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工作机制研究
一、综述
十三五时期,随着基层的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开展,农村地区的文化基础大为改观,扶贫攻坚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到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运营管理工作做了有力的探索与实践,各地在运营中探索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化运营模式,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文化中心、浙江省台州市楚洲文化城社会化管理运营作为地方典型案例入选2019年11月出版的《文化馆蓝皮书:新时代文化馆创新发展(2017-2018)》。两地案例结合本地特色,因地制宜探索社会化运营的新模式,从社会化运营机构的遴选、基本服务购买、激励方式、政府监管等方面不断拓展社会化的实践经验。北京市海淀区编制了《海淀区北部文化中心文化馆、图书馆竞争性磋商文件》,明确了服务项目、内容、数量、质量、资金、效率、考核和信誉等要求,细化了运营主体的工作职责、考核指标。由于社会化运营的方式能够给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基层社会化运营数量持续增多,社会化运营规范机制凸显重要,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管理运营机制工作规范有待进一步健全,本文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管理运营工作机制进行研究,系统的设计和规范,形成运营规范制度,为社会化运营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引言
稳妥推动基层(县级特别是乡镇街道、社区村)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是新时期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乡镇文化站高质量发展一个有力举措。2015 年 1 月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开展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2017 年 3 月颁布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确立了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和管理的原则;2021年3月印发的《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稳妥推动基层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存在人员缺乏等困难的县级特别是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场馆,可根据实际,通过政府委托运营整体场馆或部分项目的形式,引入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社会组织,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同年4月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指出:深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鼓励第三方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活动项目打造和服务资源配送等。同年6月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指出稳妥推进县以下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管理。
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 2018 年 12 月研制的《我国公共文化机构社会化发展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底,全国已有近 1.1 万家公共文化设施实行社会化管理运营, 其中村(社区)和乡镇(街道)公共文化设施占比较大。新时期乡镇文化站积极探索委托社会力量运营模式数量不断增加,为此建立乡镇文化站委托社会力量运营工作机制,更好提升社会力量运营效能,推动社会力量运营规范发展具有时代紧迫性。
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内涵
我国的乡村和城市、区域与区域之间公共设施利用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尤其作为乡村基层文化主阵地乡镇文化站依然存在任务重、编制紧、人员少、工作机制不活、专业度不高等问题。近年来,乡镇文化站引入社会力量,委托社会力量来运营,有力提升了文化站服务效能、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社会化在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为:指经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发展自我、改变自我的过程。基层特别是乡镇街道、社区村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运营,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社会资源,提高服务的专业性和创新性。专业的运营团队往往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能够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政府与运营方依法签订管理合同,作为双方权利与义务的依据。双方根据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实际情况,明确合同中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事项,对合同中规定的实施期限、项目金额、资金支付方式、监管方式、评估标准及评估办法等内容进行审核监督管理,实现公共文化机构运营管理的专业化。
社会化运营的方式也表现为多种形态,其中包括合作运营、委托运营、租赁运营等。对于文化馆而言,“政府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采购方式,将原由自己提供的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运营和管理服务,交给条件具备的社会组织、企业或机构来完成,并由政府依据承接者所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来支付费用”,可以称之为政府购买文化馆管理运营服务。政府明确目标责任,把委托运营运行经费纳入本级政府部门预算,推动社会化运营工作的开展。文化馆部分场馆社会化运营,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浙江、深圳、成都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地方,如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文化中心、上海市打浦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深圳市南山区文化馆等社会力量管理运营的文化馆(站),是目前文化馆运营方式的典型案例。
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问题制约
(一)社会化运营主体数量不足
目前大多数基层文化馆(站)所在范围区域能够参与的社会运营主体数量少,有资质的公司或相对专业的机构并不多,即便有符合条件的资质机构,专业能力有限,公共文化服务责任感并不强,对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业务不熟悉,实施能力困难,寻找相对专业的运营机构有一定困难。
(二)公司盈利与公益很难平衡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政府需要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社会机构的合理利益,实现利益平衡,社会机构也需要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做好基层文化站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实现的理念转型。公共文化服务具有公益性,社会化运营公司具有盈利性,公益和盈利本身就是一对天生矛盾,这对矛盾的并存,公共文化利益和运营公司赢利之间矛盾,需要寻找合适的平衡点,既要让运营的公司有利可图、可持续经营,又要最大限度地争取公共文化最大服务效益。
