。新闻报道可联合社交媒体平台搭建信息传播矩阵,实现新闻报道与全媒体的完整融合,推动新闻报道呈现出全流程跟踪与全链条播报的传播态势,从而为新闻报道的融合创新提供畅通渠道。四全媒体要求新闻报道需对新闻事件进行全链条追踪,并通过多角度呈现的方式全方位展现新闻事件的发展细节,实现新闻报道的全程展现。以往,新闻报道的传播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为主,线性传播的特征使得新闻报道将重点放置于事件的最终结果,而事件发生的整体过程却被简略带过,阻碍用户对于新闻报道的全程了解。
为使新闻报道跟随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进程,新闻报道可延伸其传播渠道,在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中注册官方账户,搭建完善与全面的新闻传播链条,通过媒体传播矩阵加强新闻报道的流动,为新闻报道的全程传递提供具体途径。与此同时,新闻报道可根据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特征发布相适配的新闻内容,并发挥社交媒体平台的优势多角度展现新闻事件的细节与过程,使用户对新闻事件的发展进度有细致的了解,更新新闻报道的传播方式,实现新闻报道传播格局的变革。
全员:融入交互技术强化新闻互动。新闻报道可与交互技术相结合,增强新闻内容与用户群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程度,使用户群体真正参与到新闻报道的传播过程中,实现新闻报道形式的有效更新。传统新闻报道单向传播的模式将用户作为新闻内容的被动接收者,忽视用户群体对于新闻内容的反馈与交互,使新闻报道仅仅成为传播信息的手段,从而导致新闻媒体流失大量用户,限制新闻报道的持续发展。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用户逐渐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成为信息传递的主力军,因此,新闻报道更应重视用户群体的主体地位,将用户纳入到新闻报道之中,实现用户群体的全员参与。
一方面,新闻报道可将H5等交互技术融入到新闻报道中,通过设置互动环节的方式增强新闻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用户在信息交互的过程中由新闻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继而真正参与新闻报道之中,提升用户对于新闻内容的体验。另一方面,新闻报道也可对表现形式进行更新,利用新闻游戏等方式使用户对新闻报道的细节与要素进行自行获取,并根据用户的游戏进度予以反馈,将全员参与与全体互动的理念融入到新闻报道中,实现新闻报道形式的颠覆革新。
全息:联合具身设备优化新闻呈现。新闻报道可对新闻生产方式进行优化,将具身设备与新闻报道相结合,创新新闻报道的呈现形态,从而推动新闻报道实现三维空间的立体化革新。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他认为媒介可以对人的感官进行延续,从而在感官延伸的过程中改变人们对于信息的认知能力,增强人们对于信息的感知程度。而全媒体时代所提倡的全息媒体正是基于麦克卢汉的理论所衍生而出,全息媒体要求新闻报道应通过先进的智能设备对人的感官进行融合,并通过多感官融合使新闻报道的形态更加立体化,实现新闻报道的空间变革。
为更好的推动新闻报道实现形态创新,新闻报道可与具身技术相联合,通过具身设备对用户的触觉进行延伸,使用户在新闻情境的虚拟还原中真正感知到新闻事件的发生始末,继而对新闻报道产生深入了解。除此之外,具身设备将平面的报道内容拓展为立体化的新闻空间,不仅对新闻报道的呈现形态进行更新,推动新闻情境实现真实还原,还为新闻报道的多维度展现提供新的思路,带来新闻领域的巨大变革。
全效:提升服务性能重塑新闻生态。新闻报道需增强其内容的服务性能,拓宽新闻主题与内容的覆盖范围,为新闻报道注入新的内涵,从而更新新闻报道的制作理念,重塑新闻报道的传播生态。全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大量的信息内容充斥在网络环境中,面对冗杂的信息内容,用户难以及时对网络信息的真假进行分辨,反而极易被虚假信息与谣言所煽动,导致群体极化与负面舆情现场频发,不利于网络生态环境的维护。信息传播环境的转变无疑对新闻报道的内容带来相应挑战,新闻报道需及时根据网络信息的传播趋势更新制作理念,通过分众化呈现与个性化推送的方式提升新闻报道的服务性能,实现全效媒体与新闻报道的同频共振。
一方面,新闻报道可对内容进行精准划分,突破新闻报道传递新闻事实的固有功能,将政策解读、生活服务、热点剖析等内容融入到不同板块之中,延伸新闻报道的服务范围,从而有效提升新闻报道的服务性能。另一方面,新闻媒体可通过算法技术对用户群体进行画像,使新闻报道的内容推送更加精确,增强新闻报道的传播效率,继而在第一时间内对网络虚假信息进行澄清,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的走势,从根源上重塑新闻报道的传播生态,为新闻报道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结语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新闻报道的创新带来相应机遇,面对新的传播环境,新闻报道需跟随时代发展的趋势,搭建社交媒体传播矩阵,加强新闻报道的流动与传递,实现新闻传播渠道的更新。与此同时,新闻报道需联合交互技术与具身设备,使用户在与新闻报道的交流与互动中直观体验新闻事件发生的始末,从而增强用户对于新闻报道的参与感,实现新闻报道形式的更新与变革。最后,新闻报道可对其内容范围进行延伸,提升新闻报道的服务性能,从而促使新闻报道始终保持创新活力。
文章来源: 《声屏世界》 https://www.zzqklm.com/w/xf/2448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