(三)资金不足影响可持续发展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开展社会化运营必须有资金的支持。基层文化站的无赢利,其所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都是惠民利民的,社会化运营更需要支出大量的活动经费,目前基层文化站资金来源单一,主要靠财政补助,财政补助资金不能满足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需要,并且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经费投入越是不足,矛盾越突出,县级特别是乡镇街道、社区村仅仅依靠下拨的文化活动经费远远不够,因财力有限,开展社会化运营同时可持续发展更是力不从心。
(四)管理机制的制约
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阻碍了社会化运营的良性发展,准入机制过严、门槛过高、手续过繁,降低了社会化组织加入的要素,税收减免力度有限,流程复杂繁琐,社会力量参与热情不高,机制不健全不利于社会力量社会化运营的自身发展。相关的保障政策法规缺失,对鼓励支持缺乏相应的细则,鼓励政策,同时社会化运营的模式比较单一,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的总利,定价收费的标准,保障服务的公益性,社会化运营模式单一,盈利的渠道狭窄,造成运营方主体积极性不高。
五、建立健全机制破解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瓶颈
2021年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设施建设运营。十四五时期,积极稳妥推进基层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笔者从社会化运营的准入机制、激励机制、评估机制、监管机制、保障机制等五大机制进行阐述,实现整体推进、突破制约,引导社会资源有序进入公共文化服务域,形成“小核心、大协作、开放式”的基层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新格局。在基层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五大机制中,准入机制是前提,激励机制是动力,评估机制是核心,监管机制是关键,保障机制是支撑。
(一)准入机制
基层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准入机制是建立主体机制和保持适度竞争的重要举措。政府不断完善准入机制,为社会机构开辟绿色通道,构建公开规范、手续简便、服务高效、监督有力的市场主体准入机制。为增加竞争主体数量,拓宽竞争渠道,对参与社会化运营的企业和机构降低准入门槛,放宽准入条件,防止手续过繁、资质标准条件过高的要求,通过完善准入机制,增加承接主体的广泛性。公共文化设施购承接主体符合政府采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能够满足社会化运营项目实施对承接主体提出的具体条件,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单一来源采购等多种方式确定承接主体。
(二)激励机制
社会化运营建立激励机制目的进一步激励运营实施团队,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和运营公司的共同发展,对运营公司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最大化。加强对社会机构的监督和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社会机构的运营情况进行评估,激励机制应更加细化,包含着激励主体、内容、方式、目标等环节组成,通过激励机制开展社会化运营成果和案例年度评选活动,对典型运营案例给予表彰,形成荣誉激励。荣誉激励是对运营方服务最普遍的激励,通过政府或社会给予的精神奖励、荣誉奖励使运营单位感受服务的价值产生服务的自豪感。对于超量、高质完成任务指标的运营方给予一定物质奖励,真正激励运营方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各类文化机构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三)评估机制
建立由委托主体、公共文化服务对象以及第三方共同参与的绩效评价综合评审机制,分类制定内容明确、操作性强、便于定期考核的标准及绩效评价机制,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公共文化机构设施所有者应对管理主体实施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指导,建立监督机制和评价标准,监督运营实施方履行合同服务项目的实施和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制止、纠正,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并按照计划目标、对任务进度进行调度,质量进行监督。根据招标文件及合同,对购买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资金使用绩效等进行评价和验收,评价验收应结合平时服务质量、群众的参与数、满意度、活动的影响力等因素,确保考评验收规范、公平、公正。
(四)监管机制
服务项目管理机制是文化站管理运营机构的的生命线,只有服务项目工作质量的提高,才能带动服务效能的提高。乡镇文化站通过建立运营项目管理机制,建立运营实施过程中开展服务项目和内容的量化标准,从培训、演出、辅导、展览、非遗保护、数字化等方面制定工作服务标准和实施细则,并保证实施,从服务项目完成的数量和质量落实责任,制定运营机构的服务内容质量管理办法。计划制定、项目核定、组织实施、业务指导、信息反馈等工作程序流程,以计划制定为指导方向,组织实施推动项目落实,以业务指导为技术支撑,以信息反馈为落实情况,全面实施以流程为导向的运营管理。同时实行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保证运营方实施开展的项目的公益性。
(五)保障机制
加强政府组织领导,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共同监督的要求,建立公共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保障机制,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作用和资源优势,在政策衔接、标准制定及过程管理上加强统筹,探索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方式和途径。在社会化运营过程中,委托主体对服务内容是否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监督,准确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运营运行经费纳入本级政府部门预算,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延伸类公共文化服务部分,可由承接主体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定价,但须向社会公示,向委托主体备案。委托主体做好试点经验的总结,充分调动社会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在发挥示范作用、扩大影响、解决突出问题、总结创新经验上下功夫,形成以点带面的效果。
文化站所在地政府将运营方委托运营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施主体明确目标责任,抓好工作落实,运营公司定期向委托主体汇报工作推进情况,委托主体进行调度和监管,真正推动社会化运营效能。
六、结语
县级特别是县以下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有的地区已加速跑,有的地区还未起步,有的地区超前规划、大胆发展,可见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应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运营模式,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监管评估,培养专业人才,营造良好环境,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健康发展,使社会化运营是提高乡镇文化站效能主要方式之一,通过社会化运营,服务时间直接和老百姓需求对接起来,服务效能和服务能力能不断满足老百姓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文化需求。
对于推动县级以下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应因地制宜、稳妥推进、不搞一刀切、不搞运动式、不搞齐步走,不断探索实践,建立健全社会化运营工作机制,做好行业的指导、调度、和监管,把握好市场盈利与公共文化公益性平衡度,对于服务标准提出行业要求,让社会力量的利益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找准结合点和平衡点,让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真正与百姓需求对接,使服务效能发挥到最大,更好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补齐短板,助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 《文化产业》 https://www.zzqklm.com/w/wy/32640.html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